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荫饮茶

2021-08-06 16:53
杭州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雅人新茶立夏

上午随手翻《节序同风录》,便翻到“四月”,开头便是“立夏”。书中没有说到江南一带在立夏这天常见的煮茶叶蛋、吃乌米饭,却用很大篇幅来讲饮茶。饮茶的部分,主要是三条——

一条烹新茶,佐以各色细果,祭祖先。巧者雕刻果核,饰以金箔,馈送亲眷,谓之“戚家茶”。或敛七家茶叶,烹以奉亲,曰“七家茶”。二条列茶具于蕉荫,集雅人为“品茶会”,曰“汤社”,又曰“茗战”。其色样有团饼、旗枪、舌牙、毛片,其地道有松萝、陆安、安化、天池、龙井、顾渚、武夷、罗岕、北源、虎丘、蒙顶各种,以新为佳,制法、烹法、器具俱载茶谱。三条茶中着果用榛仁、核桃仁,曰“清泉白石”。

《节序同风录》是清人孔尚任所著。孔尚任这个人,常跟洪昇一起被人提到,称为“南洪北孔”。这是两个戏迷。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戏剧双星——孔尚任写了《桃花扇》,洪昇写了《长生殿》,可谓中国古代戏剧迷里的成功人士。这两部剧作流传几百年,至今来看,依然算得历史上的巅峰之作。大概是写戏太过投入了,孔尚任做学问就稍显一点随意,譬如《节序同风录》这本书,是按“岁时记”的写法,记下一年到头的时节与习俗,但他在辑录之时,并没有注明某一风俗习惯的具体地理方位。毕竟,中国地大物博,习俗的差异化实在太大,你要不说清具体的方位,有一些东西还是叫人如坠云里雾中,不足为日常生活指导之用。

不过,从此书中感受一番中国古人的日常,体悟一下按时节过日子的仪轨、品质、风雅、缓慢,倒是很合适——书中说到,采百花蕊头,甑蒸之,香气馥郁,曰“非烟香”,流下香水贮用,谓之“百花香露”。儿童绕邻乞米,拔篱笋,寸断之,杂煮作“百家饭”,老幼分啖,食之可一夏无疾——蒸花熏香,拔野笋做笋饭,都是跟着时令过生活。这个时节,万物欣盛满眼春,怎么玩都很开心。

那么,立夏该怎么样饮茶呢?这“立夏三条”里,提到松萝、陆安、安化、天池、龙井、顾渚、武夷、罗岕、北源、虎丘、蒙顶,这些都是绿茶。譬如松蘿,我前几天还在家中品饮,晚春时候喝点绿茶,杯中尚有春意在焉——关键还得是“新茶”,当季的新茶,自然是要鲜嫩一些,香气也高扬。不过,第一条中,说到供奉祖先的“戚家茶”,到底是谁家的茶,又是如何煮的?

其实,“戚家茶”既是茶汤,也是一款小吃,流行于明初的华北地区。做这个茶,是把蒸熟的糜子面和进开水,不停搅拌,使之成糊糊,再加进蜂蜜、桂花、枣泥、莲子之类的辅料,有点像今天的甜点,口感你也可以想象,一定是甘芳细腻。

这个吃法,其实离饮茶有点远,更像是一道甜品,或是一碗黑芝麻糊——饮食上的价值差异,南北或东西之间,或山海或哪怕此村与彼村之间,不免都是有一道深深鸿沟的。南方人喝茶,通常是只要茶叶与水就好,偶尔有一点例外,譬如湖州一带,倒是有一种“青豆茶”令人印象深刻。这个青豆茶,也叫“烘豆茶”,以烘过的豆子为主料,加上芝麻、橘皮等辅料,讲究的人还要加萝卜干、桂花、豆腐干、笋尖或青橄榄,有的还会加进绿茶——在碗中冲泡而成。

这样一说你也明白了,这一碗“烘豆茶”,若是没有绿茶,依然还是“烘豆茶”;“戚家茶”也一样,有没有茶叶不要紧,依然也是“戚家茶”。至于想在茶中增加些什么,可以悉听尊便自由发挥;以榛仁、核桃仁加入,名之“清泉白石”,这是风雅之称,大可不必拘泥。

话说,这“戚家茶”是跟戚继光有关。当年戚家军镇守山海关,常在行营帅府备下福建糕点,配以茶汤,宴请当地的乡绅、官府、有功将士等。凡能在帅府品尝一碗戚将军赏赐的茶品,都会让人觉得无上荣光。于是,“戚家茶”就这么流传开来。与此同时流传开的,还有一道饼,“橡萝叶饼”,简单说,就是用橡树叶子包的饺子。

夏天到了,列茶具于蕉荫,雅人排排坐,开一个“品茶会”,倒是有意思的事情。但是,首先要有蕉荫——雅人易寻,蕉荫难得。古人的画里,常常有芭蕉一两丛,点缀在后花园的角落。假山错落,流水潺潺——你得有个后花园。城市中人,大多居于高楼之上,十多幢房子住着参差数千人家,一家平均三四口人,这么多人住在空中楼阁,能均分和享受到的土地面积委实有限,你要有一片蕉荫,并且挤到蕉荫下去饮茶,简直是,天大困难。上个月,我在乡下老家园子里,栽下两株芭蕉,芭蕉苗乃是网购来的,尚不足一尺长,栽下之后殷勤浇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成荫。

猜你喜欢
雅人新茶立夏
新茶最好放一放再喝
感受节气之美:立夏和小满
立夏
喜获丁垂赋老师赠画册而题
《花乱开》
五月里迎夏天
新茶虽好,放放再喝
一个“雅人”做点儿“雅事”
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