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中CRP与PCT的表达特征及治疗指导意义

2021-07-30 14:38黄楚容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使用率胆红素入院

黄楚容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0 引言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因胎儿红细胞表面具有母亲体内不存在的父源性血型抗原所致,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一周内发生该疾病,起源于胎儿发育时期,母婴ABO 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出现免疫性溶血情况,患儿多有贫血、水肿、黄疸等症状[1-2]。若未能及时加以监测和干预,不能将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损伤,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3]。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溶血病新生儿生存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我国出生人口质量的关键,尽快接受光照疗法、免疫球蛋白疗法以及换血疗法等能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新生儿年纪较小、身体结构和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自身抵抗能力差,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从而也会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出现,故而新生儿ABO 溶血病是否合并感染是临床诊治的重点和难点[4]。本次研究分析在足月新生儿ABO 溶血病中CRP 和PCT 的表达特征以及临床指导意义,具体内容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足月新生儿ABO 溶血病为A 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溶血的足月新生儿40例为B 组。A 组:男女新生儿占比为55.00%(22/40)和45.00%(18/40),新生儿日龄1~28d,平均(2.00±1.17)d;新生儿胎龄37~40周,平均(38.22±1.67)周;新生儿体重2.5~3.7kg,平均(2.84±0.22)kg;产次1~4 次,平均(1.47±1.13)次;顺产和剖宫产分别有19 例和21 例。B 组:男女新生儿占比为57.50%(23/40)和42.50%(17/40),新生儿日龄1~28d,平均(2.00±1.17)d;新生儿胎龄38~41 周,平均(38.24±1.67)周;新生儿体重2.6~3.8kg,平均(2.89±0.26)kg;产次1~3 次,平均(1.45±1.15)次;顺产和剖宫产分别有20 例和20 例。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入院诊断为ABO 溶血病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②研究对象入院日龄不超过28d;③研究对象病史资料完整;④此次研究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⑤此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同意。

排除标准:①有明确宫内窘迫、产时及出生后窒息病史;②新生儿败血症;③合并先天性畸形疾病;④其他同族免疫性溶血病;⑤孕母有产前感染、胎膜早破等情况。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RP、PCT 检测,抽血检验前告知研究对象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抽取血液前观测穿刺皮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皮肤消毒后,采用统一针管进行穿刺,血液采集量为5mL,本次研究使用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生化分析仪,产品型号为PUS-2016 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6h,CRP 应大于3mg/L,6~24h,应大于5mg/L,24h 以上应大于10mg/L。罗氏Cobac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通过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PCT,正常参考区间为产后6h 内,不超过2μg/mL;6~12h,不超过8μg/mL;12~18h,不超过15μg/mL;18~30h,不超过21μg/mL;30~36h,不超过15μg/mL;36~42h,不超过8μg/mL;42~48h,不超过2μg/mL;48h 后,不超过0.05μg/mL。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第1d、第3d CRP、PCT 值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②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入院3d 内抗生物药物使用治疗情况、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合并CRP、PCT、CRP+PCT 异常情况。③观察诊断方式诊断效能差异,包括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3.0 展开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后两组研究对象CRP、PCT 值变化比较

同B 组新生儿相比,A 组患儿入院后第1d、第3dCRP 和PCT 值均显著较高(P<0.05),见表1。

表1 入院后两组研究对象CRP、PCT 值变化比较()

表1 入院后两组研究对象CRP、PCT 值变化比较()

2.2 CRP 和PCT 诊断效能比较

PCT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25%、95.00%、97.50%,显著高于CRP 诊断效能86.25%、80.00%、82.50%(P<0.05),见表2。

表2 CRP 和PCT 诊断效能比较(%)

2.3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B 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0%,B 组抗菌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研究对象入院3d 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ABO 溶血病是临床溶血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原因为母婴血型不相符,当母体中存在与新生儿血型不相融合的血型抗体IgG 时,IgG 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胎儿在出生后,其红细胞受到了损坏,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5]。患儿起病后会有明显的黄疸症状,其出现时间短、进展快,且该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几率较高,会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患儿发病早期及早明确诊断结果,及时让患儿接受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6]。以往对此疾病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测方法,其中溶血三试验检查方式,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检查方式,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误诊情况,且操作复杂、诊断时间长且诊断准确性低,整体诊断效果并不理想,故而临床诊断需参考感染标志物,其中CRP、PCT 应用较为广泛[7]。

CRP 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蛋白质,其在健康人体血清中含量水平相对较低,当受到炎症刺激后,其会迅速合成,在血清中含量会迅速上升,其是目前临床中用于血清学诊断的重要炎性标志物之一,能促进吞噬细胞、激活补体的免疫功能,可以对免疫过程进行调节等[8]。因该疾病属于免疫综合征,胎儿红细胞会沿着进入母体机体循环中,一旦有抗原过敏情况,会产生相应抗体,其会深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与红细胞膜表面抗原进行结合,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溶解,从而有溶血情况[9]。PCT是一种糖类蛋白,在血清中保持稳定水平,不易被酶分解,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后浓度会迅速上升,其为新生儿自身合成,胎儿出生后,会有一段时间有生理性提升现象出现,但在3 日后便会逐渐恢复正常[10-11]。CRP 水平与机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结合研究结果来看,溶血患儿CRP 反应虽然较高,但很大程度上是继发分娩时的应激反应,再加上新生儿发育不全,免疫系统没有成年人健全,其会在48h后出现浓度峰值,其并非永久性,无需对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若患儿CRP 水平持续升高,方可进行抗生素治疗,考虑到CRP 影响因素较多,应用PCT检测能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合研究结果来看,其与CRP 生理变化规律一致[12]。研究结果表示,PCT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25%、95.00%、97.50%,显著高于CRP 诊断效能86.25%、80.00%、82.50%(P<0.05),可见PCT 诊断效能高,其对细菌感染反应的选择性较强,常适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筛查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新生儿是否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根据表3 结果可以看出,A 组和B 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低,但溶血患儿抗生素使用率仍较高10.00%(P<0.05),且合并CRP、PCT、CRP+PCT 异常率为62.50%,提示CRP、PCT 反应异常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因近年来抗生素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加强规范干预,避免滥用,结合研究结果来看,异常比例较高并不等同于感染发生率较高,炎症指标异常的患儿在充分评估下未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总体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加,提示炎症指标异常溶血患儿需在更充分的监测下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方能更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ABO 溶血病患儿免疫性溶血反应可能导致CRP、PCT 值均偏高,但其感染发生率与非溶血性新生儿黄疸患儿并无差异,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使用率胆红素入院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