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架二手飞机起家的上海航空

2021-07-19 04:45乔善勋
大飞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波音航空公司客机

乔善勋

1980年代初,航空运输业在全国还属于明显的瓶颈产业。走在改革前沿的上海,对民航的需求十分强劲。当时的上海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达20%。

但很快便发生了航空运力短缺的难题。缺少民航服务,中外旅客既进不来,也出不去,“乘机难”成为上海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

“零”的突破

1984年8月13日,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听取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国栋、市长汪道涵关于上海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在会议上,国务院领导指出,发展民航事业,根本的出路在于政企分开,多家经营,并且当场拍板:上海可以成立地方航空公司。

汪道涵将上海成立航空公司的重任交给了时任上海市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的贺彭年,希望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中国民航地方公司“零”的突破。

做,就有希望。上海市委、市政府冲破重重困难,在1985年2月决定组建上海航空公司。当年3月8日,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请示。

1985年4月,李鹏同志主持召开的相关会议原则同意成立上海航空。随后中国民航局正式批复,同意成立上海航空公司。

1985年12月,中国民航局发出上海航空的经营许可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颁发营业执照,上海航空宣告正式成立。汪道涵亲自题写了“上海航空”的公司名称。

5架飞机只有2架能飞

创办初期,上海航空集资1000万美元,从美国购入5架二手波音707。

旧飞机不比新飞机,故障多,毛病也多,给维修带来很多麻烦。上海航空运营初期,成本高,可以飞的航线也少,开辟新航线也面临很多困难。有些人就嘲笑上海航空的飞机根本飞不起来。

当时上海航空的5架707客机中,除了2架维持每周5个航班以外,其余3架实际上扮演的是航材的备件库角色——哪架客机出现问题,就从停场客机中找出急需的零配件来顶上。

但是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很支持上海航空的发展,上航员工也憋着一股劲。当时上海航空飞一个航班需要用30多个小时来维护客机,但上航的员工从不抱怨,只管埋头苦干。

上航的初创之路是艰辛的。最早的时候,上航连最基础的办公设施都没有。工作人员头顶烈日脚踏机坪迎送飞机。吃饭的时候需要驱车数里才能买到馒头。一辆大客车充当办公室和会议室。在开拓市场时,当时的上航甚至连售票点都缺乏,员工就背着包上门服务。

航空业务有所起色后,上航才盖起临时办公楼。当时的办公条件很差,员工们的干劲却很足,大家尽最大可能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尽最大能力组织好生产和经营。

上航经营步入正轨后,陆续开通了上海-北京、上海-广州、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廣州、上海-成都等航线。上海航空在数年间安全运输旅客10多万人次,慢慢打开了局面。

以租赁方式引进757

1988年1月18日,中国民航西南航空公司一架伊尔18型客机坠毁在距离重庆白市驿机场直线距离5公里处,事故共导致108人遇难。

当年2月29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第53次常务会议,会议专门听取了时任上海航空董事长贺彭年关于上海航空飞行安全和发展问题的汇报。

会议同意上海航空的波音707提前进行C检,并指出:经检修的飞机,必须取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证后才能复飞。同时决定尽快处理旧飞机,引进新机型。

1988年3月4日,上海航空决定在最后一架次波音707执飞完上海至广州的航班后,暂停航班运营。上海航空成了“无机”运营的航空公司。

在停航阶段,上航将全部飞行员和机务人员派到美国波音公司进行培训。当时赴美培训的员工占上航员工总数的1/3,这批经过严格训练的员工后来成为上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为了满足运营需求,上海航空决定引进新飞机,并最终决定在麦道MD82、波音767-200和波音757-200之间选择757。

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在听取贺彭年《关于上海航空租赁3架波音757型飞机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提出上航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棋子,但是上航要准备走一条国家不直接投资、只给政策的道路。

1988年上海市政府批准上航以租赁方式更新机队。朱镕基在上航的报告上签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这个项目是对上海真正的支持。

这个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给上海航空的职工以极大的鼓舞,也得到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王德衍的重视。最终,中国银行为上海航空引进新飞机提供了担保。

引进3架波音757型客机,对于新成立不久的上海航空而言是项艰难的任务。757在当时属于新机型,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可循,只能依靠上航职工的摸索,对此上海航空进行了数百项的准备工作。同时,上海航空陆续出售了原有的5架波音707。

一切为旅客

上海航空引进全新的波音757,对于发展而言是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当时上海航空每天需要支付的租赁费用就高达4万~5万美元,还需要支付其他成本费用6万~7万元人民币。可谓是每天一睁眼,数十万就没了。

但是上海航空全体员工达成了共识,如果经营不能承担这些成本,上航就没法打翻身仗,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问题。因此上航上下一条心,在1990年就实现了盈亏平衡,1991年甚至还有盈余。上海航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上海航空的初创成功经验来看,办好地方航空公司的核心要素是自主经营。比如上航的自主性就体现在:自主选择引进飞机的融资方式和筹措资金;自主确定机队规模和机型,拥有进出口权,能办理引进飞机的各种手续和航材进出口业务;自主设计服务方式,开展具有上航特色的服务,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自主决定管理模式,并严格管理;自负盈亏;自主确定集团化配套发展的方向等方面。

安全飞行和优质服务是上航生存和发展的底线。对于刚刚起步的上航而言,如果安全生产出了问题,整个公司都无法生存。因此,公司上下都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上航出售5架旧飞机的时候,香港航空专业人士连连赞叹上航机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同时上航客服部门也树立了“一切为旅客”的指导思想。并从十个方面提升服务质量:保证航班准点率达到85%,力争达到90%;机票销售方面多采取便民措施,不断增加服务项目;保证客舱服务设施完好,保持客舱“洁、亮、净”;提高客舱餐食品质;抓好5个机上特色服务;坚持客舱文明用语;努力为旅客做好额外服务;服务程序和操作规范化;做好不正常航班工作;树立行业新风,纠正不正之风。

上海航空在1990年代初期就能做到上述10点,可谓是理念超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航空的服务越来越好,社会评价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家初创的地方航空公司,终于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站稳了脚跟。

猜你喜欢
波音航空公司客机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空难过后,波音帝国的黄昏来了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巴基斯坦波音777等
MD-11客机飞行座舱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