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与舞台焦虑心理分析研究

2021-07-19 16:45周子筠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分析研究

周子筠

摘要: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学科内最重要的下属学科之一,通常以艺术展现与表演两方面为元素。而舞台焦虑作为音乐表演者,特别是初学者艺术实践的普遍诟病,大大的影响了现场表演者的发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通常情况造成了“台下松、台上紧”的状况。提高舞台心理素质和科学有效的缓解紧张情绪就成了音乐表演实践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音乐表演;舞台焦虑;分析研究

一、音乐表演心理学视角下的“舞台焦虑”

音乐表演一般作为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内容和形式是极为复杂的。对表演者的心理素质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往往“二度创作”被认为是给予音乐作品“新生命”,它在某种程度上构建了作曲家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而音乐表演则以这种舞台展现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提炼表达,并进行加工再一次呈现给观众。同时,又将作品内容和观众给予又一次的心灵碰撞。激发情感,引起精神上的共鸣。中国最早去论述音乐心理学的著作莫过于先秦时期荀子的《乐论》,到了魏晋时期,嵇康以《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自律、他律”等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又进一步发展其他理论。根据音乐心理学的相关解释,其主要归类于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中介性”,本质上即是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媒介,通过表演者以系统、归纳、总结后的作品进行“二次展现”赋予欣赏者新的感性触动和思想碰撞。反之,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处理、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够充分时,外界在给予刺激(舞台表演等),就会造成舞台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而通过心理作用反作用于生理时,中枢神经发出相应的“保护机制”,就会造成呼吸紧张、心烦意乱、口干舌燥、大脑出现空白、腿抖、手抖、尿频等情况。在心理学方面通常解释为“舞台焦虑心理”。

二、以舞台艺术实践面对“舞台焦虑”

国内外对于克服“舞台焦虑”的手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作品重复性的练习,熟能生巧,降低演奏者在现场的错误程度,加大其作品的完整性。另一种则是以医学的心理治疗。即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而诸多演奏家与音乐教育家更偏向于音乐表演者用舞台表演实践来缓解“舞台焦虑”。手段则是可以总结为几点:“多展示、勤练习、重专注”。其主要目的也可分为了两个点,其一是缓解舞台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是积累舞台经验。多展示可以理解为多去参加舞台艺术实践,通过学校专业文艺晚会,同学之间的小型音乐艺术沙龙、课程音乐会艺术实践等方面,经常性的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内心的恐惧性,正确勇敢的面对恐惧,不退缩、不动摇,在经验教训中磨练自己的内心意志。日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谈到其“纸箱音乐会”,通过家庭音乐会这一形式,用多展示,勤鼓励来缓解音乐演奏者与“舞台焦虑”之间的微妙关系。而“勤练习”则是以台后做出充足的准备,确实可以充分的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同时手指与声带等相关生理机能在练习过程中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肌肉记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作品的出错几率。良好的生理机能也可以与心理机能产生“平衡点”,这种平衡点可以是机能与内心活动达成良好的“共处”。重专注不应是专注于作品,更是注重作品背后表达的内容,将一切置身事外,从音乐的本质出发,回归作品情感,回归于音乐作品本身。音乐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内容上多为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创作者的主观情绪。为此演奏者应以在精神上去触碰音乐本身,深刻而又专注的感受音乐带来的“美”。这也是美育教育中所提到的“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也为音乐表演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授课中应以“美育”为出发点,将音乐内容与学生感悟作为落脚点,将专业演出转化为“美”的展现,传达艺术本质上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去杜绝其演奏(演唱)功利化、利益化的目的。根据相关艺术实践,其方式方法增强了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艺术性和美感,缓和紧张情绪,拉近了舞台演奏者与听众间的距离,同时为演奏者深刻的认识音乐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推动性作用。综上所述,其方案与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舞台焦虑”,长此以往可以大大的提升演奏者的自信心与舞台经验,在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分析等方面也有提升的效果。

三、心理暗示对舞台焦虑把控

当音乐表演的学生在舞台中进行表演时,如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心理暗示就起到了相对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将舞台自我心理暗示比作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心理暗示可以放大多舞台的“恐惧度”,加重对舞台演出时的心理负担,同时通过错误的思想负担,给予了对演出后果的不正确猜想,影响演出发挥和舞台效果。然后如正确掌握其心理暗示,也可增强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自信心,自己能够调控紧张情绪和焦虑,对舞台突发情况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准备作用。因此,正确的自我调控和心理暗示可以有效的降低对自我对舞台效果的期望值,以平常心得目的去面对观众,从而感受舞台音乐表演带来的精神精神享受。自我心理暗示可以通过台前、台后两个角度去实施。其中台后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借助外部相关媒介给予实现,如上场前通过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热身运动等方式,听音乐则选择可以让自己沉浸、安静的曲目用以分散注意,而热身运动可以增加毛细血管扩张、提高多巴胺的分泌增强兴奋感,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于舞台之上。与朋友倾诉则可以从外界获得一定的自信心和肯定,得到满足感。台前则是通过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针对性的克服紧张、树立舞台表演的积极性并保持平常心的状态去面对舞台与观众,对于可能出现的音乐表演失误,则更应该保证冷静沉着的态度,提高作品在舞台中的呈现度与完整情况,将错误的百分点将至最低。把握住每一个大的要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通过表演手段创造想象。早在中国古代音乐论著《溪山琴况》曾有记载:“所谓希者,而游神于羲皇之上也”大致的描述了舞台音乐表演中想象的作用,展现了舞台表演者的心理暗示等相关活动。心理暗示应以舞台实践为基础,在舞台中找出适合自我本身的方式方法,而脱离舞台的心理暗示则百无一用、纸上谈兵。在舞台中积累心理暗示经验与相关技巧,培养表演者自主的练习,在日常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实践的机会,也是锻炼心理暗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靳菲.谈音乐表演中心理素质的构建[J].大众文艺,2020(21):109-110.

[2] 徐佳山.克服音乐表演中緊张心理的策略[J].大观(论坛),2020(05):56-57.

[3] 李梦帆.从艺术学原理角度探讨音乐表演艺术[J].明日风尚,2021(04):31-32.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分析研究
“流行”的历史衍变
论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