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1-08-03 10:36袁建斌高红红尉氏福利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尉氏475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波幅针灸穴位

袁建斌,高红红(尉氏福利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尉氏475000)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脑部动脉阻塞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等特点[1~4]。吞咽障碍是指吞咽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异常造成咽下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康复功能训练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用方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针灸是利用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同时运用特定的操作手法治疗疾病。本研究将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5(61.53±6.42)岁;病程23~27(25.72±3.41)d。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5(61.04±6.16)岁;病程23~28(25.87±3.5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经洼田饮水实验明确诊断为吞咽障碍;(2)年龄45~75岁;(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造成的吞咽障碍;(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患有出血性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

1.2.1 对照组 同时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口腔运动训练、呼吸及咳嗽训练、口腔感知觉训练、吞咽技巧训练、咽部滞留食物去除训练、摄食训练等,30min/次,2次/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1)针刺操作:患者取坐位,消毒腧穴皮肤,常规进针,进针穴位有风池、风府、廉泉、天突、金津、玉液、合谷、太冲、人迎和夹廉泉10穴,进针深度随穴位进行变化,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d,休息1d,治疗时间为1个月。(2)艾灸操作:点燃艾条,用艾条熏熨风府和双侧风池穴,各穴位均熏熨10min,艾灸操作过程中以患者感觉腧穴皮肤温热、无灼痛感为宜,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1)表面肌电图(sEMG):于治疗前后使用MyoMove-EOW表面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sEMG采集,患者取坐位,将同步电极放置在舌骨上下肌群,吞咽2ml温开水,记录患者在完整吞咽过程中的sEMG最大波幅值和吞咽时程,采集3次后取平均值。(2)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于治疗前后使用SSA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越高则患者吞咽功能越差。(3)洼田饮水试验(WST):于治疗前后使用WST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数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差。

1.4 疗效判定标准[7]依据WST评估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提升2级;有效,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提升1级;无效,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没有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sEMG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治疗前(P<0.05),吞咽时程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EMG比较(±s)

表2 两组sEMG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最大波幅值(V) 吞咽时程(s)观察组n 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14.71±36.28 674.22±76.83*#315.06±36.33 587.25±62.94*1.75±0.26 1.13±0.14*#1.74±0.25 1.38±0.16*

2.3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SSA评分、WS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WS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SSA评分(分) WST评分(分)观察组n 40对照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54±3.67 21.29±2.48*#30.75±3.69 25.16±2.97*3.49±0.71 1.34±0.25*#3.47±0.68 2.29±0.47*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无法正常摄入食物和水,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器官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窒息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8~10]。康复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锻炼与吞咽活动有关的肌肉、神经和器官,加强肌肉的协调性,加快神经、器官功能恢复,从而起到治疗效果。但该方法的治疗时间比较长,且治疗效果不稳定。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针法是用针刺入人体穴位,同时运用特殊手法调整身体的营卫气血。灸法是将艾条点燃,在体表穴位上温熨,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相比于单独使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联合使用针灸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最大波幅值更高,吞咽时程、SSA评分、WST评分更低,提示联合使用针灸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舌部肌肉运动,减轻患者吞咽障碍。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肌肉运动,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波幅针灸穴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针灸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A股ETF引伸波幅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