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厚植志愿精神 培养时代新人

2021-07-29 08:48谢泽滔常悦
中国德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表率志愿志愿者

谢泽滔 常悦

学校德育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现实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四所学校,有的从志愿活动入手,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有的力求使德育贴近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亮彩;有的坚持从劳动教育出发,创新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有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尝试品格教育的新方法。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中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荆门市第一中学自2011年成立品正志愿者协会以来,始终将志愿活动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育人机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完善组织体系,规范组织形式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有效开展志愿实践活动的保证,学校从组建管理部门、建立责任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致力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一)组建“一处三部”

学校成立了品正志愿者协会,下设一处(秘书处)、三部(内务部、活动部、宣传部)。其中,活动部下辖5个片区,共计65个志愿服务点。每个片区设责任校领导1名,负责统筹协调整体工作;每个服务点设责任干部和责任教师各1名,负责活动策划、学生安全工作;每个志愿者小组设学生组长1名,负责人员召集、任务分配等工作。

(二)建立责任落实机制

为确保志愿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品正志愿者协会实行片区责任制,建立了校级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社区、教师志愿者带队、学生小组参与的组织形式。活动前,志愿者管理员负责本片区志愿活动的申请和发布,项目责任干部和教师负责联系社区及项目策划,填写志愿服务项目策划表,包片领导签字确定,班主任负责学生分组及活动培训。活动中,责任干部和教师负责活动实施、学生管理、“志愿汇”平台签到及资料采集。活动后,责任教师在学生志愿者证上签字,确认志愿服务时间,联系社区盖章,并及时上传活动图片资料。

(三)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学校倡导全体师生人人加入志愿者协会,并组建了一批骨干团队,定期派出骨干成员前往广州参加全国志愿者培训师资研修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水准。近年来,学校持续招募学生家长、教师家属、师生志愿者,注册志愿者达3,000余人,品正志愿者协会已形成了一支以在校师生为主体,涵盖教师家属、学生家长的大型义工团队,并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家、校、社三者紧密联系的正能量辐射圈,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加强校本设计,健全工作制度

为切实提高志愿活动的育人效果,学校将志愿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出台了志愿服务育人的专门意见和规划,持续建立健全志愿活动的课程管理、文化建设和考核制度。

(一)纳入社会实践课程管理

学校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严格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未修完社会实践课程的学生,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8分),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得评为优秀或合格。学校将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课程的主体,学生在校三年完成40小时志愿服务的任务,视作修完社会实践课程,方能在毕业证上加注签章。

(二)融入校园文化主体

学校围绕“正”字做文章,着力建设品正校园文化,培养品行端正的责任公民。学校积极推进以品正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集中打造了“五个一”的志愿文化标识,即一间志愿服务站、一套志愿者行动装、一本《义工指南》指导册、一个品正义工证、一部公益宣传片《小红帽在行动》。优秀志愿文化标识强大的感召力,诠释了志愿精神的时代内涵,指引学生践行青春梦想,让学生在奉献互助中成长进步。

(三)强化绩效活动考评

学生加入志愿者协会后颁发义工证,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由责任教师填写活动相关事项,再交由社区和活动场所盖章,在校三年未完成4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任务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学分;教师志愿者活动与师德建设及师德考核挂钩,每年志愿者服务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完成规定服务时间的教师在评先晋级时予以优先考虑;每学期开展一次志愿活动表彰会,评选出优秀师生志愿者,并邀请优秀志愿者分享活动感悟和成长体会,为师生树立道德标杆。

三、创新活动模式,丰富项目品牌

在近十年的志愿活动中,学校品正志愿者协会不断整合资源、建设队伍、创新项目,已形成“全员参与、全市覆盖、全项目实施”的志愿活动格局。

(一)依托社区构建服务网络

学校在建立项目网络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来确定志愿活动项目,体现“一社区一特色”。比如,在市区交通主干道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在火车站附近开展“青春助旅”活动,在城区公园开展义卖活动,在漳河边开展“保护母亲河”捡拾垃圾活动等。学校将全市所有社区都纳入志愿活动范围,全校3,000多师生志愿者分为60多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社区,实现了志愿活动社区全覆盖。

(二)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模式

为推动志愿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品正志愿者协会逐步探索出“志愿服務+”的活动模式,充分调动班级、家庭、支部、社区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特长,建立起“志愿服务+班级”“志愿服务+党支部”“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志愿实践活动模式,为学生参与志愿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三)立足时代创新活动项目

学校结合时代、地域和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志愿活动项目品牌,品正志愿者协会建设了以“爱我漳河”“衣旧情深”“荆城天空”“青海支教”四大精品项目、“公益商店”“国学飘香”“青春助旅”等九大重点项目为代表的65个项目组。2019年,学校对原有项目进行增补,新增了“北门印象”“公益丝网花”“爱上手工”“博爱家园”“快板说唱”等公益宣传志愿服务项目。

四、注重示范引领,传播志愿文化

学校在志愿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三个表率”活动,形成正能量辐射圈,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教师争做家属的表率

全校教师不仅在学校做学生的表率,还要求在家庭中做家属的表率。关爱他人首先要做到关爱家庭和家人,要扮演好作为儿女、父母、夫妻等多重角色,在家庭中做好生活和亲情的表率;其次是把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带到家人中,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友,使亲友圈成为传递正能量的辐射圈;第三是通过自身的志愿活动带动家属参加志愿活动,使亲友圈成为志愿活动的小分队。

(二)学生争做家长的表率

学生通过志愿实践活动将正能量传递至家庭中,影响自己的父母,争做家长的表率;活动后主动与父母交流志愿实践活动的经历,分享志愿实践活动照片和心得体会;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爱护兄弟姐妹,把责任、爱心、友善等正能量传递至家人;主动邀请父母一道参与志愿实践活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带动身边的群体,进一步壮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队伍,扩大志愿实践活动的辐射范围。

(三)学校争做社会的表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师生通过開展志愿活动带动更多的社会群众来传递正能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表率。为助力荆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品正志愿者协会与社区开展“双进共建”活动,师生进社区、社区进学校共同开展“洁城行动”“文明劝导”“入户走访”等活动,为荆门市实现“首创首成”创城工作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年深耕,硕果累累。目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已成为荆门市第一中学师生志愿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自我要求。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端正的品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责任意识,促进了自我成长;志愿者活动增进了学校、社会、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了解和融合,实现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的和谐,培育了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品正志愿者也成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未来,荆门一中将紧扣时代脉搏,不断丰富志愿者活动的内涵,不断探索志愿活动的有效育人途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勇挑社会重任、更具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谢泽滔,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常悦,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中学团委书记,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丨刘 敏

猜你喜欢
表率志愿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调动积极因素,服务班级管理
基于人才培养的班级有效管理策略研究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