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2021-08-03 10:36王江波孟津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河南孟津4711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通量通量尿毒症

王江波(孟津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河南 孟津471100)

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是各种急、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临床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最终会恶化为肾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实现物质交换,维持机体电解质与酸碱的平衡,解除机体代谢性酸中毒,能够替代肾脏来调控机体,改善体内血容量以及机体内循环环境,是改善尿毒症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方式[1,2]。血液透析主要包括高通量血液透析模式以及低通量血液透析模式,但临床关于两种透析模式用于尿毒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存在争议[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完成6个月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5~65(45.71±2.12)岁;血清肌酐值(Scr)700~800(750.71±12.10)μmol/L;肌酐清除率(C cr)9~10(7.51±1.10)ml/min。B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4~64(45.16±2.19)岁;血清Scr值710~790(750.72±12.15)μmol/L;Ccr 8~10(7.50±1.11)ml/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尿毒症符合《内科学(第9版)》[4]诊断标准;均使用长期性血管通路,且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且顺利完成6个月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处于各种疾病的急性感染期;免疫功能异常;合并其他肾脏疾病;过敏体质。

1.3 方法 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模式,整个治疗过程均处于无菌状态,选用普通肝素抗凝,选用碳酸盐无糖透析液,透析频率2~3次/周,透析时间4~5h/次,透析血流量为250~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均选择容量控制血液透析器,建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A组行高通量模式:选择(德朗透析器B-16H,表面积为1.6m2的聚醚砜膜,超滤系数70ml/(mmHg·h)。B组行低通量模式:选择(德朗透析器B-16P,表面积为1.6m2的聚醚砜膜,超滤系数20ml/(mmHg·h)。期间给予低盐优质高蛋白饮食,且要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及时补钙,患者均治疗6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生化指标:分别在透析前、透析6个月后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两组患者肘部静脉血4~5ml,以4 000r/min离心速度及10cm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min后分离出血清,使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血磷水平,选择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试剂盒,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2)并发症发生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β2-MG、血磷水平比较 透析前,两组β2-MG、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两组β2-MG、血磷水平均低于透析前,且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β2-MG、血磷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β2-MG、血磷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透析前比较,*:P<0.05

n β2-MG(mg/L)血磷(mmol/L)透析前A组B组 t P 31 31透析6个月后A组B组 t P 31 31 66.48±6.16 66.50±6.15 0.013 0.990 42.87±4.12*50.12±5.13*6.135<0.01 2.53±0.42 2.54±0.38 0.098 0.922 1.30±0.12*2.17±0.35*13.092<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高效手段,可最大程度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代谢废物、毒物、各种炎症介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液透析模式包括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两种形式,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在血液透析期间发现,血磷、血清β2-MG不能被有效清除会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效果。高磷能够刺激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分泌量,血iPTH升高会刺激肾小管重吸收钙离子,降低磷酸盐的排泄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最终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细胞内钙超载以及间质纤维化,不利于患者预后[5]。血清β2-MG在体内潴留以及组织沉积均会导致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导致其他脏器受累,降低透析效果,影响患者生存期[6]。因此,如何提升对血磷及血清β2-MG的清除效果是提升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结果表明,透析6个月后,两组β2-MG、血磷水平均低于透析前,且A组均低于B组,表明尿毒症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降低β2-MG及血磷水平。分析原因为:人体中的磷酸盐是分子量小于500Da的小分子毒物,可以由透析膜被有效清除。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模式相比(20ml/mmHg·h超滤系数)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模式下采取的是70ml/mmHg·h的超滤系数,清除血磷的能力更强[7]。尿毒症患者体内血清β2-MG含量高,有研究将血清β2-MG清除率作为评估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8]。低通量血液透析模式下清除血清β2-MG效果一般,甚至会通过活体补体和白细胞刺激血清β2-MG的合成与释放[9]。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模式可有效发挥对大分子的对流作用及对某些物质的吸附作用,并在弥散清除小分子溶质的同时,加大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从而提升对血清β2-MG的清除效果[10]。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透析模式均能保证透析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模式,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模式能有效清除β2-MG及血磷,透析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高通量通量尿毒症
高通量卫星服务专用网络的应用模式探索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对治疗有效率、Hb及ALB指标的影响研究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高通量卫星通信综述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深圳率先开展碳通量监测
重庆山地通量观测及其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自动监测在太湖流域河流污染物通量计算中的应用*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