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1-07-19 08:43刘长利
关键词:教师应体育教学模式

刘长利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单调、模式化地讲解,学生枯燥、乏味地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体育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拓展,合理地开展体育游戏,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转变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树立游戏教学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相对忽视对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关注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实行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游戏教学就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寓教于乐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实现游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二、結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差异性体育游戏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采取一成不变的游戏教学模式,势必无法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游戏的差异性设计。

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段,来进行体育游戏的差异性设计。如在对低学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更注重童趣性,以此实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而对于中学段的学生来讲,教师就可以将各种体育基本技术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开展一些具有竞技性的游戏活动,以此实现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有效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针对同年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层次性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以此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实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重体育游戏活动的多元化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是一项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技术进行结合,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具有趣味性游戏活动的设计。如在进行“跳跃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小兔子跳跳跳”的游戏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其次,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教育性、引导性的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应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应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心理素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如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可以设计“两人三足”“背靠背运球”等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游戏教学意识的树立以及体育游戏的科学设计,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莒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体育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