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勇:紧扣时代脉博 传承楹联文化

2021-07-23 02:55虞朝霞
南风·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宝安区楹联春联

虞朝霞

杨代勇

湖北仙桃市人,深圳市冠华育才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2017年4月获评为深圳市宝安区首届终身学习“百优学习之星”,2020年11月获评为深圳市宝安区国学骨干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宝安区诗词学会副会长。

杨代勇在深圳从教20年来,业余爱好阅读及写作,尤喜诗联创作,在参加全国诗联大赛中获奖近百次。1998年1月,作品荣获湖北广播电台全国春联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二名;2009年2月,荣获深圳市宝安区举办的元宵命题七绝诗大赛“状元奖”;2015年1月,荣获中央电视台全球春联大赛“最佳春联奖”;2017年1月,荣获中央电视台全球春联大赛专业组“百优春联奖”;2017年1月,荣获中宣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楹联征集“优秀奖”。他赢得“校园楹联家”的美誉,名字载入《中国楹联家大观》《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等书籍。

从小爱上对联, 传承勤学思考之精神

杨代勇的伯父能书会画,写得一手自创“雀体字”美春联,在家乡颇受乡亲的尊重。每年腊月初八一过,伯父就开始为乡亲们义务写春联,七、八岁的杨代勇常常在一旁帮伯父牵对联,一边牵对联,一边悄悄默读春联上的文字。时间一长,他就慢慢地爱上精练、对仗、实用的这一传统文学样式。他没有钱买对联书籍阅读,常常借伯父的报刊杂志和对联书籍来阅读,只要发现自己满意的对联,就摘抄下来。从1980年到1984年短短四年时间,摘抄了包括春联、行业联、格言联、谐趣联等各类对联5000多副!

1984年,杨代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在教学中尽其所能,传道授业,将中华文化传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们诗词、对联的兴趣。教学之余,他继续钻研诗词、对联,由此更加激起了创作对联的欲望。那年春节来临,杨代勇没有像往年那样去找伯父为自家写对联,而是自创自书了一副“处处飞花飞处处;家家飘香飘家家”的春联,这一“处女作”一经亮相,就引起了满村前辈们的肯定和乡亲们的啧啧称赞。杨代勇感慨说:“虽然这副春联写得还很稚嫩,下联还有不合联律之处,但是当时能得到前辈们的肯定和乡亲们的赞扬,给了我充分的激励和自信心。”

杨代勇说:“比赛是把自己投进人才堆中学习成长的好机会。”杨代勇坚持每年积极创作,大胆投稿参赛,因为连续几年都石沉大海,没有获得一点“奖项”,由此被同事们取笑“只打雷不下雨”,有的还“友好”地劝他放弃“想吃天鹅肉”的幻想。杨代勇抱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勤学态度,坚持创作,坚持投稿,六年后,1990年投稿参赛的一副春联被湖北广播电台编入《优秀春联集》,这给予他很大的鼓舞,创作对联的热情更为高涨,每年应酬创作、投稿参赛的对联有200多副。1993年,一副对联作品荣获湖北广播电台全国春联大赛三等奖;1995年,一副对联作品在湖北电台全国春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亲自赴湖北电视台参加了“难忘今宵”颁奖晚会。那年开始,杨代勇在家乡仙桃渐渐名声大噪。

痴迷楹联三十载,平仄人生乐融融

2013年6月,杨代勇做客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文化茶座”时,以猜字谜、现场作对联等方式,深入浅出为深圳宝安的市民送上了文化大餐,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中华楹联文化的传播。

杨代勇的对联作品,言简意赅,声情并茂,诗趣盎然,紧扣时代脉搏,生活气息浓厚。

人文荟萃鸿图展;社会和谐骏业兴。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极其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而且联语充满积极向上的壮志豪情,读来令人欢欣鼓舞。

如蜡烛无私,执教为民,尽责尽忠,爱心奉献平凡里;似春蚕有志,育才报国,任劳任怨,师范融于事业中。

这是湖北广播电台第20届春联大奖赛参赛作品,明朗晓达,感情诚挚动人,比喻生动贴切,寓意丰富深刻。

众心填海,两制补天,荆花耀紫千秋瑞;一坝锁江,三峡映日,梅蕊摇红万里春。

上面这副春联创作于1998年1月,他写了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香港回归祖国这两件举国欢腾的大喜事,荣获1998年湖北广播电台全国春联大赛“第一名”大奖。上联以“天”“海”之境起,以“紫荆花”点香港回归之题,“海”为伶仃之洋,“天”为香港特区基本法,以“耀”字穿插紫荆,摇曳多姿;下联“锁江、三峡”均为史实,附以“梅蕊摇红”,以应春节之宜。”“众”对“一”,“填海”对“锁江”,“补天”对“映日”,“荆花”对“梅蕊”,皆有生趣。

甘做传统文化传薪者,愿当中华复兴筑梦人

杨代勇的楹联创作之丰,获奖作品之多,坚持创作之久,在深圳市教育界如一颗闪耀之星。

杨代勇不满足于自己个人的成就,他在思考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他发现,当前加入宝安诗词学会的会员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不太多。“没有新鲜血液,楹联文化要得到传承很难。”而今市场上,手写对联少,春联印刷品铺天盖地,这些春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违律充数,对仗随意、空洞;抄古代的多,没有时代感;新创作的不符合对联要求,容易误导大家对楹联的认识,进而进一步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立德育才,甘做传薪者;铸魂弘道,愿当筑梦人。这是杨代勇的座右铭。

2008年4月,深圳市冠华育才学校组织成立了深圳第一家校园楹联社,特邀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叶子彤担任顾问。叶子彤发来贺联:“建社擎旗,筆下波涛扬国粹;育才立德,胸中岳壑谱华章。”杨代勇担任楹联社社长兼诗联培训主讲教师,在学校师生中开展诗词、楹联培训20多次;同时还策划、组织开展了两次面向全国的“诗词、楹联”征集大赛活动,由此让学校国学教育活动开展火热,收效良好。从而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师生儒雅行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他亲自创作了20余幅具有个性特色的“红彤彤、韵味浓”的虎年春联登载在《宝安日报》上,赠送给宝安的居民,大受欢迎,传播良好。

作为深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宝安区诗词学会副会长,杨代勇和团队一起积极策划各类活动,如在2019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深圳成立40周年,广泛开展诗词、楹联作品征集及展览活动;组织了两次全国春联征联大赛:2019年,有来自全国700多名对联爱好者,1400多幅作品参赛 ;2020年参赛的人员增加到1000多名,2000多幅作品。“像这样的活动继续坚持做下去,楹联文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

2013年6月,杨代勇在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办“文化茶座”,以猜字谜、现场作对联等方式,深入浅出介绍中华楹联文化,分享了自己创作对联的感悟,他建议大家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多赏读多摘抄对联作品,尤其是古今名联,以及每年全国对联大赛获一、二等奖作品;第二,一定要大着胆子多创作对联作品,同时还要多参加对联大赛;第三多向对联行家请教,多与同道者交流创作感受和疑惑。

猜你喜欢
宝安区楹联春联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新年快乐
楹联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