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抚触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2021-08-06 01:48魏旭霞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保护性胆红素黄疸

魏旭霞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因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多,严重可发生厌食、肌张力减弱或增高、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健康[1]。临床认为,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基础上配合科学、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促进疾病转归,缓解疾病进展[2]。循经抚触对新生儿进行经络及穴位按摩,疏通全身经络,有效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3]。保护性睡眠是以睡眠-唤醒状态为核心的新型护理方式,通过评估患儿睡眠质量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并将“安全睡眠”自医院延续至家庭护理。由于目前临床采用循经抚触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研究较少,为丰富临床选择,本研究探讨联合护理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指数、黄疸消失时间、胎便时间等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各62例。常规组男37例,女25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56±0.56)周;体质量2.5~4.2 kg,平均体质量(3.23±0.32)kg。联合组男35例,女27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67±0.66)周;体质量2.4~4.5 kg,平均体质量(3.34±0.3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脂蛋白-X测定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者;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7分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合并胆道疾病、消化道畸形者;患儿家长存在传染性疾病者;出生后即进入新生儿ICU者;存在窒息抢救史者。

1.3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注意患儿保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合理喂养、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循经抚触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1)循经抚触:①专业知识培训。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参加循经抚触专业知识培训,邀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模拟示范及指导,培训后进行考核,达标者可参与临床皮肤抚触护理。②实施循经抚触。首先围绕头部开天门3次,点按迎香穴15次,人中至地仓穴3次,承浆至地仓穴3次,围绕囱门处,顺时针抚触囱门1~2 min;随后双手分别从胸部外下方交叉推至两侧肩部,避开乳头,再沿左侧上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心,手背,前臂外侧,头颈部进行挤、搓、揉等手法,分推手掌,按揉新生儿左右掌心;继续向下抚触,顺时针按摩腹部,自会阴沿前正中线顺时针按摩腹部、胸部、胸骨上窝,并顺时针按摩关元穴、神厥穴、气海穴、膻中穴各按15次;之后顺时针按摩足三里穴、涌泉穴各15次,最后沿脊柱两侧膀胱自上至下,双手聚拢从颈项部滑压臀部,下肢正中线,足跟,采用抹、揉、按法,最后向上抹法并点按命门、大椎穴。每次20~25 min,每天1次。(2)保护性睡眠护理:①开展睡眠保护知识讲座,定期举办相应教学,提高护理人员与家属保护患儿睡眠意识。②详细记录并评估患儿睡眠周期,根据睡眠周期安全进行医疗检查,根据患儿身体状态实施沐浴、抚触、按摩等利于睡眠相应护理措施,同时观察病房环境内易影响患儿睡眠的不安全因素,给予去除,提倡使用睡袋代替松软毛毯,增加患儿安全感,直至患儿出院。③患儿出院时发放睡袋,同时联合社区进行“安全睡眠”等知识普及活动。

1.4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两组胆红素指数、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2)胎便情况(第1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3)干预前后两组睡眠质量。采用本院自拟新生儿睡眠质量调查表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睡眠质量。睡眠质量良好:不易进行,入睡速度快且睡后安静,睡眠时间约3~4 h;睡眠质量一般:易进行,难以入睡,醒后易哭闹,睡眠时间约1~2 h;睡眠质量较差:未达上述标准。睡眠质量良好、睡眠质量一般计入睡眠优良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胆红素指数、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胆红素指数低于常规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胆红素指数、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胆红素指数、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联合组(n=62)常规组(n=62)tP胆红素指数(μmol/L)干预前12.18±2.30 11.86±2.14 0.802 0.424干预后3.08±0.65 5.86±0.76 21.889<0.001黄疸消失时间(d)3.24±0.54 5.70±0.63 23.344<0.001住院时间(d)8.04±2.42 14.28±2.64 13.719<0.001

2.2 两组胎便情况比较

联合组第1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胎便情况比较(±s) h

表2 两组胎便情况比较(±s) h

组别联合组(n=62)常规组(n=62)tP第1次胎便排出时间6.29±1.59 10.23±1.73 13.203<0.001胎便转黄时间32.49±5.67 49.34±6.48 15.492<0.001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睡眠质量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例(%)

3 讨论

新生儿每天约70%~80%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深度睡眠不仅可有效降低热量消耗,还能促进其大脑发育与神经系统完善。若新生儿睡眠质量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还可影响其生长发育[4]。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胆红素指数低于常规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胎便时间短于常规组,睡眠质量高于常规组,表明循经抚触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指数,缩短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胎便时间。主要因保护性睡眠护理主要通过评估新生儿睡眠-觉醒周期,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睡眠意识培训,通过去除睡眠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有效提高新生儿睡眠以质量,同时给予合理睡眠体位指导,减少患儿觉醒时间,增加其有效睡眠时间[5]。而循经抚触通过刺激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及胃泌素分泌,加快胃内容物消化吸收,将结合胆红素的胎粪共同排出,降低小肠对胆红素吸收,进而减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另外,循经抚触通过穴位按摩与抚触相结合,根据十二经脉、督脉及冲脉分布走向,通过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认知、语言、发育等能力[6]。因此,二者联合护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粪便排出,加速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循经抚触联合保护性睡眠护理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指数,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减少住院天数,缩短胎便排出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保护性胆红素黄疸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