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分析

2021-07-31 01:09王文兵
名师在线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球教师应物理

王文兵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中学,福建南平 3543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思维不足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程内容也比较枯燥,导致课堂氛围较差,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将实验过程整理成文字供学生学习,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尤其是乡镇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校缺乏足够的实验用具,在实验时,多个学生使用同一套实验器材,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严重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二)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实验教学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是为了让其了解实验步骤,以更好地应对考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实验所涉及的考试重点,而不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进行思考,导致教学效果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为学生演示实验后就结束教学,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即使让学生进行实验,也缺乏对其实验表现的实时关注,不能及时发现其出现的实验错误,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较低,不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时缺乏探索过程,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的概率,避免学生失败次数过多,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会详细讲解实验步骤,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其实验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积极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1]。

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效率。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器材相对缺乏,教师可以利用转化思维,使用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概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能够最大化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物理学习水平[2]。

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砖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观察放置方法的不同时,砖对泡沫塑料的作用效果。由于缺乏足够的泡沫塑料,学生无法全部进行这一实验。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转化思维,通过寻找替代品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准备橡皮泥或轻黏土等材料代替泡沫塑料,由学生自主准备不同的物体作为“砖块”进行实验。通过自主动手实验,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物体压力和受力面积发生变化时其作用效果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得出结论: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实验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实验教学的意义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展示,而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液体压强”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在矿泉水瓶的不同高度处剪出大小相同的孔,先将孔堵住,往瓶子里灌满水后将孔打开,观察水流的大小是否有区别;在同一高度的不同位置钻孔,往瓶中灌水观察水流的大小;在瓶中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水流的变化。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对这些现象进行讲解,能够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浮力”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生活现象,如帮妈妈洗水果时发现有的水果浮在水面上,有的水果沉在水底;同一种水果,大的漂在水上,小的沉到水里;不同水果放到装满水的盆中,溢出来的水量也不同;在水中放入食盐杀菌时会发现原来沉在水里的水果上浮后漂在水面上。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得出,水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鼓励学生实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先讲解实验步骤和规则,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应注意的是,让学生自行实验并不是完全不管学生,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免有的学生未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结果,否则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3]。

例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进行实验,同时观察其中的原理,研究流体的压强与其流动的速度是否有关。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两个空心小球,拿出两根铅笔,将小球放在笔上,向两个小球中间吹气,而且要使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同时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状态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小球不动或小球运动状态不明显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自主调整实验方案,直到实验成功,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多次实验能够发现,吹气时,两个小球都向中间移动,吹的力度越大,小球的移动速度越快,从而得出结论: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气体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大。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使用水龙头开展液体流速实验。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提高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球教师应物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留言板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狐狸教数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