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2021-08-03 03:21邱海燕
教育界·下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主题活动教师

邱海燕

【摘要】教师一定要学会欣赏、尊重、重视每一位孩子,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够个性化、全面性地发展。文章着重探讨了影响幼儿园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因素,并对教师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支持时机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开展高效的生成性主题活动,真正地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教师;支持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理念不断实施的背景下,新课程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特点,如方案教学、游戏教学等,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看,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生成性活动和预设课程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每一位孩子,思考孩子的内在想法,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分析其相关行为产生的本质及内在原因,真正地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逐步提高生成性主题活动的教学效果,使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建构者。

二、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尼莫在20世纪90年代创建了“生成课程”。从概念上来看,其和预设课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并非教师提前制订教学计划,也并非盲目地观察幼儿的自发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兴趣特点等持续性地开展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活动。20世纪末,方案课程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实施,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给幼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幼儿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具体来说,生成性主题活动能够将计划教学和随机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在结合幼儿发展规律、阐释基本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潜在兴趣及创新能力。由此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属于生成性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能够将一些已确定的教学内容和不确定的教学计划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倾听、思考、反思、回顾、总结等,以便对原有的课程计划进行调整、优化及完善。

三、大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开展的现状探究

(一)教师干涉过多,限制了幼儿的生成性活动

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一些孩子往往会提出一些和活动不相干的问题,教师担心教学活动偏离轨道,往往会抑制幼儿的提问。

例如,在一次大班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大家介绍了《小红帽》这个故事,希望小朋友能够帮助小红帽想办法。一位小朋友说:“小红帽没有听妈妈的话,自己随便改变路线才会遇到大灰狼的。”还有小朋友说:“小红帽如果不改变路线的话,是没办法采摘到漂亮的花朵的。”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氛围瞬间高涨起来,大家都在对“小红帽该不该改变路线”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是教师发现这一问题与自己的教学计划是不相干的,所以会立刻干扰幼儿的讨论,同时问道:“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虽然话题转移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小声讨论“小红帽该不该调整路线”这一问题。由此来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过多地干涉课堂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个性及兴趣造成了一定的抑制和阻碍。

(二)活动时间短,不利于幼儿相关能力的发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等原因而打断幼儿的某一活动,迫使其被动地参与生成性主题活动。

例如,在《好玩的飞机》绘本教学中,课堂时间将要结束了,突然一位孩子发现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顿时大叫起来,随后与一些幼儿一起讨论:为何飞机能够飞得那么高呢?但是此时活动马上结束了,教师主动打断幼儿的讨论,导致一些有关注点的话题提前结束。

从现实角度来看,那些被压制的兴趣往往与幼儿的个人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们能够理解幼儿的关注点并对幼儿的想法或兴趣进行引导,甚至一些教师为幼儿预设了自由思考的时间,但是因为担心无法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往往会缩短思考时间,在实际活动中蜻蜓点水,导致幼儿的理解过于肤浅[1]。

四、大班生成性主題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探究

(一)教师需要为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创设相应的环境

教师应通过环境创设来教育及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关注度,观察幼儿的反应,使其更积极地参与主题活动。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愉悦的活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需要更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幼儿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幼儿,观察及分析每一位幼儿的成长特点及发展需求。每一位幼儿都渴望获得教师的重视与赞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假若教师仅关注一部分孩子,那么被忽视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尊心受伤的情况,甚至会对教师或班级等产生淡化或疏离的情感。

其次,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位孩子。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形成了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需要观察他们身上的亮点与优势,引导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真正地挖掘幼儿的发展潜能,促使其更自信地发展与成长。

再次,老师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去尝试,不要怕幼儿犯错,允许幼儿发泄自己的情绪,使其获得尊重与信任,逐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增强其自信心[2]。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多鼓励、多欣赏幼儿,促使幼儿积极反思与自省,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教师需要为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提供相关物资

幼儿大班教学活动丰富多样,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是不相同的。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及锻炼机会,尽可能地让幼儿主动选择及参与,鼓励幼儿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实践能力、洞察能力等具有极大的帮助。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促使幼儿通过自主知识建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三)教师需要为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进行记录及引导

在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走进幼儿当中,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其中,观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实际表现来分析幼儿的思维模式、行为特征等,适当地指导幼儿的实践活动,将幼儿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丰富经验全面融合,促使幼儿积极地发现问题,创设一些更有价值的主题活动[3]。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聆听,懂得等待,积极回应。学会聆听,倾听幼儿的想法与心声,分析幼儿的需求及兴趣,为其创造所需要的环境,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懂得等待,不要急切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要为幼儿预留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获取信息,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积极回应,帮助幼儿丰富阅历,拓宽眼界,毕竟幼儿的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对某些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教師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有利于引导幼儿深度思考与探索,以便幼儿发现新问题,促使其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一步提升学习层次。

(四)教师需要为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制定完善的流程规划

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支持与推动。对于教学活动规划来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要为相关活动开展提供一切帮助。就理念支持而言,一定要与教师的预设方向相结合,确保幼儿自发开展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和教师的预设计划相一致,两者互相渗透,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另外,在幼儿开展生成性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创设灵活生动的环境等,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与思考明确全新的主题,集中幼儿注意力。对于流程规划的设计来说,材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物质要素。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各种玩具的时候,需要对其具体的用法与操作技巧进行说明,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不断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大班幼儿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幼儿发展理念、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开设多元化的生成性主题活动,为尽快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等做铺垫。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广大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具体定位,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教学计划与内容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等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张雅莉.大班幼儿游戏化生成性主题活动探究[J].求知导刊,2019(52):9-10.

钱艋姣.基于主题活动的大班生成性区域游戏的研究——谈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J].教师,2017(27):92.

吴天武,邹国鲜.论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5):47-50.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主题活动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