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

2021-08-06 02:50李在军崔亚芹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

李在军 崔亚芹

摘    要: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采用文献研究法,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理。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自组织耗散结构特征,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创新、寻求范围经济、消费升级、政策引导这几個序参量的协同作用是推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4条推进路径:促进形成冰雪旅游新业态、加大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政策落实与组织协调力度、鼓励中国冰雪旅游重点业态发展、加快中国冰雪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期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冰雪旅游产业;产业融合;自组织理论

中图分类号:G 80-052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ation dissipative structure, 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five orde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eatures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eking scope economy , upgrade of consumption and guidance of government policy,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ways to promote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o create the new type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policy and 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of government; to support the key projec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and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and 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dustry integrati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背景下,中国冰雪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1]。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中测算,在2018—2019年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2.24亿人次,收入约为3 86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7%、17.1%,预计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时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收入将达到6 800亿元[2]。冰雪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观光性、休闲性、体验性等特点,与文化产业、文创产业、信息产业及教育业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冰雪旅游产业融合是伴随着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冰雪旅游产业在消费需求等方面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显著,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推动产业延伸价值链,催生新业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从理论而言,产业融合发展是涉及多个子系统与多个要素的复杂系统,将引起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产业界限突破。研究产业融合发展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及线性分析方法具有局限性,需加强例如非线性理论与演化经济论等理论在产业融合研究中的应用。自组织理论是研究复杂自组织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非平衡性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3]3,在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运用自组织理论有助于深入产业内部分析产业融合的规律。本文依据自组织理论,结合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特点,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等分析中国冰雪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自组织特征与动力机制,并提出推进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1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1.1  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研究自组织现象与规律的一个理论集合,是一个理论群,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超循环论、分形理论、混沌论。其中:耗散结构理论由伊利亚·普里戈金于1969年提出,是解決自组织出现的条件问题的,耗散结构方法具有构建自组织系统需要条件的作用。该理论提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部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逐步转变为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所形成的有序的新结构,即为“耗散结构”[4]。耗散结构理论是解释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自组织的演化及创造自组织的条件[3]2-20。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性是判断一个系统或体系是否是自组织的4个必要条件。

同样在1969年,海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学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开放系统[5],协同学方法在整个自组织方法论中属于动力学方法论,是体系自身如何保持自组织活力的重要方法,解决自组织动力学问题[3]20,围绕着协同和竞争2种机制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演化过程[4]。所谓协同,就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相互协调、协作或同步产生的联合作用[3]49。哈肯指出,狭义的协同是指与竞争相对立的合作、协作等;广义的协同则包括协作,也包括竞争。协同学理论研究的正是包括竞争的广义协同机制[4]。

1967—1971年,法国的尔·托姆提出了突变论,该理论是关于非连续性变化或突然变化问题的数学理论[4]。突变论突破了数学的界限,使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得到了启迪[3]20-21。超循环论由艾根提出,该理论是如何充分利用自组织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方法论。分形理论是由曼德尔布洛特提出,该理论研究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组织演化问题,是认识具有分形特征的物体或事物的方法论。混沌理论是由洛伦兹提出,主要研究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时间复杂性问题,它与分形理论构成阐释一个复杂性问题的2个方面,分形理论研究事物趋向复杂性的空间结构演化的特性,混沌理论研究事物趋向复杂性时间演化的特性[3]2,21。

总的来讲,自组织理论是着重于研究自组织的条件、发展动力及演进过程等的理论。自组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创生及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转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同时,存在着与自组织相反的系统,称为他组织,其自身不能自行组织、创生及演化,只能依靠外界的特定指令推动组织向有序演化,从而被动地从无序转向有序[3]3。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自组织,在另一条件下就可视为他组织。概言之,任何系统的组织过程均为自组织与他组织2个因素、2种方式对立统一的过程[6]。

1.2  冰雪旅游产业融合

产业是由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所组成的集合[7]。产业分为封闭产业与开放产业,封闭产业与外部隔绝,开放产业是指与产业外部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产业一般具有自适应与自调节的特殊功能,并不断地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的功能,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外部的变化,有利于产业相对稳定地运行[8]。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9],即两个或多个事物的一体化。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10],是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1]。不同产业之间在技术、产品等方面会形成互通与交叉[12],从而使得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使融合的产品或服务具备多类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与功能[13]。从系统理论而言,产业融合就是指在开放性系统中,新业态的出现与扩散促使不同产业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共同发展而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的过程[8]。

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由3个连续递进阶段构成:1)不同产业分立阶段。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不同产业所供给的产品或服务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与功能,不同产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如果其产品与服务的可替代性非常小,不同产业之间易存在或形成进入与退出壁垒,我国相关政策中也界定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使不同产业之间划分出各自的技术与政策边界,使企业之间在产业边界清晰的特定范围内形成竞争。2)不同产业之间由分立转向融合的阶段。随着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中的扩散,促使不同产业的生产技术产生了融合,技术融合会降低或消除产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我国的相关经济政策也会随之放宽,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了相同的技术基础,促使不同产业所供给的产品或服务出现相同及相似的特性或功能,以此满足消费者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由于不同产业之间技术进入壁垒的消除及政策性进入门槛降低,会导致不同产业间或企业间“抢地盘”的竞争加剧,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从而使两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之间呈现融合发展趋势。3)产业融合阶段。原本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产业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具有了相同或类似的技术基础,为消费者提供相同或相似特性与功能的产品与服务,使其他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出现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不同产业的技术不断融合改变了原产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不同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或消失,甚至需要重新划分不同产业的界限(如图1所示)。基于此,产业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产业要素、发展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与相关产业进行交叉、渗透,呈现出两个或多个产业之间互补、延伸,形成新的业态。简言之,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趋于模糊、甚至消失的现象[14]11。

冰雪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类型,是发展体育旅游业的产品形态、组织形态、经营形态的融合创新模式,符合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经济创新发展的理念[15],已成为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尤其是“寒地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产业融合理论,结合冰雪旅游产业特点,本文认为冰雪旅游产业融合是指冰雪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或者冰雪旅游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体育产业新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1.3  自组织理论在产业融合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自组织理论在科学研究中应用范围已由最初的物理学扩展到工程技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哲学研究中,目前仍处于不断完善中。自组织理论已广泛地应用于产业组织演化机制问题的研究中,例如,郑小碧将自组织理论应用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研究中,分析了其自组织结构,建立了自组织动力模型[16]。张建坤 等通过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房地产业所具有的自组织内在特质,构建了协同演化指标体系与演化模型[17]。于泽崴 等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航运服务产业所具有的自组织性与演化动力,构建了航运服务产业的演化模型[18]。

随着自组织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深入应用,近年来有学者尝试使用自组织理论对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胡金星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产业融合的产生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19]。沈莹通过自组织理论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融合评价进行了研究[20]。严伟从自组织理论视角研究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模式及测度[21]16-18。方世敏 等基于自组织理论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耗散结构特征[22]。李伯华 等通过自组织理论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业融合的自组织特征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23]。这些研究表明了不同产业融合及旅游产业融合具有自组织特性,这为应用自组织理论深入分析冰雪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礎,自组织理论应用于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具有可行性。

2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自组织特征

根据自组织理论,产业是否具有自组织特征,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耗散结构。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其自组织特征主要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从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性进行分析。

2.1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开放性

冰雪旅游产业本身就是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无论是冰雪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均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与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冰雪旅游业态的产生与发展,带动了冰雪用品制造业、冰雪康养业、冰雪度假地产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24],而且通过与竞赛表演业(形成冰雪体育赛事表演)、会展业(形成冰雪展览会)、互联网(形成O2O线上线下经营模式)等产业的融合,使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值不断增长[3]38,充分体现了冰雪旅游产业结构极强的开放性。

近年来,在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背景下,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从中央人民政府到地方人民政府对冰雪旅游产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以此推动冰雪旅游景区、冰雪度假区建设。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吉林省是中国冰雪产业主要发展省份,而长春市是“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4]。为了突出冰雪旅游产业优势,长春市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冰雪景观打造工程”“全民上冰雪工程”“城市冬季亮化工程”“冰雪旅游景点直通车”等系列工程。同时,在“冰雪旅游节”期间发行“长春旅游惠民卡”,面向游客设置不同景区不同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路线,为长春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春市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外游客进行冰雪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有效助推了长春市冰雪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与消费升级,为长春市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非平衡性

冰雪旅游产业的开放性使得冰雪旅游产业可与其外部产业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消费者对冰雪旅游服务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冰雪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体验式消费”与“一站式服务”渐成趋势,冰雪旅游不再局限于“观雾凇”等观赏性或观光性游览,而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冰雪+温泉”“冰雪+度假”“冰雪+音乐”及冰雪旅游小镇等新业态。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多种形式关联、渗透,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原本就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在技术创新、企业竞合等外力作用下,外部负熵流入产业内部,促使系统内部的非稳定性增加,改变了传统产业中企业间的线性关系,引起产业内部结构性失衡,推动产业结构由线性平衡态向非线性非平衡态发展,促使产业间、企业间形成非线性竞争关系,加速新技术等的扩散,制造新的产品,由此,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体现为非平衡性。

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非平衡性体现为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的推陈出新与产业自组织的“平衡-非平衡-再平衡”的不断转化过程。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逐步发展成为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形成具有“产业群”性质的“泛产业”。越来越多的冰雪服务消费需求成为冰雪旅游产业拓展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动力,冰雪旅游新产品所具有的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等增进身心健康等功能又与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冰雪旅游产业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消费需求,具有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甚至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能够改变原产业的功能范畴,例如:“住魅力雪村”是使旅游目的地原住居民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成为冰雪旅游体验新业态或新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发展和消费升级。

2.3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非线性

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开放性产业中各要素之间以网络关系相互联系与作用,而不是个别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9]。各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与作用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前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诸多相互关联的变量,变量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并会打破系统内部平衡,形成涨落。涨落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微小偏差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可促使其关联变量处于竞合状态[20]。冰雪旅游产业涉及到诸多行业与企业,冰雪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之间并非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因冰雪旅游企业硬件设施、冰雪装备、信息服务的改进,会影响建筑企业、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及信息技术企业的供给,而这些企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供给同样影响着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冰雪旅游企业与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例如:与体育场馆、货运企业、餐馆、酒店等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同时,不仅存在正反馈的增强效应,也存在限制发展的“饱和效应”,在其共同影响下,冰雪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后的价值大于各单要素价值之和,既能满足冰雪旅游市场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又增强了融合后的竞争优势,产生“1+1>2”的融合效应。这些不同产业要素与冰雪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冰雪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发展趋势。随着上述这些序参量规模的不断扩大,非线性作用得到放大,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将会发生突变,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失稳,最终促发产业系统的巨涨落。

2.4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涨落性

从系统的存在状态看,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来看,这种偏离是发展过程中的非平衡性因素,是同一之中的差异[25]。由于受冰雪旅游产业随机性要素的非线性作用的影响,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极不确定性,任何要素的扰动均可使其形成“小涨落”,就可能影响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当冰雪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与外部产业发生交叉而引发的多个“小涨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冰雪旅游产业发生质变,产生“巨涨落”。

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涨落机制主要来自其产业自组织的创新活动与他组织的政策推动。例如,经营项目单一的滑雪场在政策引导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围绕冰雪旅游融合不同产业要素,形成集滑雪、观赛、餐饮、住宿、康养、会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综合度假区,进而完善设施,增加经营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此推动冰雪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

3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自组织耗散结构理论与方法论的精要在于通过这种方法论研究耗散结构何时何地可以出现或形成[3]46,然而,仅仅找到存在自组织的条件或环境,并不能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体系自组织地、自发地转向有序结构的内在机制。在自组织理论体系中,协同学理论主要解释自组织产生、发展的动力学原理,就是所谓的复杂系统通过自組织转变为有序结构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自组织演变过程从本质上可以看作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竞争、协同作用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协同效应,这些子系统或者影响系统演变的根本力量被称为序参量,序参量促使系统整体在时间或者空间上的有序结构形成[21]42。而所谓序参量是指体现系统有序程度的变量,主导着子系统及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方式,决定系统的有序性或自组织性[26]。因此,系统演变的动力机制可理解为系统序参量协同作用的结果。

在冰雪旅游产业中,影响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序参量有多个,但不必也难以同时把控所有序参量的变化,发挥关键序参量的协同作用才是使冰雪旅游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核心。产业是由技术、企业、产品、市场、政策等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据此,产业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政策融合等诸多要素或子系统的融合。其中,技术融合源于技术创新,企业融合与产品融合是在实现范围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合并与跨产业经营,市场融合源于消费需求的变化,政策融合主要体现在政府制定的政策及规范标准的统一。同时,产业融合的前提是产业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强,即产业自身强关联性的特点,这些系统要素或子系统正是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宏观变量。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产业融合理论中关于融合动因的研究结论,结合协同学理论确定序参量,将冰雪旅游产业强关联性的产业特点、技术创新、范围经济、消费升级、产业政策5个要素作为推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序参量,这些序参量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图2所示)。

3.1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自身特点使然

冰雪旅游产业作为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具有综合性、多层次性的特点,是开放性较强的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性极强。冰雪旅游产业本身又极具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与刺激性,不仅具有促进冰雪文化与冰雪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其中的冰雪科技既能推动“吃、住、行、游、购、娱”设施的不断完善,又能推动交通设施、通讯设施、金融网络、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直接开发冰雪资源的企业和关联企业的发展,是冰雪产业区域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27]。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与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创新的过程,冰雪旅游产业融合是开放性产业自身动态演进的必然结果,是产业属性的体现,不同产业的强关联性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2  信息技术创新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直接推动力

产业融合的本质在于创新。冰雪旅游产业作为新业态是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形成的线上预定、线下体验的O2O服务的快速发展,冰雪旅游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有效推动了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技术创新有助于不同产业之间关联性与替代性技术更新,形成新技术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并对冰雪旅游产业原有技术进行改进,从而形成冰雪旅游产业的技术基础,不断促进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始于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模糊了原有产业的边界,形成产业延伸、交叉与整合,体现为冰雪旅游产业内部产品链的供求关系和冰雪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外部延伸。由此,信息技术创新加快了冰雪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能极大地增强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

3.3  实现范围经济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后,能进行多元化经营,生产多种产品,通过共享资源和要素等产生群体协同效应,使得企业供给多种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由此会节约成本[28]。范围经济的特点是企业能够通过增加产品的品种而节约成本。冰雪旅游企业通过创新多样化产品、拓展多样化经营,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实现产品交叉、平台交叉及重组,在破除产业壁垒的同时,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业产值,促使新业态形成,提升企业竞争力。由此,实现冰雪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吉林某度假区为例,其作为中国著名的城区滑雪旅游度假区,致力于发展冰雪旅游业。以“家庭度假”为主题开展的四季项目有:春季户外踏青、夏季消夏避暑、秋季登高赏叶、冬季赏雾凇与滑粉雪,其产业链不断延展。多年来,该度假区与多家企业进行资源链接与深入合作。其范围经济产值的不断增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在冰雪旅游环境营造和产品设计方面,实现最佳客户体验。总体规划与布局思路是“滑雪场+度假酒店+度假小镇+滑雪学校”。以度假小镇为中心覆盖多种业态来满足游客一站式度假需求。度假区设置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针对体验者和初级学习者推出“滑雪、娱雪一日游”产品。开设滑雪冬令营,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开展冰雪体验活动等。2)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赛事和主题活动。通过建设全新的滑雪场、青山客栈与麦罗公园,举办众多趣味运动会及度假区内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来吸引“滑雪发烧友”和游客前去体验。3)推动不同地区的企业融合发展,某企业以延庆石龙和吉林松花湖两地的滑雪场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调动两地冰雪资源,促进两地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及多领域合作[29-30]。

3.4  冰雪旅游消费升级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拉动力

随着中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一些居民越来越期待能有更多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品,消费观念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同时,随着中国居民旅游需求由被动引导向主动选择的转变,旅游需求逐渐产生了从最初的静态观光向动态体验的转变,消费内容也由单一项目旅游向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项目转变。

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产品为载体,以消费者为中心,举办能够满足消费者参与需求的商业活动,消费者通过参与商业活动获得各种体验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31]。冰雪旅游产业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具有显著的体验性。冰雪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对闲暇度假的需求,使消费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获得各种主题活动的价值体验。目前,冰雪旅游度假区综合体的建设为消费者营造了享受“一站式服务”的环境,使消费者能够体验更多深刻的冰雪旅游服务。由此,单产业或单一企业无法实现多样化的价值创造,消费需求升级使得冰雪旅游产业在满足居民体验性冰雪旅游需求的同时实现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冰雪旅游产品向体验性、个性化发展,冰雪旅游消费升级成为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拉动力。

3.5  冰雪旅游产业政策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中国的产业政策具有产业发展引导性,加之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与应用,促使不同产业之间和不同企业之间的竞合加剧,从而导致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最终使不同产业出现融合趋势[14]30-31,可见,冰雪旅游产业政策是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例如,2016年我国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提出:协调互动,融合发展……丰富冰雪产业业态,推动冰雪运动与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互动融合[32]。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开始实施。2020年,《北京市落实〈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科技、旅游、商业、医疗、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体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推广冬奥会及冰雪旅游路线产品[33]。吉林省出台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该文件中提出:大力开发冰雪景区、打造吉林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冰雪旅游市场管理等[34]。《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提出:充分发挥固有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冰雪经济[35]。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冰雪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关于推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成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上冰雪旅游产业政策的出台为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主要体现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产业效益的协调推进,在激励引导与政策保障上释放了红利。在投资政策方面,通过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优先扶持冰雪旅游产业项目与企业,以及通过贴息或补助、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通过奖励、减税、支持与补贴等方式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此外,在保障冰雪旅游用地、人才培养、组织实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由多个部门(发改委、教育、体育、旅游等)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为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助推力。

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上述5个序参量在产业发展不同时段的不同序参量作为主导因素会影响其他序参量,主导序参量会随时被其他序参量取代,但又没有规律可循,体现出混沌性。而且,同一时段并非仅有某一个序参量起主导作用,因产业融合演化的不同阶段,涉及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等多个主体产业融合的序参量是在各要素各子系统间相互竞争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也就可能出现多个序参量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体系的融合,产业内的各个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是产业内自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26],因此,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多个序参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即多个序参量协同是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综上所述,在上述5个序参量中,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特点、技术创新、范围经济、消费升级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持久地、隐性地作用于产业演化过程,推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市场自发性,属于自组织。而政策引导是由我国相关政策对产业进行调控和干预,显性地作用于产业融合,具有政府引导性,属于他组织[36]。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互补作用是推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保障,两者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不同阶段的有机结合是冰雪旅游产业实现有序融合的关键。同时,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自组织与他组织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产业融合进程,共同形成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即冰雪旅游产业融合是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4   中國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路径

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若干关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结合冰雪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了冰雪旅游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具备自组织耗散结构特征,其产业融合发展遵循自组织耗散结构规律,较好地发挥了市场作用与政府引导作用。因此,在推进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其耗散结构,加大冰雪旅游产业结构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市场与政府在产业融合中的互补作用,促进冰雪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对此,笔者建议着力从以下4个关键环节入手,开创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4.1  促进形成冰雪旅游新业态

开放性对冰雪旅游产业融合负熵流入和非线性竞合关系形成至关重要。冰雪旅游新业态的产生,不仅能够针对消费者需求实现有效供给,而且可吸引更多相关产业融入,增强冰雪旅游产业各个系统和各个要素的开放性。1)要加大冰雪旅游新产品供给,并要增强冰雪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与参与性。推动冰雪运动健身、冰雪运动培训、冰雪产品会展、冰雪运动器材与装备零销等业态发展。通过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冰雪场馆在一定时间段的免费开放和非高峰时间段的低收费开放等方式增加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从创新发展的角度丰富冰雪产业的旅游功能。2)要加强建设冰雪运动主题公园、户外运动基地等冰雪旅游载体,引导冰雪资源优势地区建设冰雪旅游特色小镇、冰雪旅游景区与度假区;建设具有冰雪旅游特色的智能化休闲商业街区,以及建设集运动、康养、养生、观光、度假及商贸于一体的冰雪旅游综合体。开发冰雪休闲度假、冰雪体育赛事、冰雪运动体验、民俗观光、节庆会展、冬令营等多种冰雪旅游项目和特色冰雪旅游路线。3)要结合不同冰雪运动项目特点与不同参与人群的需求,设计和生产娱乐性强、参与度高的冰雪运动项目的多功能冰雪运动装备,以智能化、数字化、娱乐化为开发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性冰雪旅游体验活动,以此吸引游客广泛参与,打造冰雪体验之旅、冬捕文化之旅、冰雪康体养生之旅。

4.2  加大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政策落实与组织协调力度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政策的落实是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调节冰雪旅游产业内部要素的竞合关系有重要作用。在推进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1)要进一步制定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2)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冰雪旅游产业社会组织与冰雪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机制,制定与政府关联部门职能衔接紧密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政策。3)要加大对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广告宣传力度,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冰雪旅游推广平台,充分调用各类媒体资源,制作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宣传片或纪录片,促进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4)地方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冰雪市场的监管力度。

4.3  鼓励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的重点业态发展

冰雪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系统,其结构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这决定了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自组织运行时一定会受到相关部门等他组织的影响。在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初期,充分发挥冰雪旅游产业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联合作用,扶持冰雪旅游产业重点业态发展,产业融合程度将会大大增强。在扶持冰雪旅游产业重点业态发展过程中,1)要制定引导政策,加强对冰雪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引导冰雪旅游企业发展。2)要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发展冰雪旅游经济。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改善和提高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投资等多种形式,增加冰雪旅游产品与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37]。3)建设冰雪旅游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冰雪旅游企业孵化器,为初创冰雪旅游企业创造发展条件。

4.4  加快中国冰雪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冰雪旅游产品供给与冰雪旅游需求的匹配,并通过冰雪旅游需求方与冰雪旅游供给方的双向互动,促进调整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在冰雪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1)要加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2)要建立“智慧冰雪”,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5G、VR、云计算等平台,打造“互联网+物流+冰雪+服务”模式,形成智能商务服务与智能管理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3)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冰雪旅游消费行为,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实现精准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互联网形成线上预定、线下体验的“O2O”服务模式[38],并建立及时、高效的“需求 -提供产品 -满足 -新需求 -提供新产品 -满足新需求”的信息反馈机制,使消费者获得良好的冰雪旅游消费体验。

5   结束语

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创新的过程。本文借鉴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理,认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自组织特征,是具有开放性与非平衡性的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耗散结构体系。运用自组织协同学理论阐述了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序参量诸如冰雪旅游产业具有产业强关联性、消费需求多样化、企业寻求范围经济、技术创新、产业政策与制度等相互影响的结果,即多个序参量协同作用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互补作用是推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保障,两者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实现有序融合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从促进形成冰雪旅游新业态、加大冰雪旅游相关政策落实与组织协调力度、鼓励冰雪旅游产业的重点业态发展、加快冰雪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期为中国相关部门完善冰雪旅游產业政策与促进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

[2]  潘福达. 中国冰雪旅游达2.24亿人次[N].北京日报,2020-01-07(16).

[3]  吴彤.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刘菊,戴军,解月光.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J]. 远程教育杂志,2012(1):37.

[5]  哈肯. 高等协同学[M]. 郭志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2.

[6]  苗东升. 自组织与他组织[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2(4):67.

[7]  赵玉林.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M]. 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6.

[8]  芮明杰,胡金星. 产业融合的识别方法研究:基于系统论的研究视角[J]. 上海管理科学,2008(3):33.

[9]  新华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830.

[10]  厉无畏. 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 上海管理科学,2002(4):4.

[11]  刘纯彬,杨仁发. 基于产业融合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1(9):69.

[12]  纪国涛. 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5):240.

[13]  马健. 产业融合识别的理论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2005 (3):86.

[14]  于刃刚,李玉红,麻卫华,等. 产业融合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  常晓铭,刘卫国.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7):86.

[16]  郑小碧.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8):46.

[17]  张建坤,罗卫东.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房地产业演化动力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90.

[18]  于泽崴,邓伟.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航运服务产业系统演化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1):280.

[19]  胡金星. 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D]. 上海:复旦大学,2007.

[20]  沈莹.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2.

[21]  严伟.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2]  方世敏,王海燕.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2):63.

[23]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6):60.

[24]  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R]. 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8.

[25]  沈小峰,吴彤,曾国屏. 論系统的自组织演化[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79.

[26]  沈小平. 基于自组织的供应链战略协同机制探讨[J]. 系统科学学报,2011,19(4):42.

[27]  王清海. 冰雪文化学[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235.

[28]  刘桂清. “走出去”战略下的央企合并竞争审查:挑战与应对[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2):133.

[29]  伍斌,魏庆华. 冰雪蓝皮书: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9)[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97-98.

[30]  孙承华,伍斌,魏庆华,等. 冰雪蓝皮书: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6)[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65-173.

[31]  孙悦.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特色产品的营销策略探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3):165.

[32]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EB/OL]. (2016-11-25)[2020-07-25]. http://www.gov.cn/xinwen/2016-11/25/content_5137611.htm.

[33]  北京市落实《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EB/OL]. (2020-05-26)[2020-07-25]. http://tyj.beijing.gov.cn/bjsports/zcfg15/fgwj/qtwj/10807689/index.html.

[34]  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EB/OL]. (2019-12-06)[2020-07-25]. http://tyj.jl.gov.cn/zwgk/zcfg/201912/t20191206_6242569.html.

[35]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EB/OL].(2020-10-13)[2020-07-25]. https://www.hlj.gov.cn/n200/2020/1013/c668-11008665.html.

[36]  孙晓华,郭旭. 产业集聚的地域模式及形成机制[J]. 财经科学,2015(3):76.

[37]  吴玲敏,任保国,和立新,等. 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1):50.

[38]  李在军,张瑞林. 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探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6):510.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区弱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