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力助冬奥 共话“碳中和”

2021-07-21 10:43孙晓霞
新材料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房山区氢能冬奥

孙晓霞

5月21日,亮点频出的中关村氢能发展论坛在房山区燕山石化接待中心成功举行,氢能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围绕“双碳目标、绿色能源、科技冬奥、氢能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论坛是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是中关村论坛走进十六区的重要一站,是中关村论坛支持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也给产业定位方向为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的房山区推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成就了广阔的舞台。

凝心聚力,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竞争优势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图1),北京市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延红(图2),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副总经理王哲,北京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出席活动并致辞。国内材料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冶金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图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图4),德国科学工程院院士、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主席雷宪章(图5),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湘洪(图6),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苏萍(图7),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刚(图8)等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氢能产业发展进行演讲。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办好中关村论坛,将其作为北京市“两区”“三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将打造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开放发展的“金字招牌”。氢能作为全球公认的清洁能源,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关村房山园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涌现出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京辉”)、亿华通、京能科技在内的一批国内氢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产业链日臻成熟完善,核心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特别是氢能大巴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保障用车,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张鲜亮的氢能名片。未来中关村将通过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加强示范应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等,继续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构筑产业竞争的优势。

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延红在致辞中表示,房山区高度重视和支持氢能产业集聚发展,要稳步落实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积极搭建平台营造环境,聚集资源,集成政策,推动氢能创新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融合对接,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政策支持,深度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特别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房山打造成为国内氢能产业的创新高地。

高屋建瓴,建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5位新材料及氢能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院士在大会中做了主旨报告,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前沿引导。

国内材料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冶金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以《关于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站在宏观的战略视角,为论坛带来了新能源发展未来的畅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以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氢能的绿色发展为切入点,带来《碳中和下的绿色氢能技术》的主题演讲。

德国科学工程院院士、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主席雷宪章从国外氢能产业发展动态以及我国氢能源发展战略思路等方面分享了《探索中国碳中和之道—欧洲能源变革的借鉴和思考》的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湘洪从我国能源结构的视角带来主题为《积极发展氢能,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贡献》的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苏萍从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背景以及我国SOFC及SOEC技术进展等内容展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与电解制氢技术》主题演讲。

作为应用企业代表,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刚分享了该公司北京冬奥会氢气新能源保供项目情况。据介绍,燕山石化公司所建设的氢气提纯装置年装车能力为1700t,氢气纯度达99.999%,该公司所产电池氢气于2020年12月16日首车出厂,发往法国液化空气天津滨海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氢气出厂总量已近30t。

眼光前瞻,规划未来十年氢能产业

房山区依托在氢能研发生产、人才储备和保障供应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及资源优势,在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承接高新产业项目,打造制备、纯化、储运等氢能源供给体系方面成绩显著。在此次论坛上,房山区发布了《房山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图9)。根据规划,到2030年,房山区将建成京津冀区域安全优质优价氢能保供基地、国内一流氢能供应与燃料電池汽车高端装备和关键材料产业化基地与应用示范区、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创新区。规划还从氢能供应能力、车辆推广规模、减少碳排放、产业链规模、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分别明确了2023、2025、2030年的阶段性量化目标,到2030年,产业链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年碳排放减少70万t。

此次论坛举办期间,一线企业从实际场景出发的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吸引了广大与会者的目光,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集中展示的2022冬奥会服务保障用氢能大巴与氢燃料电池核心8大零部件最引人关注(图10)。此外,冬奥氢能保供保运单位、北京冬奥重点保障企业——环宇京辉,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制氢提碳技术的企业,目前已承担北京冬奥前期试运行的张家口173辆氢燃料电池公交系统保障任务,在此次论坛中,环宇京辉与多家企业、高校签署了氢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论坛共有“技术引领能源转型及燕山石化氢能发展”“科技冬奥、氢能出行”碳中和下的绿氢发展”“氢能装备及产业论坛”等3个分论坛同时举行。氢能相关领域的产学研用代表以氢能技术发展为切入口、以科技冬奥为应用场景,围绕氢能实际应用环境以及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了交流探讨。

10.19599/j.issn.1008-892x.2021.03.017

猜你喜欢
房山区氢能冬奥
氢能“竞速”
氢未来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定位“零碳载体” 政府牵头发展氢能
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及规划设计的思考
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