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2021-08-02 16:03冯小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语文要素

冯小翠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交流平台等部分,构建出多层次的助学系统,为落实语文要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助学系统;语文要素;课例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协调统一。陈先云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中指出语文要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各单元每一篇课文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基本载体,在教学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关注助学系统、善用助学系统,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课堂教学注入生命力。

一、纵观教材体系,要素发展呈梯度

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能力、习惯的训练“点”。纵观教材体系,各年段语文要素发展发展呈梯度,内容由深入浅自成体系。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人文主题为“多彩童年”,单元语文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纵观教材体系,一、二、三年级前置语文要素有:“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联系生活了解词语意思,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在“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基础上,勾连已有经验自然生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的认知。在理解词句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后置运用多种方法品读课文内容的各个语文要素。纵观教材,深究语文要素编排设置的内在含义,才能厘清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把握教师的导学要到哪个程度,什么效果最恰当。

二、统览单元导语,要素落实渐深入

统编教材把同类型文章编排在一起,一个单元自成一个体系,单元导读页明确指出本单元语文要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美好童年”为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以人文主题为统领,各课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呈现方式不尽相同,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要素的落实也各有差异。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作为首篇课文,要引起学生的知识迁移,勾连三年级上册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梳理出部分理解句子的方法。在设计教学单元第二篇课文《剃头大师》时,根据课文特点,補充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等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第20课《肥皂泡》作为单元第三篇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的程度上要达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用方法。21课《我不能失信》更强调学生的自读自学,以一个问题为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肥皂泡》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位置居中,在逐渐深入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教学本课要把握好度,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过于滞后。

三、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要素有方向

落实语文要素既要有教师教的支架,又要有学生学的支架,通过聚焦课后习题,找到落实语文要素的方向和具体途径。《肥皂泡》课后第二题直指语文要素: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这样的课后习题在实际教学中有两个作用,一是直接作为教师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中找出难懂的句子加以理解,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完成课后习题二;也可以把课后习题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工具,让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和结果变得可视和可评价。

四、用好资料袋,落实要素有需求

只有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时,学习才是扎实高效的。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助学系统中的资料袋,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需力的重要途径。资料袋中简要介绍了作家冰心的部分信息,冰心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冰心的相关信息:冰心的文字柔和清丽、词藻丰富新鲜,读冰心的文章常常能给人美的感受,又往往因一些晦涩的词句不易理解。在了解作家背景的前提下充分激趣,学生产生自主探索文章内容的需求,自主选择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五、借助精美插图,落实要素更容易

精美插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教材插图编用心,画风精美,大部分精读课文都搭配了符合课文内容的插图。精美插图往往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在部编版三下第六单元中,精美的插图也是落实语文要素,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句的重要方法。《肥皂泡》一课中描绘了小女孩在廊子里用竹笔套管蘸着肥皂水吹出了泛着五色浮光、轻清透明的肥皂泡的场景。这样一幅插画中藏着很多有效信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廊子、竹笔套管”等陌生事物,理解“轻清透明、五色浮光、光影凌乱”等优美但晦涩难懂的词语,使得语文要素的落实更容易。

六、善用交流平台,落实要素有方法

交流平台是部编教材助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内容包含“文字积累、方法指导、能力迁移、习惯培养”多个方面,直指单元语文要素。部编版三下第六单元交流平台的学习小伙伴分享学习成果,指出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与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还梳理了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向别人请教等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把交流平台作为学完整个单元,对单元语文要素相关内容的梳理;也可以把交流平台作为一个资料库,在教学某篇课文时,作为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指导。以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肥皂泡》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勾连交流平台,把交流平台中学习小伙伴分享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作为学习工具,帮助落实该篇课文的语文要素。

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巧用助学系统,让教师的教方向更明确,学生的学过程更轻松,实现了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落实了语文要素。部编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善用、巧用助学系统达到落实语文要素的目标,是笔者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谢樱.巧用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

[2]吴丹青.聚焦语文要素,探求阅读教学之道[J].语文教学通讯,2018.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对《画画亲近的人》一课的若干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