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创作更多传世精品

2021-07-23 13:43罗宇文
南风·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宝安区宝安文艺工作者

罗宇文

深圳宝安区文联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研讨会

2021年区文联重点工作研讨会1月底在深圳市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办公楼举行。会议总结了宝安区文联2020年工作情况,并对接下来的具体工作进行部署。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学良,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妍霞,区文联主席史文集及区文联各直属文艺家协会、文艺社团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深圳市区文联党支部书记、二级调研员赖为杰对区文联2020年工作亮点和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进行总结、说明。2020年,区文联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区六届五次党代会部署,以深化党建思想教育为统领,以队伍发展和平台建设为抓手,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及“文艺抗疫”两条主线,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成功举办了宝安区原创文化艺术精品艺术巡礼晚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杂技艺术周等大型艺术活动,涌现出本土原创文艺歌曲《前面是海》《你是武汉》等大批文艺精品,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2021年,区文联将以“建党百年”为统领,以“精品建设”为抓手,在精品创作、平台建设、文艺惠民等方面凝心聚力,推动宝安文艺工作再上新台阶。随后,宝安区文联多个直属文艺家协会和文艺社团主要负责人就2021年重点文艺工作畅所欲言。

深圳市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学良在会议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宝安区文联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并对全区文艺者提出了三点要求:

首先,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现在的新时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们“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那么一定要用我们的作品、用我们的作为,去感受这个新时代。

最近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题的报道,是《焦点访谈》的《跨过鸭绿江》,它创造了自央视成立以来最高的播放量。《跨过鸭绿江》涉及到中国精神的层面,反映了家国情怀,它准确地把握了我们时代的脉搏,它的主题曲、歌词,确实会作为经典流传。所以要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创作文艺精品,就应该感受宝安的脉络在哪里。

今年的宝安党代会、人代会,还有政协会议,很好地谋划了我们宝安的未来。作为宝安人,尤其是我们宝安的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宝安的作品和精品,我建议大家要关注、要了解,新时代下的宝安是什么样的,昨天的宝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明天的宝安又要做哪些重大、重要的事情。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宝安区委区政府作的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它是始终把全区的定位,融入到适合国家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中,是一脉相承的,是同频共振的,我们要从这里去感受新时代。我们创作的作品只有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才能真正地给我们宝安人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应该讲,文艺创作在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我们在宝安的一些艺术家,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或者说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我们确实有一些东西达到了比较高的前列,也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总书记这样讲的,“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擺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其实这些东西呢,与新时代要求不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宣传文化思想对文艺工作的要求,都是脱节的。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尽力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要了解我们身边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我们有幸处在这个时代,我们要用我们的文笔,通过我们各位行家、老师的特长,用心用情用功描绘这个时代。这是讲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总书记讲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总书记说的“双扎”行动。历史能够留存和歌颂的就是文化精神,流传下来的文化作品、文化精品才是真正的精神指引。它们流传的原因和理由,就是以人民为创作中心。这种精品创作留下来的作品太多了,我们中华文化留下来的作品非常多,从孔子开始,就非常多。但在现代社会,精品非常少,所以我们提倡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果按照我的理解,这句简单的话,它蕴藏的含义是,文艺作品是给人看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是文艺工作者的自娱自乐。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的竞争力在文化,而文化的归根结底表达是文艺,所以讲,文艺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文艺。那么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一定要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总书记讲:“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那么讲到这一条,我们就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也有一句话叫“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怎么理解这件事情?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生活上还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部分丑陋现象。对这些现象,怎么反映,要不要反映?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录现象,原始地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那就违背为人民创作的本质。这样创作的文艺作品,不能鼓舞人心。所以讲,我们要努力创作出让人民群众看到美好、希望和梦想的作品,我认为这是我们宝安各个文艺家协会,大家创作的一个根本导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其实说到底,现在我们还有一些要求,就是追求真善美,这是人类的共识。我们接下来的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创作流传的精品,就要把握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样才能把我们融入新时代。所以我们每一个协会具体创作的时候,一定要追求真善美,这是第二点。

第三是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于前面讲的两点,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一定要扎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点是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在抗疫的同时,保证了复工复产,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最到位。但疫情防控措施的到位,不是我们在座的,也不是我们哪一个人就能做得到,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这一件事情,就可以充分的证明。所以说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心中要有黨,同时要有家国情怀,要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作为创作的终身追求。

以前我也喜欢看文言小说,看一些作品,凡是经典流传,它中间的主线都是有明确的家国情怀。虽然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的都不一样,但是主线是明确的。所以我在讲,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一定要依靠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要不怎么领导?靠发文件、开会,解不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要把党的领导、对文艺工作的要求,通过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落实到作品的创作中去,这才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措施。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如果我们天天光喊口号,看是加强党的领导,实际是无效、打折扣的。

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总书记讲了很多,我不在这里展开,核心的一点,要牢记“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大家心中要非常明确,在中国,我们做文艺创作,我们的传世之心,就是在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因为中华民族要再次振兴,这是党对中华民族的承诺,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间,越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所以我们心中要有判断,要有创作的底气和意识。我曾经和文集同志商量很多,虽然我不懂,为什么有人画画,一看就让人感觉很开阔,因为他本身心胸就很开阔。我和文舵同志以前也商量过,为什么有的照片能让你感觉到美和震撼,因为他心中有景。为什么有的节目让你做到纹丝不动,因为它抓住你的兴趣。所以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因为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最有力量、最根本的因素。

我希望大家沉住气,继续扎下身心认真创作,再接再厉,不断地创作我们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我也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耐得住寂寞的努力,认真去耕耘和领会,积极把握时代的脉搏,留下传世的作品和精品。这些传世的作品和精品很有可能出自我们今天宝安厅的同志们之手,那将是人生的骄傲,是整个文艺界的骄傲。

猜你喜欢
宝安区宝安文艺工作者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相亲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我在路上,还没干够呢”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