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某社区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BMI相关性探讨

2021-08-09 10:51陈果翟毓红宗琳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代谢综合征

陈果 翟毓红 宗琳芳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昆明市某社区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比的分析,揭示该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版诊断标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构成比描述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构成分布情况。结果 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70例(5.0%);气虚质46例(9.9%);阴虚质76例(16.3%);阳虚质56例(12.0%);痰湿质70例(15.0%);湿热质55例(11.8%);血瘀质46例(9.9%);气郁质37例(7.9%);特禀质11例(2.4%)。采用检验比较各构成比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BMI≥24比例最高的3种体质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其中以痰湿质最多。经检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9组之间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体质之间BMI值不完全相同(P<0.05)。结论 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是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中醫体质,且痰湿质、湿热质与超重肥胖有较强相关性,应根据体质特征制定合理科学的调理保健方案,改善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阴虚质;痰湿质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6-0031-0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同时伴有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升高、炎症与高凝等,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降低体质量、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血栓及抗凝治疗[2]。古代中医对代谢综合征无对应的病名探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关注这一疾病领域,主要从脂肥病论治、膏浊病、浊病论治、毒、瘀论治、痰证论治、辨体质辨病辨证论治5个方面进行论治分析[3]。其中中医体质辨识就是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状态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实现“因人而治”的防治理念[4]。从中医体质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代谢综合征这一复杂、系统的病理变化做出判断,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干预提供依据[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来自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代谢综合征患者467例,其中男254例,女213例,平均年龄(57.69±7.159)岁。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版诊断标准[6]:具备以下3项及以上者:(1)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BMI)≥25 kg/m2。(2)血脂紊乱,TG≥1.70 mmol/L及HDL-C<1.04 mmol/L。(3)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或有高血压史。(4)高血糖,FPG≥6.1 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史。

1.3 纳入标准 (1)长期居住在本社区的代谢综合征患者。(2)未患有其它种类慢性疾病。(3)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女性。(2)患有精神病、行为及认知障碍、或病情危重等不能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自行自我评价者。(3)因教育、文化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4)未获得知情同意者。

1.5 观察指标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及四诊仪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临床病例和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收集样本途径。收集样本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近期体检状况、血脂、血压、血糖、患病史和遗传史。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共分9种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通过四诊仪进行信息采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构成比描述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构成分布情况,采用检验比较各构成比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个体质组之间的BMI对比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对比采用SNK-q检验。

2 结果

2.1 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采用检验比较各构成比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与BMI相关性分析 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BMI≥24比例最高的3种体质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其中以痰湿质最多。不同中医体质患者BMI分布情况见表2。

经检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9组之间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体质之间BMI值不完全相同(P<0.05),见表3。进一步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痰湿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之间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之间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与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之间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综合表2、3、4可知,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BMI值偏高,其中痰湿质最大,通过与其它体质BMI值比较,初步认为痰湿质、湿热质与超重肥胖相关,而平和质与超重肥胖不相关。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属中医肥胖、消渴、痰浊、眩晕等病症范畴,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甘、脾肾亏虚等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主要集中在阴虚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在46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肥胖比例最高的3种体质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其中以痰湿质最多。

阴虚体质是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平素易口干咽干,大便干燥,食欲旺盛,口不渴,或喜好冷饮,脾气急,性格外向[8]。有研究发现,阴虚内热是代谢综合征最常见的三大证候之一,采用滋阴清热的药物治疗后,可明显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9],提示阴虚体质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金磊[10]对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研究发现,“痰湿”贯穿于代谢综合征始终。痰湿质的概念是指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脾不散精,精微物质运行输布障碍与转化失调,痰湿凝聚、互蕴,迁延日久而逐渐形成的以黏滞重浊为主的偏颇体质状态[1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同时,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12]。王志旺[13]发现痰湿质易发生肥胖。痰湿体质在体型特征方面,易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松软肥满[14],而腹型肥胖正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湿热质由于湿热内蕴,形体偏胖或消瘦,若长期饮食失调,劳倦伤脾,可致肥胖[15]。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痰湿体质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体内代谢紊乱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作出了铺垫。

综上所述,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是本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且痰湿质、湿热质与超重肥胖有较强相关性,于依兰等[16]研究发现,健脾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颇有成效。同时应根据体质特征制定合理科学的调理保健方案,基于高脂血症血脂水平和痰湿质相关,特应注重监测痰湿质水平[17],改善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段婧,何继波.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1):58-62.

[2]谷鸿彦.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68-370.

[3]孙冠珠.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现状[J].光明中医,2013,28(2):422-423.

[4]王琦.中医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1-3.

[5]虞晓含,朱燕波,王琦,等.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Logistics回归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536-3539.

[6]中華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12(3):156-161.

[7]张京春,陈可冀.代谢综合征与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029-1032.

[8]钟鸣书,章莹,王飞.阴虚体质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7,32(4):567-569.

[9]童伯瑛,王志强,魏振朴,等.体质因素对代谢综合征影响的回归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5):68-71.

[10]金磊.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11]王琦,叶加农,朱燕波,等.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73-7.

[12]李亚红,曾青,张俊梅,等.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8):1038-1042.

[13]王志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3):25-27.

[14]李玲孺,王济,李英帅,等.从痰湿体质角度研究肥胖亚型[J].世界中医药,2013,8(1):18-20.

[15]杨露,南龙,李洪娟,等.9种体质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6):39-41.

[16]于依兰,江红,李煜俐.健脾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1):98-99.

[17]张冰婵,陆琴.高脂血症血脂水平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6):21-22.

(收稿日期:2020-11-23)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代谢综合征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代谢综合征文献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基于信息网络平台对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的胰岛素抵抗评估
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