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主要质量性状在杂交子一代中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2021-07-27 08:14陈桂芹谢松周祺陈再忠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头型金鱼珍珠

陈桂芹 谢松 周祺 陈再忠

(1上海喜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209;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国家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金鱼起源于我国,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变而来,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广受人们喜爱并且乐于饲养的1种观赏鱼类,也是我国观赏鱼出口中占比最大的品种。但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金鱼以普通的廉价品种为主,利润微薄,因此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长期以来,金鱼的保种一般在同一品种间进行自交繁育,且新品种的选育非常封闭,多是中小养殖场各自为营,繁育的结果是基因型混乱,导致许多传统品种退化,一些宝贵的遗传资源濒临消失。关于金鱼的起源、进化、变异、遗传学等方面,国内有一些学者进行过研究[1-5],但目前对变异性状的研究较少,且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在金鱼品种的选育中,以头、眼、鳞片、背鳍、尾鳍等5个部位发生的变异最为明显,一些变异性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试验将不同品系的金鱼进行杂交,探讨具有观赏价值的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索繁育金鱼新品系的创新途径,以期得到多个质量性状优势组合的群体,为金鱼养殖、繁殖和生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金鱼为上海喜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1龄亲鱼。确保其性状发育完整,各性状特征均符合金鱼专业鉴赏、比赛的标准[6]。

1.2 试验方法

以头型(正常头型和有头瘤)、眼型(正常眼型和龙睛)、鳞片(正常鳞和珍珠鳞)、背鳍(有背鳍和无背鳍)、尾鳍(单尾、双尾和三尾)等5个质量性状为分组依据,将具有不同变异性状的金鱼进行正交和反交试验。选取鹤顶红、红蝶尾、龙睛绣球、紫红绣球、红白皇冠珍珠、红兰寿、红白虎头、红水泡、红土佐等9个品系进行试验,分8个组别方案,每组包括正交和反交,共计16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雌、雄各3尾。

头型:鹤顶红(头瘤)×红蝶尾(正常头型)

眼型:龙睛绣球(龙睛)×紫红绣球(正常眼型)

鳞型:红白皇冠珍珠(珍珠鳞)×红兰寿(正常鳞);红白皇冠珍珠(珍珠鳞)×红白虎头(正常鳞)

背鳍:红白虎头(无背鳍)×红白皇冠珍珠(有背鳍);红水泡(无背鳍)×紫红绣球(有背鳍)

尾鳍:红蝶尾(双尾)×红鲫(单尾)

亲鱼人工繁育前统一饲养在水泥池(4 m×4 m×1 m)中。鱼苗破膜孵化、平游后,投喂鲜活轮虫、枝角类,孵化后1个月,改投美国普瑞纳公司生产的“普瑞纳”水产配合饲料。鱼苗饲养在塑料箱(1.5 m×0.5 m×0.3 m)中,每天按体质量的3%投喂饲料,每天换水1/4。7个月后,对杂交子一代的外部质量性状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和分析

2.1 头型性状

将具头瘤的鹤顶红与正常头型的红蝶尾进行正反交后,其杂交子一代的统计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杂交子一代中具有头瘤的金鱼比例均在20%左右,观赏性状个体的比例较低,达不到养殖生产要求。这一结果说明具头瘤头型与正常头型相比是隐性性状。

表1 金鱼头型在杂交子一代中的表现Tab.1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head shape in F1 hybrids of goldfish

2.2 鳞片性状

统计结果显示,将具珍珠鳞的红白皇冠珍珠与具正常鳞的红兰寿、红白虎头等品种进行杂交,子一代珍珠鳞型的比例极低,红白皇冠珍珠与红白虎头的正反交子一代中,珍珠鳞型的比例均为0(见表2)。这说明珍珠鳞相对于正常鳞来说是隐性性状。

表2 金鱼鳞型在杂交子一代中的表现Tab.2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scale shape in F1 hybrids of goldfish

2.3 眼睛性状

将龙睛绣球(龙睛)与紫红绣球(正常眼)进行杂交,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其子一代均为正常眼,且比例均达到100%(见表3)。这一结果说明龙睛眼相对于正常眼来说为隐性性状。

表3 金鱼眼型在杂交子一代中的表现Tab.3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eye shape in F1 hybrids of goldfish

2.4 背鳍性状

将红白皇冠珍珠(有背鳍)与红白虎头(无背鳍)、紫红绣球(有背鳍)与红水泡(无背鳍)进行杂交,统计结果显示,有背鳍的与无背鳍的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其子一代残背的比例均较高(见表4、图1),说明无背鳍相对于正常背鳍来说并非单一性状。关于背鳍性状的具体遗传变化规律,有待于后续开展系统研究。

表4 金鱼背鳍在杂交子一代中的表现Tab.4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dorsal fin shape in F1 hybrids of goldfish

图1 金鱼背鳍的常见残背类型Fig.1 Five types of abnormal dorsal fin existed in hybrids from varieties with and without normal dorsal fin

2.5 尾鳍性状

金鱼的尾型种类较多,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双尾、三尾两种变异性状。本试验将红蝶尾(双尾)、红土佐(三尾)与正常单尾鳍红鲫进行杂交,以探索尾型的遗传变化规律,结果见表5。统计结果显示,单尾与双尾的杂交子一代中,单尾比例达到94%以上,说明双尾相对于单尾来说是隐性性状。在单尾与三尾的杂交子一代中,正反交后代均为单尾,说明三尾相对于单尾来说是隐性性状。

表5 金鱼尾型在杂交子一代中的表现Tab.5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tail shape in F1 hybrids of goldfish

综上,由本试验结果可见,金鱼外观主要质量性状的变异,头瘤、珍珠鳞、龙睛、双尾、三尾与正常性状相比均为隐性性状。

3 讨论

水产动物的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大类。质量性状是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一般认为,其表现型是由染色体上的1对或少数几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呈显、隐性关系,易于观察识别,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选择相对比较容易。落实到品种的外部表型上,则表现为鳞背、体色等不连续变异的性状[7]。

在鱼类质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人工繁殖、不同品系杂交的方法,对杂交子一代的性状进行统计,以得到不同性状的分离比例。如张希等[8]对暹罗斗鱼的体色进行研究,证明暹罗斗鱼的体色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孟德尔分离规律。

金鱼是野生鲫鱼的变种,其变异受人工选育的控制,主要为外观性状的改变。王春元[9]和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0]对龙睛金鱼的研究证明,金鱼正常眼和龙睛眼的遗传受1对基因所控制。李璞[2]对金鱼朝天眼和水泡眼的研究证明,朝天眼和水泡眼相对于正常眼来说均为隐性。这与本试验金鱼主要质量性状变异基本为隐性性状的结论是一致的。

金鱼质量性状的变异,导致其体态更加臃肿、游泳速度更慢,在野生状态下并不利于其生存。因基因突变出现了各种质量性状的变异,而不断地进行人工选育使变异性状变得稳定。由于金鱼的变异性状基本为隐性性状,因此,要维持各个品种的种群数量和性状的稳定,在金鱼的选育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纯种的价值,杜绝与正常性状的杂交,保持种群基因型稳定。在同一种群、同一品种内不断选育,优中选优才能使其质量性状更加稳定。在金鱼新品种的杂交选育中,须遵循变异性状(尤其是隐性性状)的遗传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繁育和生产高品质金鱼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头型金鱼珍珠
“小珍珠”
可爱的小金鱼
为了喝到珍珠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头型吸能试验方法分析与研究
某轻型客车行人头型碰撞保护研究
小金鱼
小金鱼
高速列车头型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