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7-15 07:14刘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调查组个体化护理人员

刘莉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 岁的糖尿病患者。随着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退化,其部分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降低,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会引起胰岛素的降糖能力减弱,引起糖尿病[1]。老年群体不同于年轻群体,其对于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以及耐受程度均更低,易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或较严重的低血糖,其肝肾等多个重要器官均发生功能退化,引发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进行干预,观察该护理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9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各43 例。调查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63~78 岁,平均年龄(72.5±3.9)岁;病程2~14 年,平均病程(5.2±3.5)年。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62~78 岁,平均年龄(72.6±3.8)岁;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4.9±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有“三多一少”症状,均为2 型糖尿病。排除标准[2]:严重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心力衰竭、肝肾等功能不全、器官衰竭、认知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讲,及时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定期通知患者复查,督促患者用药,指导其日常生活、饮食及运动。调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积极收集患者个人信息,根据不同信息对患者进行分组,可按照患者不同的性格、喜好、年龄或者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在患者或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微信群,护士对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尽量保证每条护理计划都能够落实到位,使患者能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使患者之间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使患者都能够积极对抗疾病[2]。②展开糖尿病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加。由专业人员进行健康宣讲,主要针对糖尿病的概念、症状、病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及积极护理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说明,宣讲过程中考虑患者的知识量不同,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提出问题,可由护士在旁引导患者,减少其拘谨的状态,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困惑,随后再有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不理解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需做好终生治疗的准备,且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基本无法根治糖尿病,只能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若患者某段时间出现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未按时服药,其血糖水平发生反弹,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由于糖尿病的这种特性会使患者的内心发生严重负面情绪,同时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因为无法创造经济而出现心理压力。心理学大量研究及干预经验表明,进行心理干预的前提是信任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展开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够为患者的心理干预做好基础,并且能够使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措施更加的配合,同时良好的社会联系还能够使患者的心情更好,良好的心情不仅能够使患者更积极的面对疾病,并且能够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类物质,有助于提升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3]。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干预,并且要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可引导患者培养或重拾其爱好,如养花、养鱼、书画、下棋等。爱好培养早期患者会由于出现瓶颈或自己水准较差而发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明确的告知其属于正常的现象,引导患者关注学习或培养的过程,而不是太过于关心结果。④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量指数及日常活动内容计算其每日所需热量,在对患者总热量摄入控制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鼓励患者多摄入蛋白质,如蛋类、瘦肉、豆制品,严格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患者每日食物的摄入中碳水化合物约占总热量的50%以上,供给量不宜过高,同时不能过低,过低可引起患者体内的脂肪代谢过度,严重时可造成酸中毒,多数情况下患者每日饮食中主食(大米与面食)约为300 g 左右,蛋白质约占每天摄入总热量的20%,按照1 g/(kg·d)的量指导患者饮食,部分肾功能较弱的患者可减少蛋白质摄入,适当减少摄入胆固醇高的食物,禁止摄入动物油[4,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以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进行判定,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其功能越完善,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调查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分泌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7]。患者后期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具体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多个器官系统发生病变、损伤,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危及生命[8]。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导致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或机体对胰岛素利用效果较差引起[9]。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糖尿病造成的临床症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预防合并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为原则[10]。个体化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流行的一种的护理措施,除了一般的基础护理外,还能够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护理。本院研究中,调查组患者采取个体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调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调查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80.4±3.2)分、生理功能评分(75.2±4.2)分、心理功能评分(74.6±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2±3.6)、(69.1±4.6)、(67.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人性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调查组个体化护理人员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真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