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圆桌会》:在主动倾听中为民解难

2021-08-06 16:53俞春江
杭州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圆桌市民群众

俞春江

倾听群众呼声,是我党联系群众最直接的路径。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形式的创新,《我们圆桌会》于2010年创办,是一个融杭州电视台的“播出平台”、新媒体互动的“交流平台”、职能部门联动的“治理平台”于一体的民意表达载体。

10年来,《我们圆桌会》共播出节目1200多期,13000多人走进栏目参与讨论、交流思想,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和公共治理问题,深受市民群众好评,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圆桌会》通过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市民群众多方互动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汇聚了民智。通过节目讨论和互动,汇集专家、部门、行业企業和市民关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加强了沟通。栏目以主动关联的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交流沟通、彼此理解、形成共识。三是提升了素质。通过深入浅出的剖析和多方交流互动,阐释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全局情况,解读有关政策举措,传播生活知识,提升市民素质。四是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民意,疏导情绪,引导民情,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意见建议的分析采纳机制,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和透明,推动城市发展。

主动倾听,才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通过媒体平台直接倾听民意,既是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的需要,也是培养各级干部善于听取民意、了解民情、汇集民智的需要。一方面,党政部门对有关政策、法规、举措进行解读,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使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理解、谅解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党政部门通过节目可在政策调研、发布和执行等不同阶段,都能直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政府能不断修改、完善、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直面热点,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坚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把城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对话交流的主要议题。《我们圆桌会》讨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些是本地区(领域)重要决策、重要制度、重要举措等,有可能引起争议的,尤其是涉及民生问题的拟提出的公共问题。有些是已推出的公共项目、公共福利、公共举措等,产生了争议、误解、矛盾,呼吁有关部门单位解决的。有些是本地区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公共问题。还有一些是本地区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等。

在话题的选择中,《我们圆桌会》注重市民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新闻事件切入与社会现象分析相结合、注重背景分析与社会心理分析相结合。民生热点问题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冲突的交汇点,关系到城市发展、民生保障、利益维护,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关注民生热点,既是回应舆论关切的需要,也是城市治理的现实需求。通过圆桌会平台,政府部门把关注点放在决策前备选方案的提出和讨论上,尽管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但使各种利益和权利达到了合理的妥协,减少了在决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冲突。这些节目成为了群众诉求表达、上下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达到了求同存异、共识共为的显著效果。

多元参与,才能真正凝聚起“无需提醒的自觉”

个体的智慧力量毕竟有限,要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善于把政、企、社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我们圆桌会》注重邀请各界代表和利益群体代表参与。在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方面,党委政府带头参与,以此推进政务公开。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参与机制,保证社会对话平台的广泛代表性,尤其注重以下群体的参与:一是本地区普通居民。通过微博、微信、热线电话、观众调查等渠道,引导市民和当事人参与对话,鼓励、帮助普通市民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二是辖区单位行业企业界人士。行业企业与社会组织是参与杭州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平台邀请了一批行业企业界和社会组织代表(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嘉宾);三是邀请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专家参加话题讨论。栏目开播以来,先后有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内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节目。《我们圆桌会》还建立了浙江省内一流的专家顾问组,定期召开会议,策划栏目话题,评议节目得失,为栏目提供智力支撑。专家学者的参与使《我们圆桌会》讨论的议题能在更宽视野、更深层次中,加深政府与社会的理性认知,增进对议题的理解。在多元参与中,《我们圆桌会》增强了全体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和睦友爱、守望相助、彼此温暖成为根植内心的修养。

完善机制,才能真正有效构建城市善治“同心圆”

如何让城市中个体的智慧力量转化为整体的智慧力量,是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关键。要真正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就必须把更多的你、我、他变成更好的“我们”。

《我们圆桌会》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提出建议”为主线,在平等对话的观点交锋中,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高校教授、研究机构专家、长期从事社会问题和城市问题研究的学者参与《我们圆桌会》的讨论。围绕同一话题广开言路,实现不同观点的理性碰撞。通过理性交锋,达成相互理解谅解,形成社会共识。在专家学者的参与下,圆桌会充分发挥了“公共理性”的杠杆作用,通过“求同存异”,达到对问题的理解和谅解。通过专家客观评述、通过政府部门解释,不明真相的群众愤愤不平而来,心平气和而去。《我们圆桌会》把各参与主体看作利益共同体,在节目过程中坚持“问询”而不“问责”,“批评”而不“批判”,“建设”而不“破坏”,既保持了各参与方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方向上的一致性,又不失理性碰撞,达到对社会不良偏好转化和对不良情绪有效化解的效果。

猜你喜欢
圆桌市民群众
中国的象征:我记忆中的圆桌
一场激烈的创业圆桌会
送清凉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意义”的问题所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