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8-03 10:36张雪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471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缝隙成功率气道

张雪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471000)

交通事故和意外坠落伤是急诊科多发伤的最常见原因,主要是机械外力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造成严重伤害,且失血量较多,且病情进展较为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且致残致死率较高[1,2]。对于多发伤的急诊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给予有效的护理配合[3]。创伤救治在抢救急诊多发性创伤中有重要的作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而院前-院内无缝隙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连续、全程、高效、零距离的护理措施,但关于其效果还有待证实[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进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14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创伤救治护理的1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83例、女57例;年龄29~58(43.65±5.6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3例、刀砍伤18例、交通事故84例、挤压伤15例。对照组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28~59(43.23±5.7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9例、刀砍伤17例、交通事故68例、挤压伤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具有明确创伤史;②我院接120急救中心指令后,出警院外收治急诊多发伤患者;③损伤部位累及四肢、颅脑、脊柱、胸腹肌骨盆等;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伤前合并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②救护车抵达时无生命体征;③发热。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创伤急救原则护理:院前,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气道、呼吸、循环、神经功能障碍的顺序进行伤情分类,并进行评估,先重后轻原则,准确制定救治方案:(1)气道管理:确认病人的鼻、口、喉内无异物后,仰卧,如因舌坠引起气道阻塞,可用舌钳牵出;(2)呼吸护理:对患者的通气及呼吸情况通过触、听、视的方法进行观察,如有气胸等情况发生应立即进行处理;(3)循环护理:密切监测观察患者的尿量、心率、血管充盈时间、血液及皮肤颜色等,做好输血、输液、手术准备;(4)神经损伤评估:对患者瞳孔神志、瞳孔进行观察,判断颅内伤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关治疗措施。(5)寻找受伤部位:褪去患者的衣物,寻找受伤部位,注意对患者的颈椎进行保护。

1.3.2 观察组 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1)建立信息联网、现场急救及救治、院内抢救、专科手术及监护的信息化、整体化的无缝隙护理体系;(2)分诊、分区快速,由资深护士采用ABBCS法检查,其中气道(A)、呼吸(B)、出血(B)血压、脉搏循环(C)、意识(S),对患者进行分流;(3)完成分流后,明确护士责任,有序开展,医护之间做好配合;(4)对于急危重症急救:成立抢救小组,共4人,均为抢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密切配合,1人进行呼吸管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对呼吸道的通畅进行保持;1人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休克指数等,并反馈给医生;1人专门进行抢救药物及物品的供给;1人负责循环,做好术前准备,采血、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5)护士长统一调配急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和手术室,将急重症患者受伤至治疗时间减少。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救治成功率: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且生命体征平稳)。(2)救治相关时间:记录两组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院前救治时间。(3)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药物准备不全、意外伤害、执行医嘱错误、管道脱落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救治成功70例,救治成功率为60.34%(70/116);观察组救治成功106例,救治成功率为75.71%(106/140)。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院内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院前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比较(±s,min)

表1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比较(±s,min)

n 院前救治时间 院内救治时间 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140 116 t P 30.08±7.31 35.59±6.35 6.368 0.000 81.28±6.81 89.24±7.93 8.640 0.000 24.73±5.51 34.13±6.49 12.533 0.000

2.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多发伤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因伤情较重及创伤部位的不同治疗时应有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整体局部的处理顺序,且急诊多发伤病情严重,多有脑组织缺血、心脏效率低下,且有多种并发症发生[5]。对于该类患者,临床处理较为困难,如诊断方法不当,症状受到掩盖,导致病情发展,可危及患者的生命[6]。因此,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有效,不容一丝耽误。临床多在院前通过电话了解该类患者情况,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救治效果,但院前的干预效果仍无法最大程度的对患者进行救治,导致救治成功率并不理想[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75.71%,高于对照组的60.34%(P<0.05),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院内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7.76%(P<0.05),表明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可提升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相关研究指出,受伤1h内为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而前10min的抢救目标是减少病人的心脏骤停,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8]。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及时对致命伤进行处理,并遵循高效、及时、准确、快速的抢救程序,在救治中气道管理、呼吸护理、循环护理及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可发现隐藏的伤害,可将患者受到的创伤根据疾病类型、轻重缓急及治疗方法分类,各科室协同参与救治工作,避免救治现场的混乱性及盲目性;同时,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团队的治疗水平,进而提升救治成功率[9]。此外,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于急重症患者救治时,责任到人,打破传统的急救模式,使救治队伍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且护士长统一调配手术室的及重症监护室的使用,有效缩短急重症患者受伤至治疗的时间,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10]。

综上所述,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可最大程度的发挥医院救治的整体力量,提升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缝隙成功率气道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