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在殷切嘱托中,书写幸福民生新答卷

2021-08-06 16:53郑岚冯丹丹
杭州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湖区综合体西湖

郑岚 冯丹丹

1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翠苑一区回应民生期盼,“民呼我为”从此落地起步;18年来,遵循总书记殷切嘱托,西湖区努力打造成为幸福民生样板区。在新一轮“民呼我为”主题活动中,西湖区倾力打造“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让“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更接地气。

18年前,“民呼我为”在西湖区发源

时间倒回到2003年,杭州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期间,翠苑一区社区党委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活动联系点。

2003年4月12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翠苑一区走访调研。他挨家挨户走走看看,还亲切地拉着居民的手嘘寒问暖,详细了解居民的家庭生活情况,询问有没有需要党和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习近平同志在百忙之中走进了群众心里,让居民群众都非常感动。居民们看到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就大着胆子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习书记,您这么忙还来看我们,我们很高兴。我们小区建得比较早,住在这里的老人比较多,买菜烧饭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麻烦的事,烧多了浪费,烧少了不好吃,可不可以在小区里建一个老年食堂?”习近平同志听了老人的建议后,立即现场办公,选好了建食堂的地址。就这样,杭城首家老年食堂——翠苑一区社区老年食堂开工了。

2003年5月23日,习近平同志第二次亲临翠苑一区。这次来,他走访了3户居民家庭,还参加了一区党委下属第六支部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与会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实地踏看了建设中的老年食堂。

2003年6月23日,习近平同志第三次来到翠苑一区,再次实地踏看了建设中的老年食堂,并听取了翠苑一区社区党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汇报。在汇报会上,他对一区党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初步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社区工作务求实效、取信于民,始终坚持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主旨,并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要求。

2003年9月26日,翠苑一区社区老年食堂建成了。2003年10月2日,习近平同志来信祝贺老年食堂的成立,在信中再次提到“要真正做到对居民的呼声有所应、有所为”。自此,“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16个字成了西湖区民生工作的指导方针。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给翠苑一区党委写来了复信,对西湖区和翠苑一区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两个重在”的希望和要求。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西湖区,给予了西湖区更高的肯定、更大的鼓舞、更深的感召。点点滴滴之间,都饱含着习总书记对西湖区民生幸福的亲切关怀。

18年来,总书记关怀地成幸福家园

翠苑一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多年来,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西湖区的一个品牌和缩影。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翠苑一区先后建立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星光老年之家”、党群服务联盟等工作机制,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家庭健康电子档案,定期开展医疗保健服务,为80岁以上老人推出“金夕养老十个一”服务。针对小区内孤寡、空巢、独居老人多的实际,翠苑一区推出“黄手绢、小红灯”助老帮困活动,引入“e家园”数字服务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对独处老人突发意外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多年来,社区老年食堂一直坚持成本化价格,坚持为行动困难老人送餐上门。

在基本民生服务方面,翠苑一区成立“呼应为”党群服务联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各项为民服务事项。以创建“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为目标,打造15分钟为民服务圈,服务覆盖周边25个小区23000余户居民;在全省率先推出“民情夜谈”“民情访谈”“民情约谈”,倾听群众心声,及时解决困难,涌现出了“达式华工作室”、 社区关爱老人服务队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仁爱家园“工疗站”,开展“失业、就业、创业”互助服务,举办“四点半课堂”临时看护放学后的小学生,等等。

在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方面,翠苑一区积极推进善文化公园建设,对主干道和文化小路进行了改造提升,设置完善了善文化宣传栏、“母与子”善文化塑像、文化小道、文化墙等硬件工程建设。小区打造了西山晚翠、北荡云烟、九曲醉月、东池锦麟等十大景观,为社区居民打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社区的善文化公园,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坚守初心,打造幸福西湖品牌

这些年来,西湖区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恪守为民情怀,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脚踏实地,激情干事,将民主融入民生工作的全生命周期,让群众决定“怎么干”。

通过“居民议事会”“请你来协商”等平台载体,西湖区广泛征集社情民意,找准群众所急所盼,提出民生实事选项。创新启用代表“随手拍”等监督渠道,扎实推动了老旧高层住宅二次供水、学校“阳光厨房”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微协商”等活动载体,政协委员与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我当半天残疾人”体验活动,有力推动了医院、景点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提升,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西湖区依托城市大脑先行区和策源地先发优势,强化数字赋能民生服务,发布“西湖码”并推出“呼应为”一体化智治平台,设置“我要报”“我要帮”“助企业”“助基层”4大功能,形成“民呼我为”闭环治理,打造智慧高效的“幸福云”。集文明实践、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等八大惠民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幸福西湖App,整合了全区407个服务点、1918项服务项目、15万个音像图文内容,群众动动手指即可享受幸福服务。西湖区在全市首创区域医疗数字影像集中诊断系统,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影像云诊疗”,全方位服务辖区居民。“幸福云”让幸福触手可得、人人共享、常伴身边。

西湖区坚持以“匠心”办好每一件“关键小事”,持续擦亮一批惠民“金名片”,展现幸福西湖品牌的靓丽成色。大力实施教育提升行动和强校工程,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名列省市第一,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稳居全省首位;出台22条养老新政,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街全覆盖,深入开展省级康养体系试点;推行农贸市场“五化”提升改造,骆家庄菜场作为试点样板在全省推广;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武林新村、蒋村花园广安苑获评全市典型案例。

今年,“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是西湖区重点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西湖区计划打造18个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的民生综合体体系,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民生综合体怎么建?从西湖区建成的首个民生综合体中可以找到答案。文新街道骆家庄民生综合体位于文一西路460号,室内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共四层,涵盖党群、文化、便民、养老、社会组织、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残疾人安托养、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等功能。

一楼为阳光书房,配备有书籍5000多册,可以和杭州图书馆和西湖图书馆同步借阅,并配备有朗读亭、定点畅听等设备,每年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少于12次的公益读书活动。这里还有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老年食堂,为辖区老人和特殊人群提供免费送餐服务。二楼为医养一体化为老服务中心,包括养老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中医门诊三大功能区。三楼是阳光议事厅和多功能活动室,在这里除了调节矛盾纠纷,还有多个文體团队开课。这里还开设“云课堂”直播间,助力残疾人政策辅导、技能培训、直播带货;创新设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举办退役军人创业论坛、返乡培训和专场招聘会等。

根据西湖区“十四五”规划,2021年,西湖区将创新建设“旗舰式”“星月式”“珠链式”三种形式民生综合体,打造10分钟可达的“幸福西湖服务圈”,实现“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镇街全覆盖。到2025年,西湖区将实现“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所有村社应建尽建,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西湖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猜你喜欢
西湖区综合体西湖
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娱乐空间设计研究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问题探析
西湖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雪后西湖 暖阳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K金 精致细腻
“双百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学生
西湖区:催生“史上最强”河道环境联合执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