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高职电商专业“双向赋能”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1-08-10 10:05刘海宏王厚俊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向电子商务理论

刘海宏 王厚俊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引导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国网络经济年均增速30%,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广东省未来将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着力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推广新零售,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贸易中心,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图1所示。

(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将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三)国家大力推行职教改革,为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9年国家计划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与专业建设,计划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面向中小微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中职学生等扩招100万,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提高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这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双向赋能”理论

(一)“双向赋能”理论基础

赋能最早是积极心理学中的概念,后来被延伸至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其核心是通过放权与激励,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个人才智和能力,赋能理论又可称作授权理论或者授权赋能理论,它存在于很多的学科和领域之中,在不同的学科内也有着不同的名称及定义。

国外研究:20世纪20年代,现代管理学理论预言家玛丽·帕克·弗莱特提出等级森严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采用结合更多民主因素的管理方式。她认为,在进行企业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第一线员工的经验和知识。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所著的《变革大师》一书,为在企业中树立赋能授权的概念和使员工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赋能理论开始应用于各学科,不同学科的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解读赋能理论。授权赋能的涵义、类型等产出了广泛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授权赋能涉及的学科众多,各专家学者总有理论侧重,目前还缺乏获得广泛认可的研究结果。

国内研究:主要源自于互联网界阿里巴巴曾鸣提出“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之后,“赋能”一词开始上升为所有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战略之一。马云在2017年提出阿里巴巴是一家“赋能”公司,赋能商家以及中小型企业;马化腾则表示腾讯推动着去中心化的赋能,并提出“连接一切,赋能于人”的格局观;京东在2016年提出“授权、赋能、激活”的管理主体,并且发布了“零售赋能”的新战略;联想则表示AI驱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联想要做赋能者与推动者。

(二)“双向赋能”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所谓“双向赋能”,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双方各自赋予对方其动能和能量,使之增其效能,达到一种平衡和共生共进的状态。它是在赋能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延伸理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自2010年迁入从化开始,积极顺应国家战略,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主体,对接从化区农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两大板块,主动为区域乡村振兴赋能。2012-2015年,是电商专业为乡村赋能的探索期,此阶段主要从技术和人才赋能助力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农村电商系统培训,对口帮扶信息化光纤入村,建立农村移动图书馆平台,组建农村电商志愿服务队,电商扶贫等方式赋能。同时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个痛点:这种单向赋能的方式虽然为乡村电商产业起到了技术助推作用,但由于忽略了如何利用包含农村电商在内的产业资源赋能专业教学,在电商专业教学质量的增量上并未获得足够动能,这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双向赋能,才能提升内涵;只有双向供给,才能培养产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实现持续的为乡村振兴服务。于是,学校适时提出了“产教跨界发展,各方精准育人”具有“双向赋能”理念的办学思想,电商专业通过总结与凝炼,提出了“校企合作,双向赋能”的电商专业育人模式,并以省级课题“校企合作·双向赋能的育人模式下教学内容数据化平台构建与运用”作依托进行了方案设计。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电商专业(群)的前期探索与中央决策正相契合,由此学校适时提出并构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电商专业“双向赋能”人才培养模式(图2)。

三、“双向赋能”实践路径

通过多年研究與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双向赋能”人才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一)构建“双向赋能”四大体系

这是整个成果的主体,包括“双向赋能”标准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基地标准,以此标准建设了12个乡村电子商务基地;改造了电商专业(群)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乡村电商产业链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合作改造了三个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31个电商专业(群)的课程标准。“双向赋能”的内容体系:包括电商专业(群)赋能产业的四个模块(技术赋能、人才赋能、科研赋能、项目赋能),电商产业赋能电商专业的四个模块(情景赋能、工作软资源赋能、双创平台赋能、企业主体赋能)。“双向赋能”的运作体系,包括依托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农村电子商务产教合作中心。产业联盟出项目,研究院出课题,合作中心实施,形成“双向赋能”的运行机制。以产业(链)基地和国家级生产性实训中心为平台的平台体系:包括建设32个产教合作基地,一个国家级校·企·乡共享实训中心。标准体系是“双向赋能”的依据,内容体系是“双向赋能”的内涵,运作体系是“双向赋能”的保障,平台体系是“双向赋能”的载体。

(二)融入区域乡村振兴的系列实践活动及数字化乡村建设

学院从2010年开始,以电子商务专业(群)为主体,围绕数字化乡村建设进行了系列实践。2012年,学院确定吕田镇竹坑村为联系示范点,协助政府设计实施了光缆入村,建立了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帮助进行农产品销售。该村盛产紫薯,过去大量积压,学院利用在线销售平台将全村近5万公斤紫萝全部销售完毕,并出现脱销。在此基础上,电子商务教研室协助区农业局实施了农村电商培训工程,先后参加培训的农民达8000人次,为从化区培育了780名在线营销和技术人员。为了系统化推进,学院与从化区政府签订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电子商务专业(群)帮助制定了乡村电商基地建设标准,并建立了10个乡村电商基地。在每个基地设置了电商科普e站,利用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在每个科普e站设计了农产品推广模块,不间断推送,将从化区乡村农产品推向全国。使从化区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增加了8%以上。随着电商业态发生新变化,在网点运营岗位群的培育基础上,向新媒体岗位群、网络推广岗位群发展。先后与荔博园等11个单位合作,发展产品代言、直播带货,推动美丽乡村定制化服务。学院于2017年成立了南博乡村振兴研究院,2020成立了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下设乡村电子商务合作中心,先后与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广州市科创办、从化科信局合作进行项目建设。如助力从化区特色小镇建设,由电子商务教研室牵头对格塘镇进行了数字化为载体的“南药小镇”规划,并高质量通过验收。助力数字化乡村建设,有力促进全区农业产业提质增益,形成了农产品——消费者直供链条,带动2万户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3万元,2020年农村电商交易额2.5亿元,同比增收24%。

(三)“双向赋能”的理论与育人模式互融实践

基于在服务电商产业过程中遇到的产业对教学的支持不足的痛点,提出了职业教育“双向赋能”理念,并在实践中丰富赋能理论形成了“双向赋能”理论。其理论逻辑是:职业需要技术,技术需要教育,教育需要职业,二者的高度依赖性形成了职业人才培养的闭环,赋能成为发展的最大变量。通过双向赋能,实现双向供给,达到产教互动,融合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对产业和社会的适应性(见图4)。

赋能体现在专业(群)对产业(链)赋能,产业(链)对专业(群)赋能。而乡村振兴是专业教学的实践域和服务域。专业通过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和直接服务赋能,完成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使命担当,同时通过产业对专业赋能,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主要理论观点:赋能源于管理学中的“赋能”理论,也称为授权或赋权。核心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推动组织扁平化,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后广泛引申应用于一方赋予另一方的能力和动能。所谓“双向赋能”,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双方各自赋予对方其动能和能力,使之增其效能,达到一种平衡和共生共进状态。“双向赋能”理论对产教融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样本:在梳理“双向赋能”要素的基础上,本成果重点解决了在服务乡村电商的产教合作中赋什么能和如何“双向赋能”的问题,形成了“双向赋能”八模块(见表1)。

四、解决的问题及样板意义

(一)解决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使得合作呈外延式、浅层次的状态。反映在电子商务(群)教学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与农村电商产业(链)对接不足,二是利用电商产业(链)资源赋能专业教学不足,三是帮助解决乡村电商人才规模与素质结构不合理的力度不足。如何长效解决上述问题呢?电商教研室提出了融入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育人模式的解决方案。该模式强调内涵式合作,强调产业对专业的对等赋能,达到產教互动,融合发展。

(二)样板意义

本模式解决的教学问题对高职院校的样本意义在于:(1)通过“双向赋能”育人模式的实施,强调产业对专业的对等赋能,强调产教合作从外延走向内涵,解决长期束缚专业校企合作难深入、难融合的问题,从而达到专业教学紧贴产业实际、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目标。(2)“双向赋能”的育人模式给了学生大量的技术实践机会,而乡村产业需要技术助推,这使得专业群成为产业链的技术赋能主体,从而解决了利益驱动结合点的问题。(3)产业对专业的多维赋能,为专业提供了全景式职业环境,使学生在实战中获得缄默知识素质,从而实现了教育学意义上从仿真迈向全真的情景教育。这为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并超越职业能力、追求工匠精神、热爱乡村的亦城亦乡的人才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助力学生实现从技到能、从能到人的升华。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双向电子商务理论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朴素高效的双向快充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例说乘法公式的双向应用
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