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游戏的意义

2021-07-29 02:18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席勒牛顿外观

叶水涛

“勤有功,戏无益”,这是中国人的古训,被视为千古不移的真理。读书与写作业,是儿童的生活常态、学习的标准样式,现在又多出校外培训,疲于应付之外,儿童更疲于奔命。知识学习求其深,作业练习求其多,再加上没完没了的考试,以及各种技能训练,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结果,学生对学习了无兴趣,儿童没有童年的欢乐。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而且是愈演愈烈。之所以得不到纠正,并非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也不是学校教育不努力,而是教育观念有问题。如果不承认儿童爱玩的天性,不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特殊意义,那么儿童教育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所谓的儿童立场、儿童主体,其实都不彻底,大多停留于言谈。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多少学校和家庭首选让儿童快乐?为什么呢,说到底是担心学生的学业,骨子里还是传统的观念——儿童的嬉戏会妨碍学习,影响他們的成长。儿童教育能否尽量游戏化,能否用游戏重构儿童的学习生活,让儿童能心情舒畅地在玩中学,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

关于游戏,在一般人看来,其功能无非是娱乐和消遣,至多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和精神的作用。然而,游戏实际上对于人的成才至关重要,尤其是和科学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游戏既有利于科学家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激发和推动科学的发现与创造。诺贝尔奖得主弗莱明说,“我不是在做研究时,而是在做游戏时发现了青霉素”,“正是做游戏的人作出了最初的发现,按部就班的科学家发展了这些发现”。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前,多数科学家都是把科学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尤其是牛顿,可以说一生都是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创造,他把探索自然奥秘看作是一种最快乐的游戏和最甜美的满足。据说在牛顿的晚年,他着意研究的是针尖上能否容得下3000个天使跳舞。现代人当然可以嘲笑牛顿的迷信和偏执,然而,正是他的这种童心,以及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大胆的想象,才使他能够看到现象世界后面的奥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哥尔在《科学的游戏》一书中,明确指出:“宁可把科学看作是种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作是种谋生的讨厌而阴郁的手段。”因为许多思想观念和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始于问题,而是从某些不相关的活动,例如游戏开始的”。

游戏具有无穷的魅力,游戏教学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过多符号知识的教学,对儿童发展并无多少价值。没有活力与创见的书呆子,是教育失败的代名词。让儿童投入游戏吧!游戏让儿童生活有情趣,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游戏的儿童是好奇的、创造的,充满着幸福的体验。每个人都在具体的生活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但如何从单纯的生活感受到美感呢?席勒《美育书简》最后两封信,探讨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他又一次谈到游戏,并且提出了审美外观的概念,认为外观乃是艺术的本质。席勒指出,只有审美的心境才产生自由。那么“审美的心境”是从哪里来的呢?既然审美的心境产生了自由,是否这种心境能够从自由中产生?席勒的回答是不能,审美的心境只能是自然的礼物。他认为,只有幸运的机缘才打破自然状态的束缚,把野蛮人引向美。野蛮人摆脱了动物状态而达到人性的表现就是: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先民在山洞里作画,他们画牛的形象或人的狩猎,这些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并不能带来真的猎物;他们围着篝火又唱又跳,这既不能获取野兽,也不能收获粮食。他们所关注的不是有用的物,或者物的有用性,而只对外观喜好,是游戏中的快乐。席勒认为,这种状态是人性的表现,是摆脱了动物性的。用游戏解放儿童,用游戏成就儿童,游戏教学是情境性的教学、审美的教学,为儿童所喜闻乐见,也会让儿童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席勒牛顿外观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牛顿忘食
方外观遗迹旧照
风中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