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夜晚的银河:网络中的丧亲者

2021-07-22 10:43彭闻捷唐苏勤
心理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银河关怀关心

彭闻捷 唐苏勤

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认知:对于失去至亲的人,安慰是很苍白的。

在网络上这样的感觉更明显。与丧亲者素不相识,更隔着一个冷冰冰的屏幕,我们很想表达支持和鼓励,可是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择将自己的伤痛揭开,也不确定自己的安慰是不是一种多余的打扰,我们更不知道怎样的关怀对于这样一个陌生人是合适的。

其实,这些问题都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丧亲者愿意在网络上敞开心扉的原因,体会他们分享的内容,进而学会合理地表达我们的关怀。

为什么丧亲者愿意在网络上分享?

网络让他们不那么孤单

国外一项对活跃在网络留言板的流产女性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最常提到的使用互联网交流的好处是“认识到自己不是唯一处在丧失和哀伤中的人”—有78%的研究参与者认为,互联网让她们感到不孤单。

经历过丧亲的哀伤和痛苦的人更容易在互联网找到同类,跨越时间、跨越距离聚集在一起,互相温暖。他们也会更相信自己能够挺过悲伤,因为网上的其他人已经在这么做了。

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情况的人

当丧亲者沉浸在悲伤中,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时,总有人能告诉他们:“这很正常”。

痛失至爱的丧亲者们在现实中常常找不到渡过悲伤的方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社会剧本,如从容地节制哀伤、坦然地面对过往的丧失等等,但痛哭和“我还是非常难过”等悲伤的表达不在其中。而在互联网的共享空间里,他们能找到一个相对安全且包容的倾诉地。

在某种程度上

 匿名表达带来安全感

丧亲者们还提到,在互联网上将自己的经历一字一句地打下来,允许他们在变得情绪化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自己的想法,别人也看不到他们的状态,这让他们感到舒服。

舒服这一点,有时被提炼为“安全感”。在网络丧亲互助论坛或者互助小组中,丧亲者们表示他们在互联网上感觉到自由、安全,因为是匿名的,而且能够拥有很多不带评判眼光的观众,他们称这里“没有评判,只有理解。”

丧亲者通常在网络上分享什么?

研究发现,丧亲者在互联网上最常分享的就是自己的故事。他们回忆着与离世者的美好过往,也不时地叙述离别之后的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偶尔他们还会聊聊家常,分享自己向家人朋友或者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的经历。这对于分享者来说是个倾诉的机会,对于被分享者来说,他们也能有所收获,正如一位美国丧亲者在丧亲互助论坛上的留言:“很高兴我找到了这个网站……当我阅读别人的经历时,我获得了一种平静的感觉。”

与经历密不可分的往往是丧亲者的情绪,他们为亲人的死亡而内疚痛苦,为他人客套的同情而愤怒,也可能會为自己要参与到社交场合而感到局促。

但他们不只是分享消极的情绪,他们也常对其他有相似经历的人传递积极情绪。

有时,人们也会分享能给其他人带来抚慰的句子、有启发性的书籍和可以引发共鸣的音乐,推荐心理咨询、互助小组等其他的支持方式,分享自我照顾的方法。

有相似经历的人们还会尽可能地互相支持,在一个丧子母亲的互助论坛里,人们不吝于表达欢迎,互相照顾感受,在特殊日子里共同纪念与庆祝,隔空取暖。

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书中,意外丧偶的女主人公,在种种经历后在一个夜晚把忧伤与河灯一起放走,相信河灯会顺着小溪流淌到银河之中,以银河作为她完成自我救赎的符号之一。

互联网中的分享或许也是一次“放河灯”的过程,希望失去至爱的人们都能找到漫漫长夜中那一片温暖亮丽的银河。

我们在网络上应如何表达对丧亲者的关怀?

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常常会考虑的:想关心丧亲者,但又怕冒犯,反而使得对方伤心,该怎么办?

由香港善宁会编写的《哀伤关怀及咨讯手册》指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那么难。大部分的丧亲者心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关心。表达真诚的关心和实际的关怀,多数丧亲者都会接受。

在网络上的对话也是如此

1面对丧亲者的哀伤,想留言安慰又不知道怎么说,不妨承认自己的无力感:“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当然,这并不代表除此之外真的什么都不说。虽然隔着屏幕没法用身体语言表达关心,我们还是可以接一句“抱抱你”。或者就单纯地表达认同和祝福,比如:“理解你失去珍视之人的感受,但逝者已逝,望你珍重。”

2尽量少表达“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避免对感到内疚的丧亲者回复“不是你的错,不要责怪自己”“你也无能为力”等等。这些话虽是出于好意,但丧亲者可能很难相信,也起不到什么实际的作用。

3一些善意的、有实质意义的建议更容易被回复和采纳。例如,留言“记得把录音传到云端,别哪一天手机突然坏了就没了”善意地提醒一位珍视逝去爱人的录音的答主保存好回忆,得到了该答主感谢。“大声哭吧,不丢人”的留言受到了丧亲者的回复和认同。有人根据自己的见闻,提醒丧失伴侣的答主关注子女度过青春期可能会出现的矛盾,也收到了回应。

但提出建议时也需要注意照顾丧亲者的感受,不宜对丧亲者的生活进行过多的猜测和指导,说太多“你应该”,很容易会引起反感。

4此外,面对丧亲者在网络上叙述的个人经历,特别是当遇到丧亲者分享自己感到后悔或内疚的经历时,在评论中对丧亲者说“你本可以早点发现问题”“你没有照顾好爱人”,问“他(离世者)到底是怎么去世的”以及争辩丧亲者对逝者做法的对错其实都没什么意义,还可能对丧亲者造成伤害,理解和接纳他们可能是更好的处理方式:“你感到自己做得不够或认为是自己的错,其实你正在表达你很爱他,你想为他多做些事情。”

在互联网上,当丧亲者寻找自己夜晚中的那片银河时,我们可以去做关怀者,但不必做那个指路人,最好的关怀不过是以善意留言的方式真诚地陪伴着他们走过这一程。

猜你喜欢
银河关怀关心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问银河
银河升起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问银河
关心
问银河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