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19 13:44郭珊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钢琴课应用研究中职

郭珊

摘要:阐述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钢琴课中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实验并从中探讨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钢琴课教学中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模式;中职;钢琴课;应用研究

在职业高中幼教专业的教学中,钢琴课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它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钢琴课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一对一的个别课为其教学的基本形式。

众所周知,中职生的钢琴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尖子和演奏人才,而是要培养掌握钢琴这件乐器为将来教育工作服务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在中职幼教专业中,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不是解决学生在钢琴学习上的“个性”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掌握钢琴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具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和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教唱与伴奏能力,并从钢琴的学习中丰富和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做一名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艺术修养等等这些属于基本的“共性”问题。因此,职中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正确而有效的采用集体课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学实践中推进探究性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本文将从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中实际运用进行探讨。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涵义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任务,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探究性课型在中职课中应用的特点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二是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的主导作用。“主导_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这恰恰是目前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钢琴课教学中最重要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1、尊重个体发展差异,促进自主探究创新。在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课堂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建构知识,展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精心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给学生提供表演展示和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在锻炼学生实际演奏能力的同时,又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能力,为将来步入幼儿教师行列所应具备的多种素质奠定基础。即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在演奏上决以高低的局面,促进“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在小组中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观摩其他同学的演奏,可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更好地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钢琴集体课不是个别课的集体化。集体回课可交替运用齐奏、轮奏、独奏、接力、分组竞赛等方式,强化集体课的群体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每个同学时刻都有事可做。使学生在快乐、高效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自己。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创新性

要使探究性教学模式真正取得成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外,还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以职业岗位为背景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明确当前就业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坚持以职业岗位为背景,就是要在教学目标设定中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预期、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更好的让学生适应岗位需求为根本原则,按照这一根本原则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學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层次设计、教学任务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要从习惯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选用特色的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老师的示范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进行,但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如让学生以儿歌创编为主题进行探究,可以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从幼儿园实习中得到的儿歌,并让学生自己尝试配弹。这样一来,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提供激发她们积极思考的手段,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钢琴课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跳跃在指间的童趣

——儿歌基本伴奏织体

【教学内容】学习配弹儿歌《谁唱歌》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于高教社出版的《键盘乐器演奏基础》中篇第二课歌曲《谁唱歌》,以儿歌基本伴奏织体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儿歌基本伴奏织体是儿歌伴奏的基础性知识,掌握它的运用对学生在幼儿园音乐课堂中进行即兴伴奏有着重要的意义。

歌曲《谁唱歌》是一首D大调的儿歌,歌曲节奏活泼、欢快。

【学生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有以下特点:

1、有一定的基础: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

C.G.F.D四个大调常用的和弦连接。

2、暂时只懂得模仿: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儿歌伴奏,还不能独立编配左手伴奏的织体,只能运用模仿的方式完成简易的儿歌配弹。

3、有学习的兴趣:经过实习,学生普遍感到儿歌配弹的重要性,学习上表现极高的热情、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师生以问题探究为焦点,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不断尝试中体验内化、构建知识,初步掌握儿歌配弹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半分解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

能力目标:掌握D大调半分解及分解和弦在儿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交流,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半分解、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在儿歌配弹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半分解、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恰当地表现儿歌情感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渗透为主线,通过运用示范、提问、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采用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将知识点内化为问题,并以此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无论是课前的创编,课中讨论、概括,到课后的作业运用,都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问题相结合,通过设疑分析释疑,调动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地学,并在探究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许碧云 艺术亲子游戏100例 上海音乐

[2] 蔡仲德 音乐之道的探求—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 上海音乐

[3]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

[4]音乐小世界精选

[5]艺术趣味 湖南文艺

猜你喜欢
钢琴课应用研究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新媒体在钢琴课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