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足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1-07-15 07:14雷洋曹玉强张永久张文化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骨钙素钛板骨密度

雷洋 曹玉强 张永久 张文化

足部骨折通常发生在足部的跟骨、指骨、跖骨、距骨等部位。在骨折创伤中,手足骨折占很大比例。造成骨折的原因很多,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累积劳损等,其中距骨骨折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难忍、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同时,踝关节在距骨的运动中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如果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原来的功能,但也有一些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治疗足部骨折的常规方法有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等。对于开放性骨折,通常采用钢丝张力带或克氏针内固定。但是,这种治疗骨折方法的稳定性一般容易引起附近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选择本院2018 年1~12 月足部骨折患者50 例,分组对比微型钛板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足部骨折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12 月足部骨折患者50 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 例。其中,对照组男17 例,女8 例;年龄22~83 岁,平均年龄(47.25±11.95)岁;跖骨骨折10 例,趾骨骨折8 例,距骨骨折7 例。观察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21~81 岁,平均年龄(47.01±11.36)岁;跖骨骨折10 例,趾骨骨折9 例,距骨骨折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采用腰麻或臂丛麻醉,上止血带。在同一切口同等水平处理相邻骨折的原则下,掌骨、跖骨、耻骨骨折均采用C 型切口,脚趾近端骨折采用桡背侧或尺背侧切口。为了保护肌腱周围组织,应减少骨膜剥离,避免术后粘连。术中应注意无创伤原则,对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骨折复位完成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异形或直形钛板,置入患者掌骨、跖骨、耻骨背侧,固定于尺背侧或指骨背侧,钻取螺钉。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平面进行,防止螺钉松动。术后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关节屈伸运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组方为:黄芪25 g、杜仲12 g、当归12 g、川芎12 g、丹参15 g、白术12 g、三七10 g、煅牡蛎12 g、淫羊藿12 g、煅自然铜10 g、黄精10 g、补骨脂12 g、炮山甲8 g、血竭3 g、苏木15 g、刘寄奴15 g,将其制作成丸剂,10 g/次,2 次/d,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骨钙素、FMA 评分(0~34 分,越高越好)、疼痛评分(0~10 分,越低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根据ATM 系统对患者足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 分,80~100 分,能稳定行走,临床测试显示患者足部功能明显恢复为显效;60~79分,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为有效,0~59 分,临床症状均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④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疼痛、感染、关节活动受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骨钙素、FMA 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钙素、FMA 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骨钙素、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骨钙素、FMA 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骨钙素、FMA 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n(%)]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疼痛1 例、感染1 例、关节活动受限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患者发生关节疼痛4 例、感染4 例、关节活动受限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0.05)。

3 讨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的使用对关节恢复有重要作用,该内固定方法使用的钛板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钛板的大小[4]。此外,这种内固定方法的操作也非常简单,还可以避免患者的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5]。该疗法能有效恢复患者足部骨骼关节功能,对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有重要作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块的移动,与其他方法相比,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此外,它还能显著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患者感染,逐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是治疗足部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6]。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效果不理想,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固定牢固,影响骨折愈合,患者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手足关节功能恢复有不良影响。微型钛板内固定操作简单,能在直视下准确解剖复位患者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钛微型接骨板种类繁多,可灵活应用于各种类型骨折患者,固定强度增加,稳定性好。患者在不需要外固定架或摘除内固定架的情况下,可以尽早锻炼,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微型钛板内固定在足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7]。

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效果确切,本研究采取的药物有黄芪、杜仲、当归、川芎、丹参、白术、三七、煅牡蛎、淫羊藿、煅自然铜、黄精、补骨脂、炮山甲、血竭、苏木、刘寄奴,中医认为,肾是储精的主要骨骼,精足则骨壮,用上述中药治疗,可有效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有理气活血、强筋壮骨作用,可治疗骨折、骨不连和骨质疏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中药对足部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通过激素的作用提高体内激素水平,可改善骨循环,促进钙、磷离子吸收,调节人体环境中微量元素平衡,增加骨量和骨强度。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对足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良好,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骨密度,改善行走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钙素钛板骨密度
骨钙素调节糖骨代谢研究进展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孕中期骨钙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