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03 10:36黄兵江阴临港医院江苏无锡214443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髓内基线

黄兵(江阴临港医院,江苏 无锡214443)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首选术式,能够恢复骨折处的解剖位置,为患者提供支撑[1]。但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内固定术后仍会发生螺旋刀片切出、髋内翻、复位不良等情况,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因此,对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内固定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就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做以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FF患者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60~95(73.85±1.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3.57±0.73)d;骨折部位:左侧32例、右侧44例。本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IFF;(2)单侧闭合性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合并晚期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疾病需长期卧床;(3)近期内发生过脑血管意外,遗留肢体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在全麻下嘱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患肢内收15°,垫高患侧臀部,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做5cm切口于大转子顶端处,逐层切开,将臀中肌钝性分离,通过C臂机确定进针点后,钉入髓内钉;轻扩外侧壁皮质后,在C臂机下将螺旋刀片打入,锁定髓内钉远端后,安装主钉尾帽。

1.3.2 收集基线资料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骨质疏松、骨折部位、骨折性质及外侧壁骨折情况;骨质疏松诊断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2];采用影像学检查骨折部位、骨折性质及外侧壁骨折情况。

1.3.3 内固定失败判定 术后通过门诊随访,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统计患者发生螺旋刀片切出、髋内翻(股骨颈干角<110°)、复位不良(骨块复位移位≥4mm,或外翻角≥20°,或颈干角<125°或>135°)等并发症情况,判定为内固定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固定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76例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成功66例(86.84%),失败10例(13.16%)。

2.2 手术成功组与失败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骨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合并外侧壁骨折比例均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成功组与失败组基线资料比较基线资料比较

2.3 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内固定治疗结果作为因变量(1=失败,0=成功),并将基线资料检验结果P值放宽至<0.2,纳入符合条件的骨质疏松、骨折类型、外侧壁骨折,同时作为自变量(见表2),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伴有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合并外侧壁骨折是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主要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老年IFF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后仍存在失败风险,可导3致骨折畸形愈合、患肢缩短,对外展肌力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良。甘琨生等[3]研究中,115例老年IFF患者内固定失败率达12.17%。本研究中76例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率13.16%,与上述结果相近,提示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风险仍较高。因此,分析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失败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合并外侧壁骨折比例均高于成功组(P<0.05),初步推测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受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外侧壁骨折影响。分析原因在于:(1)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骨骼细微结构丢失,骨小梁多呈稀疏分布,患者骨骼脆性增加、强度降低,导致术后内固定易发生松动、稳定性较差,加上受应力作用后,可降低内固定物的作用力,发生髋内翻,导致内固定治疗失败[4]。针对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IFF患者,术后应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如抑制骨吸收、基本补充剂、促骨形成等药物,并指导患者加强饮食、调节生活方式等,以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状况,提高内固定治疗成功率。(2)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结构被严重破坏,尤其是后内侧,可导致股骨距传导压力的能力受阻,头颈部位的骨块支撑力丢失,在内固定治疗后仍易导致此处的骨块内翻移位,使内固定物受到的应力增强,引起螺旋切割,导致内固定治疗失败[5]。因此,针对不稳定性骨折的老年IFF患者,在进行内固定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外侧壁重建,如放置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滑动款螺钉+大转子稳定挡板等,提高内固定成功率。(3)外侧壁骨折主要指股骨外侧皮质线与股骨颈上下皮质线相交范围内,此处的完整性能够支撑头颈骨块,而合并外侧壁骨折的患者,在内固定术后可成倍的增加内固定物承受的应力,导致螺旋刀片失去支撑而切出,发生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导致内固定失败[6]。针对合并外侧壁骨折的患者,不建议选择动力髋螺钉,而应选择髓内固定术治疗,以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提高内固定成功率。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外侧壁骨折是老年IFF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以提高内固定成功率。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髓内基线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校准方法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