英德市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2021-07-15 07:14李白梅刘仕武黄顺娇谷志英刘翠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英德市个人资料溶栓

李白梅 刘仕武 黄顺娇 谷志英 刘翠英

脑梗死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缺血性卒中,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风[1]。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引发的一种脑组织局部血液供血、供氧不足引发的疾病,从而出现脑组织部分坏死现象,引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2-5]。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该治疗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率,但是该治疗方法对患者从发病到送医治疗的时间有严格要求和限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一般在发病4~5 h 内进行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需要在发病6 h 内进行[6-8]。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送医救治过程中出现延误现象,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9]。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和改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本文主要以英德市脑梗死患者为例,对院前延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6 月~2020 年11 月入住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推荐在发病6 h 内,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严格选择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因此本研究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非延误组(发病至到院时间≤6 h)与延误组(发病至到院时间>6 h),各60 例。非延误组男女比例为34∶26,平均年龄为(59.34±4.34)岁;延误组男女比例为35∶25,平均年龄为(58.45±4.09)岁。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 岁;③发病距就诊日期在14 d 内;④非院内发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本研究定义的发病时间是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对随机选取的120 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填表统计的方式,对所有患者院前延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前,需要对参加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统一调查咨询,并由患者家属配合完成本次调查,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当场填写调查表格,调查资料录入Excel 表格。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分别对延误组和非延误组所有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情况、职业、医保等个人资料进行统计。②对患者发病时间、发病状态以及送医救治采用的交通工具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 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个人资料对比 非延误组性别、平均年龄、婚姻状况与延误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延误组受教育程度、职业属性、医保状况与延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个人资料对比 [n(%),]

表1 两组患者个人资料对比 [n(%),]

注:与延误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发病状态对比 非延误组发病状态清醒率、救护车救治率均高于延误组,夜间发病率低于延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发病状态对比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以及康复效率和预后性差等特点,不及时救治会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10]。针对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年纪较大,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症状,为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通过药物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无法对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治疗。为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时间,需要确保患者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在本次研究中,英德市属于粤北山区,患者送医治疗的条件有限,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而该治疗方法的最佳治疗时间在发病后6 h 以内,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高效的治疗,就要针对患者在发病后未能及时到达医院送医救治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改善患者院前延误原因提供对策。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延误治疗的大部分患者相比起非延误治疗的患者而言,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疾病危害性的严重程度认知不到位。由于独居患者居多,发病时家属未能及时发现并送医治疗,工人、农民以及无业人员较多,经济负担较重,在送医救治过程中因医疗费用等存在一定犹豫,自费患者相对非延误组而言较多,导致送医救治过程中存在院前延误现象。另外,延误组患者发病时间大部分为夜间,不容易被发现,且及时送医,同时采用救护车转运的患者较少,耽误患者及时治疗,从而出现院前延误现象。在研究中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不影响患者送医救治时院前延误几率。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和改善脑梗死患者送医救治过程中院前延误的效率,就必须针对上述导致院前延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降低院前延误几率。首先,针对脑梗死患者而言,在发病后采用救护车进行转运,能够提高患者救治效率,通过救护车转运能够使患者在转运期间得到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由于患者学历较低等原因,导致患者缺乏及时送医治疗的意识,需要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知识教育,告知患者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性,并告知患者及时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和自我救治意识,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加强患者及其家属自我抢救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患者自我救治能力,为送医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另外,针对自费治疗、经济压力大患者而言,医院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争取一定的费用减免机会,避免患者因治疗费用等原因放弃治疗或者延期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为有效提高患者送医救治时院前治疗效率,就必须针对院前延误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分析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英德市个人资料溶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广东省英德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英德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俄罗斯个人资料法研究
俄罗斯个人资料法研究
读者调查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旅游休闲》读者调查表
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2015年年会暨全体会员大会隆重举行
陈 本 先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