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08-05 09:32李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普惠辽宁省

□文/李慧

(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

[提要]本文首先对辽宁省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并详细剖析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是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其次,基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第三期指数”浅析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解决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数字普惠金融是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省“四个短板”问题依旧突出,即“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突出短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所构建的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衡量体系,从中可以发现2020年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列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下游。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供给短缺问题严峻;发展效率低,其中人力资本贡献率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经济运行下行趋势明显,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尽管可能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同其他省份相比较,增长质量仍位列于下游;失业率位居全国首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体现了经济发展并不平稳;政府干预较重,缺乏市场活力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尽管辽宁省经过了两轮振兴东北战略的部署,但是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发展存在多方面问题,亟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模式亟待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表1)

表1 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衡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辽宁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目标,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数字辽宁。“十四五”时期要实现新时代辽宁省全面、全方位振兴,必然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走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建设不仅是实体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金融体系改革创新的主流,更是助力实现“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远景目标的关键。

众多学者结合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宋晓玲(2017)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门槛、缓解金融排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以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杨伟明等(2020)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创业行为。黄倩等(2019)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进而减缓贫困,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易行健等(2018)认为,在我国扩在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并通过刺激消费改善我国就业、产业结构、结构转型等经济发展问题。梁榜等(2019)和冯永琦等(2021)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短板,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创新融资约束,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候层等(2020)认为,借助金融科技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技术溢出效果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我国金融全要素生产。唐文进等(2019)和杜金岷等(2020)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资本积累等继而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升级。刘东(2021)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并且该促进作用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更为显著,从而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滕磊等(2020)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并对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宇超逸等(2020)同样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检验得出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通过众多学者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破解辽宁振兴难题、激发创新核心驱动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二、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三期(2011-2020)”,分别分析了2011~2020年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图1是2011~2020年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全国城市平均总指数,反映了辽宁省各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和各城市同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差距。从总体来看,辽宁省各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按照图1城市从左到右的顺序,2020年指数相较2011年增长3.86、3.51、4.38、4.53、4.37、4.93、5.55、4.66、5.38、4.51、3.71、6.05、7.57、5.73倍,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在辽宁省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说明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更为明显。但相较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来说,辽宁省除了沈阳市和大连市,其他各城市均落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水平位于全国中下游。进一步分析,辽宁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在初期位于全国前列,但随着数字技术在全国的快速发展,辽宁省未能跟紧数字化建设,导致数字普惠金融逐步落后。(图1)

图1 2011~2020年辽宁省各市及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统计图

图2 是辽宁省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这三个细分指数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发现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上,除沈阳市、大连市外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在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上,除沈阳市、大连市、盘锦市外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在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上,除沈阳市、大连市、朝阳市外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综上所述,辽宁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无论是在整体水平还是细分结构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尽快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图2)

图2 2011~2020年辽宁省各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细分指标统计图

三、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关于加快辽宁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第一,坚持“政府引导”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制定产业支持和财税支持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鼓励数字化基础的硬件建设,在落后和偏远地区加大移动互联网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互联网尤其是“5G”网络的覆盖率,降低弱势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费用成本问题。第二,坚持“政府引导”防控“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是数字技术加剧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排斥问题。政府应协同金融机构,通过多途径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打破弱势群体对金融服务的畏惧。提高居民金融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尤其是在对网络诈骗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教育上,让居民正确理解数字普惠金融,放心使用数字化技术。第三,政府平衡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对于数据的安全问题、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等涉及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政府要做到灵活监管,对创新的容忍不等于对监管的放弃,辽宁省政府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监管沙盒”机制,这是当前对于金融创新最为有效的监管尝试。在金融体系数字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监管水平,建立智慧政府,维护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普惠辽宁省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