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探讨

2021-07-28 07:03傅瑜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傅瑜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学科核心素养被纳入教学内容。新时期,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主题,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初中歷史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优化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路径;学科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入“常态化”之后提出的重要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对于中学历史学科教师而言,历史课堂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现阶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整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历史素养较低。具体如下:

第一,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相比,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都开展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计划,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及教学观念较为传统,部分教师仍片面注重灌输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来制定教学计划,完全忽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导致学生各方面素质没能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第二,教学方式单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且不注重教学方式创新,没能与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与此同时,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第三,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在传统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注重结果性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也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从历史基础知识入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2.1整合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整合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学目标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立足点。对此,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先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区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适度拓展历史教学范围,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巩固好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在开展日常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用历史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注重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明确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水平。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课前引入“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鸦片战争中,清朝为什么会失败”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2.2注重史料结合,培养核心素养与价值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史料结合,培养核心素养与价值观。一方面,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讲解某一单元课程时,教师应引入史料结合的方式,延伸教学范围,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的重难点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比如,关于工业革命这一内容的讲解,教师可在课前将有关的图片、文字及视频等史料资源包提前发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有效解决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另一方面,历史时空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时空角度出发,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发生地点、主要人物等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历史时空概念。也可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历史时间轴,系统性地看待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的同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知与变化,进而推动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

2.3创设历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创设历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历史情境是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对此,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实施情境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中国通史》这一纪录片中,以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为主线,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灭亡的历史,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历史全过程,实现培育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

第二,可通过个人演讲或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课前引入历史人物的事迹或图片,如林则徐、康有为及梁启超等。也可以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分别讲述伟大人物的历史事迹,并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目标及构建教学体系等几方面入手,既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成绩的提高,也要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培育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生鹏.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1):61-63.

[2]李程豪.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的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3):135-136.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