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2021-08-03 10:36王在斌濮阳市中医院骨七科河南濮阳457001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围术假体股骨头

王在斌(濮阳市中医院骨七科,河南 濮阳457001)

股骨头坏死(ONFH)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持续疼痛且活动受限,具有较高致残率,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等优势[2]。但相关调查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易发生脱位及松动,且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本研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治疗的96例ONF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7~62(42.51±2.32)岁;激素性ONFH 14例、创伤性ONFH 11例、酒精性ONFH 19例、其他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5~64(42.63±2.34)岁;激素性ONFH 13例、创伤性ONFH 8例、酒精性ONFH 22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4]中ONFH诊断标准;ARCO分期Ⅲ~Ⅳ期。(2)排除标准:心、肝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其它部位骨科疾病;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予以对照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体如下:予以患者全麻及气管插管处理,采用健侧卧位,并消毒铺巾,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作一10cm左右的切口(L字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于股骨侧切断短外旋肌群,显露髋关节后侧关节囊,倒L形切开关节囊,脱位髋关节,充分暴露股骨头颈;使用摆锯在小转子上方1~1.5cm处垂直股骨颈进行截骨,三把撬撬开,充分暴露髋臼,寻找马蹄窝,确定髋关节旋转中心,保持40~45°外展,10~20°前倾,自小至大打磨髋臼至骨面渗血。打入合适型号的髋臼假体,必要时再打入两枚臼底螺钉,安装内衬,如髋臼前缘骨质增生过多,给予截除以防术后发生撞击致脱位。再行股骨近端用髓腔扩大器进行扩髓,随后冲洗髓腔,保持10~15°打入合适型号股骨假体柄,复位髋关节,并检查髋关节的松紧合适并稳定后,置引流管,修复后关节囊及短外旋肌群,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予以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如下: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体位、消毒、切口及髋臼侧处理同对照组,股骨侧使用中心定位器固定股骨头及股骨颈,自股骨头向外钻入克氏针,出针点位于大粗隆下方,采用塑骨器塑形股骨头颈至圆柱形并测试股骨颈高度,过高时切除多余骨头,采用骨水泥填充截骨面缺损,行中心钉、螺钉固定后;置入颗粒骨头,并安装合适假体试模,复位并测试髋关节松紧度及下肢长短后,安装合适无柄解剖股骨头假体,最后进行复位、止血及放置引流管、修复后关节囊及短外旋肌群,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采取仰卧位,术后1d拔除引流管,并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Harris评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提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估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量表总计43分,分数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3)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即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4)记录两组术后是否出现关节周围水肿、假体松动、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下肢运动功能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及Fugl-Meyer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髋关节、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前相比,*:P<0.05

n Harris Fugl-Meyer术前对照组观察组48 48 t P术后3个月对照组观察组48 48 t P 46.32±2.16 46.19±2.27 0.287 0.774 76.24±2.97*86.72±3.52*15.765 0.000 13.47±1.43 13.59±1.32 0.427 0.670 22.07±2.04*31.17±2.12*21.429 0.000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48 48 t P 481.52±20.86 303.14±19.72 43.053 0.000 95.42±5.17 92.63±5.26 2.621 0.010 18.05±1.03 16.14±1.26 8.131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ONFH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主要发病原因可能与外力损伤、激素及酒精等因素密切相关,导致的股骨头血液供应被破坏,促使股骨头髓内压增高,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致残[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有效的重建术式,但由于患者术后易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等不良事件,不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及Fugl-Meyer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围术期指标并提升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在于,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以下优势:(1)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通过保留股骨颈,进而维持股骨近端的解剖学结构,利于固定假体,还可有效保留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的传导,一定程度上减少骨量流失,便于日后假体翻修[6,7];(2)可避免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长柄破坏髓腔,以及其对于骨髓腔产生的压力,同时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部位及周边组织感染几率;(3)此术式中将患者股骨头完全脱位旋出,利于术者获取更佳术野,避免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法直视下手术可能造成过度牵拉软组织造成神经损伤[8];(4)此术式中通过股骨端罩杯假体大面积截除股骨,较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传导,可充分确保旋转及矢状面稳定,使得假体固定更为牢固,同时多孔罩杯更利于骨生长,可增加患者术后股骨颈骨密度[9]。王争荣等[10]研究结果显示,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下肢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相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柄解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围术期指标并提升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猜你喜欢
围术假体股骨头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