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分析

2021-08-03 10:36潘翼德固始县人民医院河南固始4652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开腹白蛋白结肠癌

潘翼德(固始县人民医院,河南 固始465200)

结肠癌多为结肠上皮细胞恶性病变所致,发病早期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现阶段,结肠癌根治手术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结肠癌为消耗性疾病,患者身体状况通常较差,且对手术耐受度降低,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而切口感染会影响切口愈合,严重者还会引起全身性感染,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1]。因此,如何降低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目前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防治方案提供指导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43例;年龄38~70(49.52±5.85)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22例、高血压2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2]中结肠癌诊断标准;(2)经CT及内镜检查确定结肠癌变;(3)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既往有根治手术史患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4)术前存在感染病灶;(5)临床资料或影像学资料缺失。

1.3 方法

1.3.1 切口感染判定 切口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3]中相关标准诊断:(1)切口表面存在红、肿、痛、热或存在脓性分泌物;(2)深部切口引流或穿刺出脓液;(3)自然裂开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体温>38℃;(4)经再次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表现;(5)经临床医师相关诊断确定,分泌物培养呈阳性。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为存在切口感染,记录患者切口感染情况。

1.3.2 一般资料 统计130例结肠癌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男、女)、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中相关标准)、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手术类型(开腹、腹腔镜)、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1d,患者空腹时静脉取血5ml,3 500r/min下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比色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试剂盒购自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13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为6.92%。

2.2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组糖尿病、手术类型为开腹占比均高于切口未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切口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n 切口感染(n=9)切口未感染(n=121) t/χ2 P年龄(岁)性别 男女高血压 是否糖尿病 是否吸烟史 有无饮酒史 有无手术类型 开腹腹腔镜白蛋白水平(g/L)-87 43 25 105 22 108 58 72 63 67 37 93 49.68±5.72 6(6.90)3(6.98)2(8.00)7(6.67)6(27.27)3(2.78)4(6.90)5(6.94)4(6.35)5(7.46)6(16.22)3(3.23)28.29±3.18 49.46±5.46 81(93.10)40(93.02)23(92.00)98(93.33)16(72.72)105(97.22)54(93.10)67(93.06)59(93.65)62(92.54)31(83.78)90(96.77)32.82±3.26 0.116 0.123 0.908 0.726 0.041 0.840 13.129<0.01 0.114 0.736 0.009 0.924 5.062 0.025 4.028<0.01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为因变量,切口感染赋值为“1”,切口未感染赋值为“0”,以糖尿病、手术类型、白蛋白水平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手术类型为开腹、白蛋白水平较低均为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影响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容易造成伤口开裂、脓肿,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同时感染还可能扩散至其他部位,引起器官或组织功能衰退[5]。结肠位于大量细菌聚集的消化道末端,且结肠癌患者身体机能通常较差,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因此,对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积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本研究结果显示,13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为6.92%,提示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需早期制定防治方案,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本研究显示,发生切口感染组糖尿病、手术类型为开腹占比均高于切口未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切口未感染组(P<0.05),经初步的单因素分析与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糖尿病史、手术类型为开腹及白蛋白水平偏低均为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1)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偏高,容易引起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导致患者免疫机能下降,抗感染能力减低,同时由于手术切口渗出液处于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大[6]。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及时给予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水平,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切口保护工作,降低感染风险。(2)结肠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两种类型,开腹手术切口较大、出血量多,患者术后恢复慢;而腹腔镜手术由于视野广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同时其能够减少结肠因暴露在周围环境而接触病菌的概率,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7]。建议术前通过CT明确患者病灶位置,分析患者病症情况,尽可能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减少对患者造成的额外损伤,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3)白蛋白为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代谢,保证患者正常免疫功能,其水平较低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加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对营养物质需求增加,伤口愈合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切口感染[8]。建议术前做好白蛋白指标检测,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如术后给予精氨酸、核糖核酸等营养制剂强化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高血糖、手术类型为开腹及白蛋白水平较低均为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实行针对性处理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开腹白蛋白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研究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助“癌”为虐的细菌
白蛋白不可滥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