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在癌症化疗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1-08-03 10:36王亚军许斯郭朋朋邢桃红张盼盼王朝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管化疗社区

王亚军,许斯,郭朋朋,邢桃红,张盼盼,王朝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47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化疗中,但由于化疗周期较长,在治疗间歇期,患者常带管出院,在此期间如护理不当,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1,2]。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干预是以医院作为专业支撑,家庭作为护理场所,社区作为管理主体,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从而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本研究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在癌症化疗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65例癌症化疗PICC置管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2月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干预的6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27~65(46.10±6.04)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6~64(45.20±6.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化疗时长>3个月;(3)一次性穿刺成功。排除标准:(1)干预前穿刺部位感染;(2)有静脉血管血栓史;(3)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1.3 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置管护理,如常规健康教育、发放PICC导管维护相关健康手册,每周1次电话回访。(2)观察组采取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PICC维护网络小组:了解各个患者所在社区情况,并与社区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向社区人员说明意图,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邀请各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在确定各个社区定点联系人后,由护士长、主治医师、2名专科护理人员及2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共同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②组建网络管理平台:组建微信群,将所有患者按照社区划分管理,并将患者信息,如照片、电话等上传至微信,以便社区人员线下干预。③微信管理:患者可在群内自由讨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情况可在群内说明,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解答,如线下遇到疾病方面困难,由社区管理人员上门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人员定时在群内发送PICC置管相关知识,以供患者自主学习。为保证社区人员的专业性,1次/月通过院内讲座的方式,邀请社区人员及患者参与,由社区人员对于患者线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操演练,从而提升专业技能。而患者可通过讲座了解导管护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社区人员可采取每周上门1次的方式向患者介绍导管日常护理方法,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降低并发症风险。两组均至少干预3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4]: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CPPSM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共7个维度,35个项目,每个项目1~5分,共175分,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并发症:记录研究期间患者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PPSM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CPPSM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PPSM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CPPSM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n 日常生活管理 维护依从性管理 运动管理 信息获取 常导管观察 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 总分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 P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 P 19.40±2.37 19.60±2.16 0.503 0.616 22.20±1.15*21.40±1.09*4.071<0.01 19.60±1.75 19.20±2.35 1.101 0.273 22.40±1.27*21.20±1.42*5.078<0.01 14.20±1.38 13.80±1.45 1.611 0.110 17.60±1.46*16.20±1.28*5.813<0.01 10.20±1.57 10.60±1.86 1.325 0.188 14.60±1.37*12.80±1.62*6.840<0.01 19.40±2.18 19.60±2.25 0.515 0.608 22.40±1.75*21.40±1.19*3.810<0.01 14.60±1.42 14.80±1.86 0.689 0.492 18.60±1.56*16.80±1.26*7.237<0.01 18.80±1.84 18.40±1.76 1.267 0.208 21.20±1.53*19.60±1.44*6.140<0.01 116.20±5.76 116.00±6.18 0.191 0.849 139.00±6.72*129.40±5.84*8.693<0.0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PICC的独特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使患者在置管期间可正常工作生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6]。PICC置管患者在治疗间歇期需带管出院,而由于患者缺少导管护理相关知识,同时医院随访周期较长,导致患者在院外常出现脱管、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影响后续治疗[7~9]。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CPPSM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通过微信平台打通医院、社区、患者三者间的空间壁垒,将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微信平台,方便社区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如上门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介绍导管日常护理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在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鼓励患者在微信群内针对自身问题在群内分享,由专业护理人员、医师进行解答,从而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采取健康讲座的方式,邀请社区人员及患者共同参与,在对社区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可也提升患者导管护理方面知识。本研究还显示,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风险。其中原因在于,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通过组建PICC维护网络小组,由医院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由社区人员进行实施,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定时向患者发送PICC置管导管护理相关知识,以供患者院外自主学习,配合社区人员线下上门健康教育及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能有效提升癌症化疗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导管化疗社区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