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建筑代表帕提农神庙之美

2021-08-09 08:24彭绍华
炎黄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雅典娜神庙柱子

彭绍华

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建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希腊人和谐、自然的审美特征。通过对线条、比例和柱式结构的运用,神庙表现出了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点。古希腊人将自身的哲学观念和自然精神充分融入了帕提农神庙之中。

古希腊最早的文明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时希腊的建筑典型样式已初见端倪。直到古典时期,古希腊形成了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城邦国家,希腊人民在这样的体制中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为其艺术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此时建筑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以柱式为主要结构、以神庙为主要样式的建筑体系。这些建筑是古希腊自然、宗教、哲学的产物,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出自然、和谐的审美特征。帕提农神庙就修建于这一时期的公元前447-438年间,是古希腊经济富强、文化兴旺的代表。这一时期柱式建筑的各个部分开始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比例,蕴含了浓厚的人本精神价值。

帕提农神庙的建立

帕提农神庙遗迹位于今雅典的阿卡提半岛上,其作为雅典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象征着古希腊建筑艺术史上的最高成就。公元前492年古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爆发战争,直到公元前449年在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各城邦共同努力下取得胜利。雅典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突出,为了纪念战争胜利开展了蓬勃的城市重建活动。雅典卫城便是城市重建活动的重要成果,其主要由供奉女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供奉海神波塞冬的厄瑞克忒翁神庙和供奉胜利女神的胜利女神庙组成。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帕提农神庙。“帕提农”在希腊语中是“贞女”的意思,同时也是古希腊战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名。雅典娜在古希腊神话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众神之王宙斯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的连结孕育出了集力量和智慧于一身的雅典娜,她也是奥林匹斯山最著名的12位神祗之一。雅典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希波战争中取胜,正得益于雅典娜的守护,所以在希波战争胜利后,人们对雅典娜的崇拜达到了顶峰。

帕提农神庙的样式

帕提农神庙由古希腊杰出的建筑师提克提诺和卡利克拉特共同设计,在卫城建筑总负责人、雅典雕刻家菲迪亚斯的领导下一起完成。神庙整体呈长方形,长69.54米,宽30.89米,坐落于一个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英尺的三层基座上。神庙的圣堂由46根高达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四面是由多立克式列柱组成的围廊。神庙打破了以往使用6根圆柱的惯例,其东西面柱子各有8根,南北面柱子各有17根,是典型的八柱多立克式。每根圆柱的高度为10.43米,柱底直径为1.9米,均由11块大理石砌成。柱子比例匀称且雄健,隐喻着男性躯体的比例、强韧与美。柱身较短、较粗,高度约为底部直径的4.5倍到6倍。柱身以从下到上三分之一处为分界点,逐渐向两头变细。柱身上刻有一根根垂直的凹槽围绕着整个柱身,柱端有一块扁圆形的垫石,上面刻着几条坚硬的圆箍线。列柱之间的距离并非完全一致,其间距在逐渐减小,角柱稍微加粗,使其在天空背景上显得较暗。

神庙背西朝东,外围被列柱和外廊给包围,内部的主殿分为东殿和西殿。朝东的内殿为正殿,殿长30米,离大门约21米处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黄金象牙雕像。雕像设计灵巧,可以搬动或转移隐蔽。这座雕像由古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雕刻而成,遗憾的是在公元146年雕像被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掳走,下落不明。

殿内被两排列柱纵分为三部分,中央放神像的部分略宽。神像背后有一排横向的列柱与左右两排的列柱相衔接,使神像三面被列柱环抱,更显得神像的高大。东殿的东西两边各有一面人字墙,墙上镌刻着精美的浮雕。东边人字墙雕刻着雅典娜从宙斯的头颅中出生的场景,西边的人字墙则是雅典娜为了争当雅典守护神,而与海神波塞冬打斗的场景。西殿比东殿略小,又被称为后库,雅典海上同盟各邦所交纳的贡金便储存在此。其内部没有采用多立克式圆柱,而是采用了四根修长的爱奥尼亚圆柱支撑屋顶。当时雅典同盟各邦大多数来自于爱奥尼亚地区,再加上伯里克利一直强调“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这两个因素使得帕提农神庙中出现了两种柱式同时运用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设计者的思想。

帕提农神庙不仅有绚丽的装饰色彩和镀金的构件,而且做到了建筑和雕刻的完美结合。其用坚硬的云石建成,但整座建筑并没有沉重感。多立克柱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富有活力的曲线、以及隐隐之中透露出的紧张感,给人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力量。作为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帕提农神庙体现出了古希腊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

帕提农神庙的特点

古希腊建筑与当时希腊人的哲学观念以及自然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希腊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湾,手工业、渔业、航海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这促使希腊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精神。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他们也形成了一种对建筑充满自然精神的认识。如畢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和谐是宇宙的一种属性,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所有的和谐都是一种“数”上的安排,取决于数、尺寸和比例。希腊人认为“只有能计算的、规则的并且是体现了秩序与规律的才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可理解的事物才是合理的;只有合理的事物才能被看成是善和美的。”西方古典美学的核心准则是和谐与匀称,其在理论上的支撑就是数学上的比例关系,这和毕达哥拉斯的主张相一致。帕提农神庙在整体上体现出了和谐统一的特点,正是因为其建立在严格的比例之上。同时古希腊人在客观比例美的基础之上,对比例美做了一定的修正。他们认为,比例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形象是否为美才是最重要的,帕提农神庙的设计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一种相当优美的程度,这与“线”的运用有密切的关系。

帕提农神庙之所以如此美观,是因为它所有柱子立面的水平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中央微凹的曲线。曲线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们在观看建筑物时视觉上的僵化和变形,这种直线偏差和角度偏差正是希腊人在追求自身建筑艺术风格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在帕特农神庙中,这种“视错”的处理方式得到了很大应用。例如,神庙四周基石的直线中间略高于两端,通过这种曲线的运用使其在视觉上接近直线,如果直接使用直线行的基石则会显得僵硬。柱子的排列上也利用了这种视觉矫正的技巧,如东西两面柱子中,除了正中间的两根柱子垂直于地面,其它柱子都做了向中央略微倾斜的调整;各柱子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同位置柱子的柱身大小也并非完全一致。通过对曲线的运用,来对人的视觉进行调整,体现了古希腊建筑中的和谐感。

除了对建筑数量比例、线条的追求之外,古希腊建筑的最大特点就体现在对柱式的运用,可以说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结构的核心。帕提农神庙中的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建筑柱式的代表之一,此外还有强调线条感和柔美感的爱奥尼亚柱式,纤细、匀称的科林斯柱式等等。在古希腊人看来,这种柱式并非单纯作为整个建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对整个建筑风格的点睛之处。没有柱式的存在,整个建筑风格就容易失去其所追求的和谐与崇高。以上所提到的三种柱式,是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的柱式代表,他们在比例规范上也体现了古希腊所一贯追求的和谐和完美的风格。

左:多立克柱式 中:爱奥尼亚柱式 右:科林斯柱式

帕提农神庙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建筑本身都堪称世界经典。通过对神庙选址、形制及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体现出了一种人至上、人至美的人本主义哲学观。西方哲学主张主、客观的分离,人们对于神的膜拜,强调的是人神合一。为了表达这种理念,西方古典建筑都非常强调独特性,在设计者看来每座建筑都是单独的个体。帕提农神庙修建在雅典城中央的一个孤立的山冈上,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攀越。神庙主体结构外围是多利克柱式, 内殿是爱奥尼亚柱式, 内柔外坚, 反映出人的气质和品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气势恢宏的帕提农神庙屹立在雅典卫城的制高点上,其整体结构严谨、协调、和谐,使建筑的审美特征客观的表现了出来。虽然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历史遗迹,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仍被视为完美比例的杰作,被世人公推为不可企及的建筑典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雅典娜神庙柱子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雅典卫城:希腊文明的象征
观察:长廊和柱子
乌鸦与狗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神庙
神庙古老的“异教”神殿
非洲狮之救赎
卖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