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融合的研究

2021-07-22 17:42杨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3期
关键词:科组数学教师课件

杨雪

強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十年磨一剑,在国家政策东风的吹拂下,我国大中城市的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很快提高,然而,在我国农村,由于教育发展差异,信息化应用能力相应较低,制约着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块“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之陆洲”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去耕耘,去浇水,让这块“肥沃的土地”开花结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培训,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针对现时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教师学会制作课件、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上。作为农村小学,学校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一知半解,只会简单的电脑操作,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重视这个现实,多层次多渠道地加强教师的培训。一是自主培训。如针对一些老年教师,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的,学校可以安排本校电脑教师,每月组织在学校电脑室进行简单的电脑常识和操作培训,让这一小撮老教师懂得基本的办公技术;二是请进来。对那些中年教师,他们基本已经能够正常应用互联网技术,但在多媒体应用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领域就相对薄弱的,学校可以主动邀请校外(如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每学期定期进入校园对这些“半桶水”中年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水平;三是派出去。学校可以创造条件,派出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三两个电脑高手到省内外高校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为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人才储备。

二、搭台比武,给予数学教师施展拳脚的机会

1.开展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为把巩固教师的培训效果,使教师学以致用,我们在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学校以数学科组进行牵头,分年级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开展课件制作比赛,例如,我校在组织六年级三位数学教师开展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活动中,针对“圆柱的表面积”进行备课时,要求每位教师利用集体备课前一周制作好同一内容的教学课件。如为了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相等”。李美蓉老师制作一个动画,圆在长方形的长上转动一周,刚好是等于长方形的长。李勇老师制作了2个微视频:一个学生制作一个纸圆柱的过程和一个学生用底面的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慢慢转一圈的微视频。孔庆坤老师制作一个边动画边讲述的课件。各自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把自己课件制作的理念和预设效果与大家分享,让大家在共享中共长识。

2.开展校际专递课堂应用活动。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开展专递课堂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可以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效率,可谓一箭双雕。专递课堂是最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路径,要上好一节专递课,教师先要学会操作主教室与从教室的连接设备,上课时,主教室要锁定屏幕,让从教室看课件,按什么键锁定,按什么键解锁,老师都要熟练,要不然从教室的学生看到的一直都是课件,而看不到主教室的情况。课中还要经常把主教室的画面与从教室的画面互相切换,为了上好一节专递课,教师们会反复向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陈飞龙请教,已熟练专递课堂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开展专递课堂教学又可以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效率。如:我们课题组的李老师在2020年6月18日给洪冠一小与蓝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上《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复习》的专递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回忆交流“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2.长方体、正方体常用的体积〈容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主教室的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小组流,从教室的同学先是不为所动,后来看到屏幕中的主教室的学生和在教师的鼓励下也不甘落后,也跟上节奏投入小组交流中。主教室们学生与从教室的学生形成一个竞争的局面,教师请学生回答都是一题主教室学生,一题从教室的学生,课堂气氛激烈,课堂效率高。

3.开展信息技术常态教研活动。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利用学校数学科组为平台,制订了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的详细方案和教研活动安排,在科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把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规定动作”,要求教师运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解读教材,运用PPT等演示课堂的练习等,每节课均留足时间让学生在教学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常态化的课堂融合课堂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教研制度,确保数学教师人人参与教研,以研促教,以教助研,从而改变教师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愉快、互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考核评价,促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自觉融合

巧用评价机制,是我们把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因而,抓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科组内一月一评价,一期一考核的办法促使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自觉融合。

1.组评。我们数学科组在开学规定了每月一个晚自修的汇报交流和展示时间(一般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三晚自修为互评展示时间),在当天的科组活动时,首先让科组每位教师先进行自我汇报,每位教师汇报自己一周内学习了什么信息技术知识,有什么收获,制作了哪节课的“代表作”课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和取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微课、课件等,要求每位教师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共全体教师学习欣赏,科组发放评价表,让每位教师对别人的成果进行评分,汇总得分后评出前30%优秀作品进行通报表扬。

2.校评。为充分激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以采用“过程+结果”的评价办法。计算公式是: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分=科组内每月的评价得分(五个月)之和的平均值+学科教学平均分得分(注:科教学平均分得分=任教班级平均分÷镇同级同科平均分,教多科的取平均值计算)。学校可以结合每学期教师的信息技术实际得分高低情况,制订奖励方案,对得分前20%的教师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秀教师”荣誉证书,甚至结合“县管校聘”考核进行加分考评,以此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科组数学教师课件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课题引航,研训促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平凡工作育优秀数学科组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