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配合药物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临床观察

2021-08-10 06:40李旭微王菊霞卢小露邱彩霞
福建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平喘肺气证候

李旭微,郑 健,王菊霞,卢小露,邱彩霞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122)

2019年“世界肺炎日”中提及,危害儿童生命健康首要原因仍为肺炎,据不完全性数据统计,全球每分钟约有2名儿童死于肺炎,每年接近有70万因肺炎离世,约占全球儿童死亡数量的16%[1]。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2]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主要以发热、咳嗽、气急和喘息为主要症状。西医常规治疗为抗感染、抑制炎症、扩张气道、化痰、平喘等;中医以清热涤痰、开肺平喘为基本治则,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小儿推拿立足于中医整体思想观点,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和卫气营血辨证为理论基础,通过各种推拿手法对特定部位相应穴位刺激,以达到促进各脏腑经气循行、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脉运行、平衡阴阳气血、祛邪扶正等目的[3]。我院儿科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观察小儿肺炎病程变化情况及证候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版)》[2]中CAP的诊断标准。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4]中肺炎喘嗽病痰热闭肺证的辨证标准。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滑数或指纹紫滞。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及辨证标准者;②年龄1~6岁;③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重症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推拿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1.90)岁;病程(2.95±1.35)d。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1.71)岁;病程(4.89±1.48)d。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版)》[2]予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①西药治疗:诊断为细菌性肺炎者,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咳嗽伴喘促明显,雾化吸入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AstraZeneca AB);体温>38.5℃,对症处理,可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注:以上药物使用均按照说明书要求,以患儿不同年龄或体质量使用。②中药治疗:予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麻黄6 g,苦杏仁6 g,甘草3 g,石膏24 g,葶苈子9 g,紫苏子9 g。中药颗粒剂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1剂,早晚冲服,连续治疗5 d。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患儿行推拿治疗前,先取坐位或卧位,推拿以润肤油为介质。①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以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同时向眉梢分推;点揉太阳,以两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该穴揉动;按揉耳后高骨,以两拇指或中指端置于该穴,每揉3掐1,以上手法各100次;②清肺平肝:将食指、无名指指腹面向上,从指根推向指尖方向共300次;③运内八卦: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即为内八卦,顺时针运300次;④按缺盆:两拇指或食指置于两缺盆,同时按下至患儿最大忍受度,停留数秒,放松,再按约30 s;⑤肃肺法:抱儿侧向坐于大腿之上,两手掌一前一后夹击胸背,依次推抹。叩击和来回搓揉,每一法均从上至下操作,最后两掌于胸背中部对称振之,共3~5次;⑥降肺法:一手扶患儿后枕部,使其头略前倾。一手掌根节律性击打患儿背部,并就势向下推进,1~2 min;⑦捏脊: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龟尾穴向大椎穴推进,边推边以食中二指捏拿脊旁皮肤,3~9遍。每次30~40 min,每日施行1次,5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法。①主要证候:发热、气喘、痰壅、咳嗽、肺部听诊。无:没有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轻,需留意才能知晓到,计3分;中度:自觉病症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计6分;重度:自觉病症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计9分;其中舌脉/舌苔指纹,正常计为0分,异常计为1分。②次要证候:精神、食欲食量、腹痛腹胀、口渴、小便、恶心呕吐、恶风恶寒、大便、汗出。无:没有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轻,需留意才能知晓到,计1分;重度:自觉病症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计2分。临床评分是各项评分之和。

2.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①临床痊愈:患儿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气急和喘息等(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患儿上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证候积分由从重度降为轻度,证候积分减少≥70%,<95%。③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从重度降为轻度,但证候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患儿发热、咳嗽、气急和喘息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数据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2 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3.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1,3)P<0.05。

?

4 讨 论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提到“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提出了邪气壅肺、肺失宣肃是肺炎喘嗽病机的关键[6]。外感邪气,侵入于肺脏,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司,肺为水之上源,阻碍水液正常运化,邪热内炽,灼津液为痰,痰热内蕴,闭阻于肺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可见热甚、咳喘、痰涎壅甚、气急、鼻翼煽动等,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等症状[7]。《黄帝内经》提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泄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到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药主要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为治法,以麻黄为君药,主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功效;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葶苈子、紫苏子为佐药,止咳平喘化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筑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功效。

小儿推拿在中医学中历史久远,正如《五十二病方》中提及“以匕周抿婴儿瘛所”,指以汤勺等圆润物品边缘轻刮婴儿病处,刺激体表穴位、经脉,外加之小儿“脏气清灵,随波随应”,经脉之气易于被调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8]。开天门、推坎宫、点揉太阳、按揉耳后高骨构成“头面四大手法”,在小儿推拿中多为起式手法,该手法除了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调和阴阳等功效外,还具有激活诸穴、开启经络作用,长于治疗外感表邪诸多证[9]。清肺经外可驱邪,内可净肺,有疏风、清热、肃肺之功效,《幼科推拿秘书》记载:“肺金属气,止咳化痰要穴,凡小儿咳嗽痰喘,必推此”。小儿“肺多不足、肝常有余”,外邪首犯肺经,肺气不足,肝气侮肺,影响肺气肃降,使得气逆作咳。因此清肺平肝同用,义同佐金平木法,通过补肺气而抑制肝气横逆,使得肝升肺降,龙虎回环,使全身气机运达通畅[10]。《针灸大成》中提及“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意,饮食不进用之”。运内八卦分为顺运法及逆运法两类,顺运能行气消积,化痰平喘,用于治疗痰多、咳嗽、呕逆、纳呆患儿;逆运主要用于降逆止咳,用于肺胃气上犯,见咳嗽、嗳气、呕吐等症。按缺盆、降肺法、肃肺法三法合用,主要起到化痰排痰功效,刺激痰液排出,减轻患儿咳喘症状。捏脊主要刺激督脉及其周围五脏俞穴,长于调理五脏功能,疏通经络,攻补兼施,增强患儿体质,为小儿常用的保健手法[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和次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发热、气喘、痰壅、咳嗽、肺部听诊等主要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其中主要证候积分、次要证候积分及痰壅、咳嗽证候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推拿的手法刺激特定穴位,配合西药治疗,使得气血运行畅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候,缓解患儿不适感,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平喘肺气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人到中年补肺气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养肺要避开六怕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