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5 10:35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离人张若虚会意字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关于“望”这个字,中国有不少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民间神话传说。齐宣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20~302),就有一对恩爱夫妻,结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齐国来的公差抓去服役。临别前,他告诉妻子:“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恐难返回。”转眼几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妻子梦见丈夫和一群苦役在绵延起伏的群山中冒着严寒搬运石料修筑长城。妻子一觉醒来,回想起梦境,感到万分悲痛。妻子盼夫心切,登山遥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化为坚石,屹立在山顶,感召后人。

听完这个故事后,大家再来看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望”本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人站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墩上翘首远看的形状。整个字的形体特别突出了人的眼睛,这是造字者为了突出“看”这一动作而设计的。由此可以确定,“望”的本义就是远望。

金文的“望”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保持了甲骨文“望”的本義,仍然突出人的眼睛;另一种则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月”,表示月圆之夜,相隔万里的人举目远眺,寄托思念之情。但因为明月离人很远,所以金文“望”所表现的本义仍然是“远望”的意思;而登高远望有等待之意,所以又引申出了“期望”“希盼”等义。

小篆后,“望”字的形体发生了变化,原本代表眼睛的“臣”被“亡”(表示读音)所代替,“望”字就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后来,便逐渐演变成我们今日所见的“望”。

猜你喜欢
离人张若虚会意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再 去
乡 愁
乡愁
王小奇送画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从张若虚到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