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1-07-24 02:01邓思杨马晓婷杨晶媛
现代矿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铜材加工产量

黄 洁 邓思杨 马晓婷 杨晶媛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到电气、电子、交通运输、冶金、建筑、艺术、能源石化、海洋产业和高科技等领域[1-2],在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量排序中仅次于铝。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贸易国和消费国,在全球铜产业占据重要的位置。

1 全球铜资源储量及产量

1.1 全球铜资源丰富,储量相对集中

全球铜矿资源比较丰富,据USGS(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统计,2019年全球铜矿基础资源储量接近8.7亿t,其中智利是全球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2亿t。智利、澳大利亚和秘鲁属于储量的第一梯队,占全球铜资源储量的43%;俄罗斯、墨西哥和美国属于第二梯队,占全球铜资源储量的19%;中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刚果和赞比亚属于第三梯队,在全球铜资源储量中占比均在2%~3%。2019年全球主要铜资源国储量分布见图1。

1.2 全球铜精矿产量稳定,生产集中度高

近年来,全球铜精矿年产量稳定,基本保持在2 000万t左右;生产集中度高,铜精矿产量前10位的国家合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1%。据ICSG(国际铜业研究组织)统计,2019年铜精矿产量为2 055.3万t,其中智利、秘鲁和中国位居世界产量前三位,分别为578.7万t、245.5万t和168.4万t,分别占世界铜精矿总产量的28.2%、11.9%及8.2%。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铜精矿产量及占比见表1。

?

1.3 中国铜资源开发强度大,对外依存度高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铜资源大国与主要铜精矿生产国基本保持一致。从资源开发的强度上来看,智利作为全球铜资源储量和开采量均为第一的国家,铜矿静态储采比34.6 a。与之相比,中国虽不是铜资源大国,但开发强度却很大:中国铜精矿年产量占全球8.2%,而铜资源储量仅占全球3%,铜矿静态储采比仅为15.4 a。世界主要铜资源国储采情况见图2。

与其他铜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保障程度严重不足,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较高,我国铜精矿的主要进口国是智利、秘鲁、墨西哥、澳大利亚等。

2 全球电解铜(精炼铜)产业发展与需求

2.1 全球电解铜产量呈上升趋势

2012年以来,全球电解铜产量整体呈逐年缓慢增长态势。据WBMS(世界金属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球电解铜产量为2 372万t,同比增长0.25%。2012~2019年全球电解铜产量及增长率见图3,2012~2019年我国电解铜产量及增长率见图4。

中国是电解铜产出大国,2012~2019年我国电解铜产量增势与全球保持一致,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电解铜产量为978.4万t,占全球电解铜总产量的41.25%。

2.2 全球电解铜消费量不均

据WBMS统计,2019年全球电解铜总消费量2 381.83万t,同比下降0.45%。全球铜消费前5名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合计消费量1 722.60万t,占全球总量的72.32%。从国家与区域来看,亚洲仍是电解铜消费最大的地区,中国依然是拉动全球电解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中国电解铜消费量为1 279.95万t,占全球总量的53.75%。

中国作为全球电解铜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消费需求比较分散,除了电力(53%)占比较大之外,空调制冷占10%,交通运输、电子分别占9%和6%。消费结构见图5。

3 中国铜材产业发展与需求

3.1 中国铜材产量和消费量

中国铜材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贸易国和消费国,铜材的产量和消费量已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在国际铜加工行业占有重要的产业地位[3]。

在生产方面,中国铜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程度较高,导致产能过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铜材产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2017年、2018年我国铜材产量开始出现短暂下滑,2019年我国铜材产量又出现高速回升,至2017.2万t。2013~2019年中国铜材产量及增长情况见图6。

在消费方面,中国铜材行业虽然发展时间较长,但细分产品市场成熟度较低,生产企业多以小企业为主,研发投入少,难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铜材的消费规模。2013年以来,我国铜材表观消费量走势持续攀升,至2016年达到顶峰,2017年、2018年呈明显回落态势,2019年再步入增长轨道。2013~2019年中国铜材消费量及增长情况见图7。

3.2 铜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从国内铜材生产加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铜加工地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科技水平较高、市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产业集聚最明显的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铜材消费集中地,如江苏、浙江、广东3省虽均不具备铜矿资源储量优势,可铜材产量和消费量之和均占全国的2/3左右[5]。

随着区域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兴起,在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提升产业集群效应的“双驱”联动下,中国铜材产地从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快速向江西、安徽等资源相对丰富的内陆区域转移,并逐步形成了以浙江、江苏、广东、江西、安徽为引领,五省并进的产业格局。

(1)浙江省。浙江省是我国的铜加工大省,铜材产量逐年上升,产能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2019年铜材产量为292.41万t,同比增长11.8%。铜加工是浙江的传统产业,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于一身,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具有经济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比较成本低等优势,促使铜加工业成为浙江省支柱产业之一。在铜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企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绍兴、宁波、温州、湖州、金华、杭州、嘉兴等地,形成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的铜材加工产业区。如诸暨、上虞共有100多家铜加工企业,主要生产铜管材;永康、慈溪、瓯海、龙湾等地的厂商以生产铜板带为主;南浔、富阳等地以加工无氧铜杆为主要业务;玉环形成了从生产铜管到铜质水暖五金、阀门等产品的产业链,产品大量销往海外。

(2)江苏省。有色金属产业是江苏省重要传统产业之一,产业特点为原料和主要市场“两头在外”。江苏铜矿资源储量不到全国的0.3%,但却是加工大省、需求大省、出口大省。铜矿基础储量约占全国的0.28%,但铜压延加工企业数量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了对铜材需求和消费的不断增长,从而带动铜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铜材产量为33.25万t,同比增长2.62%。此外,江苏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加大了对外经济开放力度,也促成其成为铜材产品出口大省。全省铜材加工企业主要集聚在苏州市、泰州市、无锡市,主要产品为无线铜杆、光亮铜杆、铜线丝材、合金复合铜线丝、束线、绞线、超细电子铜丝材、新能源汽车线、光伏、电线电缆用高性能导体材料等。代表性厂商有江苏鑫海铜业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鸿尔有色合金实业有限公司、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3)广东省。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生产基地和铜材消费市场,全省主要的铜加工企业多集中于有经济及产业优势的珠三角地区。2019年铜材产量为254.2万t,同比增长6.01%,全省规模较大的铜加工企业总计102家,主要产能集聚于广州、清远、佛山、东莞、中山5个地区,约占总产能的88%。广东省铜材加工生产品种仍然处于较初级阶段,生产的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乏力。因此,为打破产业技术壁垒,更好地发展铜加工产业,广东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核心、人才为支撑,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转型,以行业转型实现产业发展。全省具有代表性的铜加工企业主要包括广州铜材厂有限公司、广东冠邦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等。

(4)江西省。江西省作为有色金属产业大省,其铜产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粗略估计,江西省铜产量可达到全省有色金属总产量的七成左右[6]。2019年,江西省铜材产量393.4万t,同比增长15%。从产业集聚来看,江西铜产业多聚集在鹰潭、南昌、上饶、抚州、赣州等市,其中鹰潭市是全省的产铜大市,铜产量占全省的八成左右,年电解铜、铜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2%和13%,是全国最大的铜冶炼、铜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铜消费区[7]。鹰潭市结合自身发展铜产业的优质条件,先后编制出台了《世界铜都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做精铜产业、加速打造世界铜都的意见》《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铜及铜加工项目基地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发展路径上,江西省积极探索,走出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同时,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和企业扩展所带来的增益效应,积极建设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构建以电子信息、高端电线电缆、水暖卫浴、汽车船舶装备、家电家居等应用产品和极低摩擦系数的无油平面滑动轴承、0.01 mm超细丝无氧铜杆、铜丝智能测径小车等创新产品为特色的产业链,从而在总体上有效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铜冶炼、加工整体水平。

(5)安徽省。安徽省2019年铜材产量252.05万t,同比增长2.02%,安徽省的铜业属于典型的资源枯竭转型产业,其中,转型最具代表性的是铜陵市。根据已探明的资源,铜陵市矿山铜金属储量约325万t,占全省总量的七成左右。铜加工能力超过150万t,有色生产电解铜14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4.3%;铜陵铜材产量167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9.2%;电磁线产量2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1%。从全产业链来看,铜陵铜加工已形成铜粉产业链、铜杆线产业链、铜管产业链、铜棒产业链、铜板带产业链、PCB产业链、铜艺产业链等7条完整的产业链。单从矿产来看,铜陵主要铜采冶企业主要为天马山硫金矿、安庆铜矿、冬瓜山铜矿、铜山铜矿、凤凰山铜矿、金口岭铜矿6家。其中:冬瓜山铜矿以亚洲最大、最深、技术装备最先进地采矿山而闻名遐迩。从加工来看,铜陵主要铜冶炼企业主要为金昌冶炼厂、金隆铜业公司等4家。从铜加工产品来看,铜陵以包含生产铜板带、铜棒、铜杆、铜箔、电磁线、铜管、覆铜板、电缆、半导体引线框架、印制电路板、LED支架、铜粉、铜水表、铜五金、铜工艺品等16类铜加工产品的能力,其中,电磁线、铜箔、铜管、铜板带、黄铜棒、覆铜板等主导产品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8]。

4 我国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汇聚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产业链自我更新升级的能力。产业链的更新升级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汇聚及支持,亟需在创新体系、机制模式、引进合作方面大胆探索,从而实现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产业链不断自我更新升级,满足产业发展的能力。在构建铜产业创新体系方面,应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针对现存创新资源引进、汇聚中所存在的“难点”“堵点”逐个破解;在积极创新机制与模式方面,加强与国外一流有色金属产业企业、研发机构的联合,充分发挥现存实验室资源汇聚功能,吸引更多的国外一流创新资源为我国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加强产业创新国际化步伐方面,采用离岸研发、引进研发中心等模式加强与国际知名有色金属企业、尤其是铜产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在引进一批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方面,围绕铜产业现有成熟的应用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领先企业和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推进我国铜产业链的延伸。

(2)布局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我国铜产业技术工艺开发能力。根据全球铜产业科技创新呈现出高端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围绕我国铜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技术领域,重点在铜基材料、再生铜回收、铜表面处理、集成电路中金属铜替代材料、含铜废水处理等方面着力部署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铜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支撑和引领我国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铜基材料方面,主要在铜基材料微观结构、铜基催化剂电解还原技术、铜基氧载体材料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再生铜回收技术方面,着力推动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铜技术的发展;在表面处理技术方面,主要推动PCB铜电路表面无钯活化及化学镀镍技术的研究、铜制热交换器表面抗氧化技术的应用、印制电路板铜/树脂耐剥离性新型棕化工艺的研究等;在集成电路中金属铜替代材料方面,主要以用于下一代互连的多层石墨烯纳米带研究、不同费米能量和温度对多层石墨烯纳米带互连线性能的综合影响研究为核心开展工作。通过布局关键技术攻关,利用“揭榜制”等形式充分利用国内外研发资源,从而在基础理论、新方法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涌现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自主产权的新技术,以技术突破引领铜产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对外引进”与“内部挖潜”双管齐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为此要重视铜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对外引进”及“内部挖潜”2个方面持续发力。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机制方面,围绕我国铜产业发展研发创新的需要,通过“一人一策”的方式引进一批世界知名的铜产业领域科学家及团队;在以科学评价体系来替代传统管理人才引进机制方面,针对我国现有铜产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研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问题,可采取“打破原有教学传统+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引导、鼓励相关铜企业在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时,以科学竞争方法、选拔标准及绩效考评等系列评价体系为指导,打破原有的传统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机制;在加快组建一批具有特色的有色金属相关职业教育学院方面,利用企校合作的平台,以产学研合作方式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工业人才培养,政府可在人才培养中给予适当补助,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该领域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保障教育经费。通过系列措施,让产业真正实现自主培养有色金属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有利于教学与生产、科研更好地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能够留得住、用得上、使得好。

猜你喜欢
铜材加工产量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