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肾两虚型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疗效

2021-08-09 05:02王占晖刘玉梅邓翠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肝郁先兆西医

王占晖 刘玉梅 邓翠艳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66300)

先兆流产常发生在孕早期,绒毛膜下血肿(SCH)是早期妊娠中先兆流产的一种病理情况,B超检查可诊断。如血肿下缘与宫颈口相连,导致出现阴道流血,进一步导致胎盘黏连、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自然流产等发生,引发不良妊娠结局[1]。当前对先兆流产合并SCH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临床多采用卧床休养配合孕激素进行治疗。地屈孕酮是常用治疗药物但疗效欠佳,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2]。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合并SCH病因与肝郁脾肾两虚,瘀血内阻有关,临床治疗应从肝脾肾入手。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补肾健脾祛瘀止血进行治疗,分析疗效,评估对患者临床症状、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治疗的肝郁脾肾两虚型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SCH孕妇200例。诊断标准:西医[3],经影像学检查发现:①有停经史,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且可见孕囊;②有或无阴道出血,或伴有腰酸、小腹坠胀、不同程度腹痛等症状;③B超检查发现有SCH。中医[4],肝郁脾肾两虚型:有或无阴道出血,或多或少,颜色暗淡,质地稀薄,情绪焦虑,或伴随腰膝酸软、腰酸、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小腹下坠、夜尿频繁。舌淡或边有瘀,苔薄,脉象细弦略滑。纳入标准:①符合肝郁脾肾两虚型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相关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④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①夫妻患有遗传性疾病;②依从性差;③内分泌因素、免疫性因素、子宫解剖因素等。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100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地屈孕酮片(荷兰苏威制药)10mg,20mg/次,2次/d,连续服用14d。治疗后1、8、15d行阴道B超检查,若提示胚胎停育则按照自然流产处理。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合疏肝补肾健脾祛瘀止血法治疗,方药组成:党参20g,炒白术20g,山药10g,黄芪15g,熟地30g,白芍20,北柴胡10g,山茱萸10g,续断10g,枸杞子15g,炒枣仁15g,仙鹤草20g,炒当归炭10g,三七粉3g,炙甘草6g,将以上药方煎水服用,早晚温水送服,在治疗1周后患者SCH若未消失则继续服用上述汤方治疗,若SCH消失则减去仙鹤草、炒当归炭、三七粉,加两寿胎丸,继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5]:治愈,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消失,B超检查孕妇胚胎发育正常,宫腔积血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B超检查发现宫腔积血面积减少>60%,胚胎发育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B超检查发现宫腔积血减少30%~60%,胚胎发育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发现宫腔积血增多,胚胎停止发育,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症状积分[6]:治疗前后阴道出血、下腹坠胀、腰酸、腹痛、头晕耳鸣,按症状轻重计分,症状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分别记3、2、1、0分。③妊娠结局及血肿面积变化情况,妊娠结局包含足月分娩、死胎、流产、早产。④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胎盘植入、产后出血、胎盘黏连。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中西医组年龄(29.6±2.3)岁(22~37岁),孕龄(9.6±1.5)周(6~13周),初产妇68例,经产妇32例;血肿面积(6.21±1.03)cm2。西医组年龄(29.6±3.2)岁(21~38岁),孕龄(9.6±1.4)周(6~13周);初产妇70例,经产妇30例;血肿面积(6.22±1.05)cm2。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疗效[例(%)]

2.3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中西医组积分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4 血肿面积

治疗前中西医组血肿面积(6.21±1.03cm2)与对照组(6.22±1.05cm2)无差异(t=0.068,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2.81±0.17cm2)低于西医组(3.69±0.38cm2)(t=21.139,P<0.05)。

2.5 妊娠结局

中西医组妊娠结局优于西医组(P<0.05),死胎、早产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例(%)]

2.6 妊娠并发症

中西医组产后出血、胎盘黏连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妊娠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医学将先兆流产纳入“胎动不安”“胎漏”范畴,认为胎元不固、冲任损伤是其主要病机。气血虚弱者,多因火不暖土、肾脏阳性不足,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进一步影响血气虚损,无法提供自身营养而自堕。虚热的患者,多因房事不节制或集体阴虚内热,导致亏耗肾精,不固本元后导致胎儿无以为系,出现胎动欲堕,因此肾虚胎失所系则是SCH发病关键[7]。另有研究提出肾脏是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且肾脏是胎元稳固的根本所在,肾气的盛衰会直接影响机体生殖功能,维系胎孕。肾脏可发挥封藏的功能,稳固胎元,临床安胎治疗中,以补肾为先[8]。脾脏是后天的根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能载胎,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9]。患者或因有流产史、或因是胚胎移植受孕,或因高龄妊娠,一旦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或B超发现有SCH情况,往往情绪紧张、压力大。因此临床需辨证论治,以肝补肾健脾祛瘀止血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医汤方中北柴胡、白芍,有疏肝理气,柔肝敛阴解痉止痛之效。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有补益气血,健脾利水、安胎之效;炒枣仁能养心安神;山茱萸、续断、枸杞子、熟地有调补肝肾,滋肾阴养肾阳之效;仙鹤草、炒当归炭、三七粉有止血活血祛瘀效果;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补脾益肾、益气养血、止血祛瘀、固冲安胎之功。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与刘芳等[10]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肾两虚型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SCH疗效确切。治疗后两组阴道出血、下腹坠胀、腰酸、腹痛、头晕耳鸣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中西医组降低更多,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中西医组足月分娩等妊娠结局优于西医组,西医组胎盘植入、产后出血、胎盘黏连发生率显著低于中西医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肾两虚型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SCH患者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在肝郁脾肾两虚型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SCH中疗效较佳,患者临床症状及妊娠结局均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猜你喜欢
肝郁先兆西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先兆流产,别害怕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