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特点,创新习作素材积累运用策略

2021-07-29 22:03刘利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农村

刘利霞

农村小学中年级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普遍面临着一种现象,那就是习作素材的匮乏。客观上,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中,学生经常会因为缺乏语言材料,而无法习作,甚至害怕习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面向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实施写作教学的时候,必须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当然,进行这种努力的教师并不在少数,但是客观地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要想让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素材真正能够得到丰富,教师就必须创新写作教学策略。

创新不能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所谓创新既是相对于过程而言的,也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学生丰富自身习作素材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主动理解与吸收的过程,那么教师的创新就应当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出发,真正让习作素材丰富的过程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匹配。从结果的角度来看,习作素材的积累不只是简单的记忆。严格来说积累需要记忆,但记忆不能替代积累,只有学生将习作素材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并且能够在写作的时候有效地调动、运用,这才是真正有效的积累。相应的,教师的创新就应当结合这个结果去努力,去进行。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素材积累须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

概括上述认识,可以明确的一个观点就是,在努力促使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的时候,一定要针对这个群体进行认知特点的研究,同时进行习作素材匮乏原因的研究。

公认的一个观点就是农村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着题材雷同、语言贫乏、脱离实际的现象。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表明其中的原因在于习作与学生生活脱节,与阅读教学脱节。要真正走出这样的写作教学的困境,教师应当努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选取素材,然后纳入自己的记忆系统。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读写有效结合,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师生同步习作,以激活学生思维。事实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思维被激活,那么他们在进行习作素材积累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无论是思维激活,还是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脱节,本质上都与学生的认知有关。一般来说,写作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阅读体验,那么当判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脱节时,与认知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所积累的习作素材有着较大的差异呢?本质上就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在体验生活的时候,认知参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看同样一个风景,读同样一段文字,如果认知高度参与,那就会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在客观上就会促进学生对相关素材的记忆与理解;如果注意力游离,思维加工肤浅,那么这些风景与文字自然就难以成为学生大脑中的习作素材。

所以说,关注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习作素材积累创新之根本。

二、在对学生认知特点把握的过程中创新习作素材积累的途径

确立了上述思路之后,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尝试的过程并非闭门造车的过程,相关理论的学习,同行经验的借鉴,自身的实践与反思,构成了习作素材积累创新性教学的三个支点。有同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然后利用口语交际课、导读课、养成观察习惯这三个途径,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得心应手。结合这一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将习作素材积累的创新途径概括为: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分析学生习作素材引用的现状,并据此判断学生的认知特点,然后结合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核心要素,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体验生活,积极阅读、思考、反思,最终促成习作素材的积累。

例如,笔者曾经以“精彩的瞬间”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结合学生初次写作的结果去判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这样的发现:有的学生感觉自己的生活当中没有精彩的瞬间;有的学生感觉自己的生活当中出现过精彩的瞬间,但是无法用语言描述;也有学生举出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但是事实上这些例子所体现出来的并非精彩的瞬间……由此可以判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精彩瞬间缺乏有意识的体验,没有形成有效的积累,以及由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比较薄弱,难以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

把握了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之后,在引导学生积累与“精彩的瞬间”相关的素材时,就可以给学生明确这样几点要求:理解什么是精彩,多关注生活的细节,多感悟细节中人的行为及想法,多阅读相关的文字……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笔者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与积累过程,同时对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阅读进行相关的指导。这个过程当中有许多细节,需要结合不同学生个体的习作素材积累过程进行指导,随后再让学生进行一次同题的写作。结果发现学生所运用的素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語言描述也比较准确,这说明前期的习作素材积累策略是有效的。

三、用适合农村中年级学生的习作素材支撑写作能力的提升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同行将此归纳成一句话:能运用积累的语言写清楚想要叙说的事情,要有自信心,愿意分享。并认为这是中年级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也深为认同。笔者以为对于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习作素材的积累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甚至在笔者的教学实践当中,还有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习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与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体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习作素材积累的过程,去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就是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这种认识的建立与实际的努力相结合,可以让习作素材的积累思路得到更多的创新。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研究他们的认知特点,创新习作素材积累的策略,就可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江苏省如皋市教科研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素材积累创新与运用策略的研究”论文]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新姚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