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诊疗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1-08-10 06:40张良志刘室洪杨金硕张泽升张任攀季子谦曾伟毅修忠标
福建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针刀筋骨骨关节炎

张良志,刘室洪,杨金硕,张泽升,张任攀,季子谦,刘 晶,2,曾伟毅,修忠标*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2.福建省骨伤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122;3.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122;4.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5.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350003)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及活动受限为主。我国KOA患病率为8.1%,5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8%,致残率53%[1-2],这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亦加重社会公共事业的负担。修忠标教授作为福建南少林骨伤学术流派第三代学术传承人,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积累和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南少林骨伤学术思想和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基础,提出膝骨关节炎“筋骨失衡,气血失和”的病机特点,“调和气血,调衡筋骨”的治疗原则。创立“针刀+辨证诊疗技术”,即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思维,针对膝骨关节炎“气血失和类型”及“筋骨失衡模式”的病机特点,有机结合针刀技术、南少林验方、手法、功法和骨科微创技术,采取辨证分型的对证治疗、辨证分期的顺势治疗和辨证分度的分级治疗,体现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本研究已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以“针刀+”诊疗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KOA诊断标准参考2018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制定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3]。X线分级标准采用Kellgen和Lawrence法的X线分级标准[4]。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的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50~75岁,性别不限;③依据放射学诊断标准分级属于Ⅱ~Ⅲ级者;④近3个月未实施包括手术在内的其他治疗者;⑤愿意配合观察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X线片示膝关节有严重膝关节内、外翻、屈曲挛缩,强直畸形,关节内有多处游离体及已行手术治疗患者;②哺乳、妊娠期妇女以及伴有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造血、消化系统疾病者。

1.5 剔除标准 ①未完成实验而中途退出者;②未按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疗效者;③患者未按时来院复诊,经调查后不愿或无法复诊者。

1.6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KOA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该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批准(编号:2019-078-01)。对照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53~75岁,平 均(65.5±12.5)岁;病 程(45.3±13.1)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51~73岁,平均(64.5±13.5)岁;病程(47.8±10.6)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对照组 塞来昔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120063)口服,每次200 mg,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玻璃酸钠(佰备,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00643)关节腔注射,每次25 mg,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局部封闭:25 mg醋酸泼尼松龙+5 mL的2%利多卡因+15 mg灭菌注射用水,寻找压痛点,然后记号笔标记,消毒铺巾,每痛点注射药物1 mL,然后局部创可贴覆盖针眼,共治疗1次。氟比洛芬巴布膏(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03549),外用,每天2次,4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组 予针刀松解、南少林验方、手法和功法综合治疗。

2.2.1 针刀松解 选择膝关节成腓间(近胫侧副韧带)、髌内下、髌内上、胫骨内髁(近髌内侧支持带)、髌下(近髌韧带)、成骨次(髌外侧支持带)、腓骨小头次(近腓侧副韧带及髂胫束)、鹤顶次、血海次(近股四头肌腱及髌上囊)、阴陵上(近鹅足囊处)经筋筋结病灶点,手持针刀,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平行,针刀体垂直于皮肤,严格按照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操作规程进针刀,到达筋结病灶点,纵疏横剥2刀,范围0.5 cm。术毕,取出针刀,无菌棉球压迫针孔3 min左右,无菌敷贴覆盖针孔。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

2.2.2 南少林验方 ①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增生汤;组成:泽兰6 g,红花6 g,当归9 g,川芎6 g,续断9 g,木瓜9 g,怀牛膝9 g,鹿衔草15 g,莪术6 g,甘草3 g,制草乌6 g,制川乌6 g,萆薢6 g。②寒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消痹;方药:骨刺汤;组成:刺五加15 g,鸡血藤20 g,骨碎补20 g,肉苁蓉20 g,淫羊藿20 g,鹿衔草15 g。③肝肾亏虚证。治法:补肝益肾,壮筋消痹;方药:益肾壮筋汤;组成:当归9 g,制首乌12 g,熟地黄15 g,川芎3 g,山萸肉9 g,怀山药12 g,白芍9 g,狗脊9 g,续断9 g,茯苓9 g,红花3 g,甘草3 g。④气血虚弱证。治法:养血调血,养筋通络;方药:透骨养筋汤;组成:桂枝6 g,松节9 g,甘草3 g,当归6 g,川芎6 g,白芍6 g,生地黄15 g,续断9 g,石楠藤9 g。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4周。

2.2.3 南少林手法 膝部点穴法,点按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每穴1 min;拿揉股四头肌,两手分别捏住大腿上下筋肉横向拿筋,逐渐向中央靠拢,操作3~5 min。

2.2.4 南少林功法 左右转膝:两手扶膝,两膝弯曲作顺时针方向环转1周,还原成预备姿势;仆步转体:分腿直立一大步,约两肩宽,两手扶膝上。右腿屈膝成仆步,上体右转45%。还原至预备动作,右足同左足。每日1次,连续4周。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

2.3.2 关节功能评估 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由8项主观指标构成,涉及日常活动完成困难程度的功能项目,总分100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2.3.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拟定。①控制: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可参加一般劳动,随访半年无复发;②显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接近正常;③有效:膝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④无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功能活动无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3.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4 讨 论

KOA属中医学“骨痹”范畴,《黄帝内经》对骨痹的病因、病位、病证特点有较系统完整的阐述,后代医家又有所发展。《素问》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膝为筋之府,足三阳、三阴经筋包绕膝腘部,骨为干、筋为刚、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互为依存,相互为用,使机体骨正筋柔以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风寒湿邪侵袭膝部经筋和经脉因而收引,肌肉筋膜挛缩失常,经筋的损伤亦可卡压相应通行的经脉,沫痰郁滞必然阻碍经脉气血的运行,经脉涩滞,气血瘀滞致溢出脉道故出现膝部痹痛。

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积累、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南少林骨伤学术思想和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基础,修忠标教授提出“针刀+”诊疗技术。即以针刀疗法为核心,同时将南少林验方、手法、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治疗上补虚泻实兼顾,随证加减,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治其本,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疗其标。针刀疗法取中西医之长,将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相结合,既发挥西医外科手术刀之“刀”作用,对局部粘连、疤痕等病灶切割、剥离、松解;又体现中医针灸之“针”作用,疏经通络、活血行气,不仅能恢复病变局部的生化和物理平衡,而且实现了调和筋骨、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7-9]。南少林在继承北少林经穴伤方的基础上,根据病变属性所偏而灵活化裁,多增以江南常见之草药为佐为使,活血化瘀而又能平肝凉血,比之北医经方更见制宜灵活、整体权衡,符合中医因人、因地制宜的基本治则,更贴合闽南地区情况,依据“气血兼顾,调治兼邪”的原则,根据不同时期的病证不同,采用行气活血、益气活血、益气养血等南少林验方调理脏腑气血[10]。南少林手法注重调理肝脾肾和调整筋骨错缝,通过手法对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进行松解,能够有效改善伸缩力学[11];南少林功法促进筋骨平衡稳定,通过功法的全身性锻炼,能够使相关肌肉和神经得到拉伸,同时有效缓解肌肉的痉挛和水肿[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刀+”诊疗技术可调筋治骨,缓解疼痛,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

综上所述,“针刀+”诊疗技术基于南少林骨伤学术思想结合为主,结合临床经验归纳总结而提出的新的治疗理念,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在未来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将不断完善、总结,将最终形成一个成熟完备的体系。

猜你喜欢
针刀筋骨骨关节炎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告别膝关节的“静养”模式——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何有效运动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筋骨 道德 温度
骨关节炎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忘穿秋裤”会得骨关节炎吗
文贵有“筋骨”
纯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