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微视频的“三术”

2021-07-28 08:13方谊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设计微视频学术

方谊

【摘要】慕课学习主要依托微视频。文章以道德与法治课中一则微视频为例,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微视频有效设计要精于把握教学内容,善于掌握学生学情,勤于锻造提升美感的技术。

【关键词】有效设计;微视频;学术;心术;技术

慕课是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课前自学有关微视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然后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将学生在线学习和在校学习结合起来,使“互联网+教育”重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专家担心慕课学习可能会削弱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培养,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类课程,涵盖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领域,要求青少年在自身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找到科學与艺术的契合点,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担忧既有对慕课学习方式理解的误区,也折射出微视频学习的问题。让我们通过一则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青春的情绪》微视频来说明。

板块一,让学生观察四幅图片,分别是喜、怒、哀、惧。布置活动一“情绪大比拼”学习任务,全班分成“喜、怒、哀、惧”四个小组,说出形容自己组哪个情绪的词。随即公布答案,每种情绪罗列了12个词语来形容。布置活动二“情绪调色板”,喜、怒、哀、乐对应的是红、绿、蓝、黄色,向学生提问:红+绿是什么情绪?……说明我们有悲喜交加、喜忧参半、悲愤等复杂情绪。通过板块一的活动,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这部分耗时2分38秒。

板块二,教师布置活动三“情绪短程游”,提供了三种情境:“马上要公布成绩了”;“我考了100分或59分”;同学的议论“快来看呀,他才考了那么点分,我看他就是笨”。让学生思考这三种情境下我们的情绪:成绩公布前的紧张担忧;成绩公布后如果优秀就兴奋,如果很差就难过;当遭到同学嘲笑时会愤怒。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部分耗时1分13秒。

板块三,讲述了“杯弓蛇影”“美国作家卡森因笑疗治愈了疑难杂症”“林黛玉终日忧心如焚最后饮恨而死”三则小故事;还出示了一些科学实验数据,情绪低落时会忘记所学内容的四分之一,而情绪高涨的同学在同一时间段只会忘记二十分之一。以此说明情绪的作用很神奇,影响身心健康、行动效率等。这部分耗时1分31秒。

板块四,对比两名参加比赛的同学因情绪带来的不同影响,一名是害怕、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最后失利沮丧;另一名是无畏自信放松发挥正常,赢得胜利,高兴满足。通过对比说明青春期的我们要善于激发正面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这部分耗时1分45秒。

该视频涵盖了四个问题:情绪种类、产生因素、作用、理智面对青春期的正面与负面情绪。通过四个活动、五则资料辅助以教师讲解来阐述。但仔细品味,会发现该视频反映了一些微视频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微视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是否得当,是否科学严谨

板块一中的“情绪大比拼”学习任务,本意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喜、怒、哀、惧表现形式,但视频快速公布了答案,就不存在课堂中四个小组竞争的必要。板块一的两个活动占据超过整个视频三分之一的时间,只是为了说明人的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偏离教学主题,更像是讲解语文学科的词汇组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青春期情绪特点并正确面对,但视频只是花费了四分之一的时间来阐述,板块四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薄弱化。因此,教师要对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取舍得当。板块三中的卡森通过“笑疗”治愈了存活率只有五百分之一的脊椎病,这个事例是否表述夸张,真实人物经历毕竟不同于文学艺术形象,我们不能因为要得出某个结论而用未经考证的资料来误导学生,教学资料的选取和表述要科学严谨,经得起推敲。同时,板块三中的三则故事都是为了说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发挥的作用雷同,可以精简素材。

(二)设计视角是否符合真实学情

板块二中的“情绪短程游”活动选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考试场景,比较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教师设计视角预设性较强,成绩公布前的情绪体验是紧张担忧,考得好是满意兴奋,考得差是忧伤难过,被同学嘲笑是愤怒失意。其实学生的类型很多,情绪反映也千差万别,自信的学生不一定会紧张担忧自己的成绩;自我放弃的学生对不及格的分数也许会无动于衷;嘲笑他人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许不常见。因此活动设计可以更开放一些,建议改为:“如果你参加了一项重要的考试或比赛,成绩马上要公布了,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如果考得很好或失利,你又是怎样的情绪体验?你觉得你的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的设计视角可能会让学生更有真实的话想说。

(三)制作手段是否显现信息化优势

四个板块的呈现形式主要是文字资料与教师配音朗读,形式比较简单。如果文字材料冗长,教师朗读音调单一,那微视频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内容丰富且具有生活气息,建议整合文字、图片、照片、动画、音像等资料,凸显微视频制作的信息化优势,使文字更生动,素材更感人,画面更精美,音效更逼真,呈现手法更多元。内容和形式都美的微视频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微视频学习的成效。

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微视频的“三术”

示例中的微视频在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活动设计的视角定位、制作技术的锻造提升方面还存在不足,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输出。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微视频设计制作水平?我们可以从“三术”层面来努力。

(一)精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学术

以《青春的情绪》为例,首先要梳理教学内容,找到知识点的掌握层级要求与内部联系。情绪分类、产生因素、青春期情绪特点属于识记类的知识,比较浅显易懂,稍加点拨即可;情绪的作用、正确面对青春期情绪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属于理解应用的知识,需要触景生情,动情入心。识记类的知识需要预热铺垫快速掌握,理解应用类的知识需要以例服人,逐层推进。同时,情绪的作用与青春期情绪的正负面影响这两个知识点有一定的交叉重合,建议归纳整合演绎,不宜罗列枚举。经过梳理教学内容,在短小精致的视频中,主题就不会跑偏,重难点就能彰显。

其次要精准内容表达,情绪的种类、成分、青春期的情绪特点等阐述都要符合心理学术语,教师不可随意篡改,主观臆断。举例说明时要恰如其分,考证出处;引用数据时要科学规范,真实可信;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可行性、执行的效能;评价学生时要客观公正,具有可操作性。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整合、精准表达,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深入探究;信仰科学真理,辨析信息真伪;激发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

(二)善于提炼符合学情的心术

专家们普遍认为慕课是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时间、地点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内容、交流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但也有专家提出困惑,网络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基础教育领域接受知识最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零距离接触,师生面对面交流争论,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更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慕课的小测试、实时解答这种人机互动学习原理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通过视频呈现内容,学习模式程式化、单一化,没有针对学生的多种需求,会背离教学的价值要求。

两种争论的声音孰是孰非,很难定论,但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回归生活的目标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微视频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等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视角,贴近学生的实际。开放型的活动探究可以多点,预设答案的知识传授可以少点;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乡土文化的资源应用可以多点,专家学者研究的理论观点解析可以少点;情感体验、社会实践、解决问题的拓展任务可以多点,选择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标准化测试可以少点;线下师生面对面互动可以丰富点,线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可以精简点。在这“多点”和“少点”之间,教师要善于揣摩提炼符合学生需求的心术。

(三)勤于锻造提升美感的技术

微视频的制作从构思、写脚本、制作动画课件、录制到剪辑修改等,如果一切工作都由一人完成,对于新手来说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星期。为了不影响工作,教师要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来思考制作微视频,长此以往,能坚持走下去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少。如何让教师勤于快速而愉快地学习提升制作微视频的技术,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众筹”制作微视频也许是个有效途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微视频研究团队,教研组所有教师组成学科微视频制作团队,甚至作为信息技术爱好者的学生也可以试着制作微视频。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谁是高手就拜谁为师。从最初的绘图板、录屏软件、悬置手机拍摄、ppt录制、DV摄像,到ShowMe软件、交互式白板(普罗米修斯)软件中的屏幕记录器,再到创新实验室的图像编辑工具,智能抠图替换图像背景,个人特色空间中社区师生互动等,教师制作应用微视频的技术正在升级换代。每学期学校可以组织信息化技术专项培训,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微视频制作达人。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具备“从无到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更要具备“从有到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意识,只有潜心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的学习方式,不断磨砺“三术”,才能让慕课学习更接地气,更有生机。

【参考文献】

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孫众.从创新人才培养反思中小学慕课的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2-24.

猜你喜欢
有效设计微视频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有效设计在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