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

2021-08-03 10:36王月宛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后路腰椎间盘切口

王月宛(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科,河南 平顶山467000)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感染部位较深,炎症可浸润硬脊膜、椎间隙及脑脊液,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并影响患者预后,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其医疗经济负担,且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为探究该术术后SSI发生率及诱发SSI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及控制SSI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该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的273例患者,将术后并发SSI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术后未并发SSI的66例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2];(2)均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手术部位呈开放性伤口者;(2)合并腰椎感染性疾病者。两组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死亡。

1.2 方法 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术前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术前肝功能、术前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时间、出血量、二次手术与否、内固定置入、营养状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SSI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分析预防及控制措施。

1.3 诊断标准 SSI参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2017)》解读中相关标准进行诊断[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SSI发生率分析 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的273例患者中术后并发SSI患者22例,SSI发生率为8.06%。

2.2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SSI单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BMI、吸烟史、术前住院天数、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二次手术、内固定置入、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单因素比较[n(%)]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患者术后SSI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BMI≥27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切口长度≥12cm、营养不良均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患者术后SSI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见表2。

表2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患者术后SSI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SSI发生率为8.06%。虽然SSI发病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后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及时预防控制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

BMI可对患者肥胖程度进行反映,相关研究指出,BMI较高患者往往存在较差的脂肪组织供血情况,使切口愈合情况受到影响,进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高龄患者免疫功能通常低下,对手术切口的愈合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SSI发生的风险[4]。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环境可导致细胞增殖降低、胶原合成损伤、血流灌注减少,加之此类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微循环障碍,均可对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SSI发生率明显上升[5]。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糖尿病均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SSI的独立高危因素,对此类患者应在围术期积极控制血糖达到合理水平并持续监测,减少术后SSI的发生,同时应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防范低血糖昏迷[6]。

手术时间越长,伤口暴露时间越久,伤口污染的风险越高,且患者术中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受病原菌侵袭的几率更大,均可增加术后SSI的发生率[7]。随着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增加,其深层组织暴露、剥离更加明显,使患者面临的感染风险明显增加[8]。另一方面,患者营养状态不佳亦可影响到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使患者机体对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分泌能力下降,此时更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发生术后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BMI≥27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3h、切口长度≥12cm、营养不良均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SSI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术前需关注患者膳食营养状态,并合理设计手术,尽量采取微创或小切口以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伤口暴露时间,缩短切口长度。

综上所述,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中,除肥胖外,糖尿病、长手术时间、手术切口较大、营养状态均为可控因素,临床工作者术前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性制定手术方案,以降低术后SSI的发生。

猜你喜欢
后路腰椎间盘切口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蚕宝宝流浪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拔伸牵引合点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