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1-08-09 04:52黄慧
时代汽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民族地区高校

黄慧

摘 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友爱共赢是国家凝聚力的核心,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因素导致一些社会性问题,在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愈发凸显,需要大量的有专业性知识的社会学人才来处理解决各民族的社会问题。因此培养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专业的人才成为一个重点工作,如今各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社会学人才,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地区高校进行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彰显国家的凝聚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 社会学专业 建设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ls of Sociology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s

Huang Hui

Abstract:As we all know, China is a country composed of 56 ethnic minorities. Unity, mutual assistance, friendship and win-win among all ethnic groups are the core of national cohesion. Most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ve some social problems due to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factors.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social problems in ethnic area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 large number of sociological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re needed to deal with the social problem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Therefore, cultivating social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s has become a key task. Nowadays, various ethnic regions lack many sociology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s are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s are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cultivation of sociological talents is conducive to un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between all ethnic groups, and also is conducive to the progress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ountry, and enhancing the country'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Key words:ethnic reg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ology major, construction idea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s

1 社會学人才对民族地区的重要性

近代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我国大量贫困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问题,现如今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缓慢,民生民俗等社会问题急需大批专业的民族社会人才来解决和帮扶。民族地区的高校作为一个培育人才的摇篮,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一批民族地区社会学人才能够有效的带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进步,有利于建立一批专业的处理民族问题机构和健全相关的民族社会体制,解决民族地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保障各民族团结,促进多民族共同繁荣,也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提高国家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同时民族地区高校培养社会学人才也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社会需要。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要结合少数民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培养一批适用的社会学人才,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呈现繁荣昌盛的状态。

2 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如今,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建设得到大力支持和帮助。各民族地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趋势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民族地区社会学专业的发展才逐渐开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建立时间较晚,因此社会学专业的发展缓慢,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学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对社会学专业的认识程度不高,对社会学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社会学专业的特殊性极强,需要一定的民族文化常识和民族生活经验,能够熟悉民族风情和民族语言交流。同时社会学专业的局限性极强,社会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和其他专业相比缺乏就业灵活性和知识的广泛性以及专业的吸引力不大。导致大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学专业招生人数不够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社会学人才培养的困难比较大,仍需要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教师和广泛的宣传社会学专业的优势。

3 如何开展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3.1 各民族地区高校提高社会学的教学质量

好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基本要求,如今较多的民族地区高校对社会学专业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在开设社会学专业中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各民族高校之间要相互学习与合作,采取优势互补,携手并肩的方式进行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训,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完善相关的培训要求,在教程和师资力量上不断优化提高,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沟通,实现社会学专业知识的补充,以及多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各地区的各民族文化和民生情况,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此外各民族地区高校必须严格把关,对社会学人才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检查,目前各民族地区的高校都认为社会学人才必须要掌握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能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了解经济、政治、法律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了解我国国情;具有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社会管理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中在对人才的培养都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过度注重管理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往往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就业时实践能力差,没有工作经验,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工作困难。社会学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极高的专业,民族地区高校培养社会学人才必须要进行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可以采取与民族地区相关部门或者相关企业合作,让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多让学生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发现民族地区的民生民俗文化等问题,这有利于帮助社会学人才在理论上的学习与今后工作时拥有丰厚的知识见识存备,积累民族地区的社会经验,方便处理解决民族地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独立能力和理解能力,达到培养社会学人才目的。

3.3 宣传社会学专业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社会学专业的发展进行缓慢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社会学专业的了解不够,压根就不知道社会学专业的实用性和意义何在,普遍认为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渺茫,包括其家长对社会学也存在偏见,认为孩子学习社会学没有前途。各民族地区高校要想办好社会学专业,就必須要有优质的生源。因此需要各高校间大力支持和宣传社会学专业的优势和其意义,比如采取现代多媒体进行社会学专业介绍或者进行社会学专业的大型宣传片或者相关的讲座宣传,同时还应该将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放在重点工作,努力的让广大人民群众改变对社会学专业的传统观点,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学专业,从而让广大的学生多社会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社会学专业的知名度,保障各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生源量,从根源上提高了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培养一批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学人才,以及促进民族地区高校的建立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和知名度。

4 从各方面培养社会学人才

社会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法学类专业。该专业研究对象范围广泛,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经验研究、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活动的知识体系,寻求或改善人类幸福与社会福利为目标。因此社会学人才培养需要与多门学科进行交流培养,形成社会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及专业技能突出,有利于社会学人才在工作时能够轻松运用各行各业知识,并且社会学专业的能力要求十分广泛,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要求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社会学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具备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研究与咨询、社会咨询与规划、政策研究与评估、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工作和研究的项目、内容与方案的能力;掌握对现实民族社会的了解、认知和适应,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和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5 严格要求社会学人才的学习情况

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关乎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因此对社会学人才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把关,切莫让广大的社会学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不认真学习,导致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不符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同时各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学专业人才的管理要严格检查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和民族地区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让优秀的社会学人才得到提升的同时也监督到了学生对学习的情况,民族地区高校可以采取定期检查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在对毕业生时,要严格把关毕业生掌握社会学知识的程度,对社会学人才就业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让优秀的社会学人才能够顺利的为民族地区服务,帮助民族地区的进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和各民族团结繁荣。

6 结语

各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正面临着重大的机会和考验,民族地区社会需要一批批优秀的社会学人才能够带动各民族团结发展,实现各民族繁荣昌盛。民族地区高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建设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只有不断完善和探索,才能更好的改变当前面貌,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学人才,以上是对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高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思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民族研究,2012,(4):1-7.

[2]任国英,开山.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民族研究,2012,(4).

[3]姚丽娟.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实践切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邓琼飞.传媒条件下民族社会工作研究[J].新闻战线,2017,(21):222-223.

[5]何卫平.西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文化论坛,2017,(2).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民族地区高校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