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文化视域下的幼高专版画教学创新途径

2021-08-10 10:05关锐琴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碉楼版画创作

关锐琴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分类,在艺术史上独当一面。当代原创版画由艺术家构思创作,经过各种手法进行制版和印刷,产生的原创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版画与其他画种如国画、水彩、油画等有较大的区别,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作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高专)的版画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版画技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本土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把版画学习与本土文化传承融汇结合。本文通过五邑地域文化元素举例,分析其在版画创作上的艺术表现,意在通过五邑侨乡文化和版画教学的融合创新,在五邑侨乡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一、幼高专版画教学现状

(一)版画教学缺乏有深度的题材,原创性不足

由于幼高专的生源起点较本科院校低,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对版画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主动性,表现在对临摹版画作品更易于接受。客观来说,临摹优秀的版画作品能使学生对版画形式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版画的制版和印刷基础操作。但相较于版画语言丰富的临摹作品,学生的创作则流于肤浅和幼稚,常见的做法是直接把自己喜欢的卡通图案转化成版画内容,或是做成简单的黑白装饰画,都不能够体现作品的原创性和版画的独特魅力。怎样引导学生发掘有深度的内容进行创作,是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

由于写实类基础造型的科目在传统美术教育中长期占据着基础课程的地位,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写生、写实的模式,版画现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帮助学生跳出固化的思维模式,而且单一的教学方法使版画的理论教学显得非常枯燥,这种美术学习思维模式日渐固化,学生更是缺少对版画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幼高专版画课程学习同外界文化交流不足,对版画艺术的多元化了解不够,教育者难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再加上传统版画课程内容与形式又常与当下的审美脱节,这些现象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二、以五邑文化传承作为版画教学内容的创新

版画作为传播图像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记住内容,每一个时代,每一方地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容,如果创作的内容与当下没有关联性,则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创作的作品也缺乏深度。五邑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五邑侨乡文化包含自然景观、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例如,开平碉楼、新会小鸟天堂、新会葵艺、新会陈皮等皆为五邑地域文化特色。随着政府对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视,活化后的启明里、南芬里、三十三墟街等地更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这些有历史沉淀的本土文化,恰好为版画教学内容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举例说明五邑文化的几个切入点在版画创作中的融入。

(一)开平碉楼文化在版画创作中的融入

开平碉楼因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播而广为人知,影片中展现的中西结合的多層塔楼式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当年的归国华侨把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结合,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碉楼是我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表现历史悠久的碉楼建筑,丰富的刀痕和斑驳的印迹恰如其分地把碉楼历史的沉淀再现,版画艺术独特的肌理感在画面上展露无遗,可把碉楼沉重的历史感再现于人们的眼前。如图1作品《辉煌》融入了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渊源,作者把碉楼的沧桑和悲壮在刻刀下展现出来,凸现碉楼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让人们更加关注和热爱它。

(二)新会小鸟天堂文化元素在版画创作中的融入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小鸟天堂,因巴金先生的散文《鸟的天堂》而著名。小鸟天堂远观是一个绿色的小岛,全岛被密密麻麻的绿植覆盖着,其主体是一棵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水榕树,大榕树的树枝上长出深褐色的须根,垂到地上又长成了新的榕树,上百年过去,数不清的榕树缠绕在一起,渐渐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小岛。小岛位于河道中央,无人打扰,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鸟雀在此安家繁殖,傍晚时分,群鸟归家,场面壮观。图2作品《根》运用木刻技法,从大树盘根错节的角度表现,表达了小鸟天堂绿树成荫,群鸟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三)新会葵艺文化元素在版画创作中的融入

新会盛产葵树,素有“葵乡”之称,葵艺制作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葵叶宽大、可塑性强,古时常用于制作大葵扇纳凉,随着电风扇的普及,葵扇渐渐发展成为工艺品,其扇面可画可绣可火烙,在工艺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审美情趣上体现出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葵艺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成为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代表而名扬中外,并成为赠送国外友人的颇受欢迎的伴手礼,在文旅产品市场中不可或缺。用版画创作的形式带入这个独特的民间工艺,有助于推广本土民俗文化,在文旅文化产品上赋予新的载体。图3作品《牛年有余》结合葵扇和本地乡土情怀,用版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家乡之美。

以上举例仅仅是五邑文化资源的一个缩影,五邑地区丰富的文化素材,能为版画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思路。在面对众多地域文化素材时,也要懂得取舍,并将其进行分析、重构、提炼,创作出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三、版画教学模式创新

(一)版画创作思维的培养

在版画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把时间和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技法的研究上,则容易陷入版画教学等同于技法教学的误区,从而忽略了创作思维的培养,光有技法而没有思想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在版画教学中,技法学习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版画语言,唤醒学生的创作意识。要创作出引人共鸣的作品,必须要先学习历史文化,并且深入生活。如在五邑侨乡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创作中,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建筑文物、大量阅读五邑华侨史等途径,增加五邑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再从中选取打动自己的节点,提取该节点的元素,融入自己的感情,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如在启明里、南芬里一带取材时,学生先被有着鲜明的岭南特色的古屋吸引,进而又被旧屋主到金山打拼一生的人生经历所感动,然后通过对素材的洗练和打磨,最终创作出极具生命力的版画作品。

(二)多种材料的使用

幼高专由于场地的限制,没有石版、铜版、丝网版的印刷技术,教学中常以单一的木刻版画为主,使用的材料多为常见的木夹板,从制作到审美都较为单一,学生缺乏接触新事物的新鲜感,以致学习主动性不足。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运用各种材料,是值得探讨的教学课题。目前,为了易于操作和拓展思维,我们使用的材料为胶板、吹塑纸、瓦楞纸等,此类材料制版容易,不同的制版材料能展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吹塑纸和瓦楞纸等制版时不需刻制,大大简化了版画的制作流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适应日后多样化的儿童版画教学,还可以增加一些实物拓印,如常见的粗布、砂纸、铁网以及一些植物、瓜果等均可用于拓印。不同质感的实物能拓印出偶然的唯一的印痕,为版画教学增添了乐趣,同时也能作为儿童版画课程设计方面的拓展尝试。此外,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橡皮章材料也是制作小型版画尤其是藏书票的好材料,橡皮章材料容易刻制,小小一方容易控制画面,印制成功率高,初学者容易获得成就感,且能印制在不同的载体上,如刻印有个性的图案盖印在口罩外层,使平平无奇的口罩变得生动有个性,学生能从中得到创作的乐趣,从而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三)数字版画的创作和延伸

数字原创版画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挥创意,再经由平台印制的限量版画。在当今社会,电脑已经成为年轻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因此可大力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数字版画创作。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版画的可使用素材具有开放性和便捷性,如不经思考地随意使用,容易造成作品相似和重复,缺乏独创性和作品深度,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对创作稿再三斟酌,作者还要具备人文情怀和生活感悟,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如在五邑文化主题创作时,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多角度拍摄照片,收集素材后还要结合文化元素解读,经过深化构思,再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拓展,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生活沉淀和人文气息,进而让人产生共鸣。

数字版画更便于和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广泛的传播。通过制作海报、各类卡片和举办校园活动、社区活动,把数字版画艺术融入其中,能使曲高和寡的版画艺术走近大众,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四、五邑文化传承下的版画應用创新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版画作为一种广泛的传播形式,必须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过去版画一般印制于纸上,虽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对于有着各种文化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显然是不足够的。艺术与生活结合已经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版画要让更多人接受,不仅仅作为艺术品存在,更应该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传播民族文化。如把有五邑文化元素的版画作品印制在各种文创产品上,如环保袋、笔记本、织物、马克杯等,让版画承载着五邑文化元素走进人们的生活。目前,关于五邑侨乡文化的文创产品大都过于雷同,产品视觉识别差,版画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版画以其高识别性和原创性,能有效地把五邑文化带入产品设计,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深受大众的喜爱。

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版画艺术,适合在各级学校和美术培训机构中推广,通过版画展览、比赛活动等让大学生、中小学生和儿童充分了解和体验版画艺术的精粹。同时还可以向大众推广,在开展大型传播活动时,不仅限于在美术馆展出版画,还要大胆地尝试跨界合作,如和装置艺术、环境艺术等结合,在大型商场、公园等公众场地进行展示,与环境融合的艺术最易于使人接受。结合五邑文化资源如开平碉楼、新会葵艺、新会鱼灯、东艺宫灯等作为版画的跨界合作素材,在版画艺术展示的创新之余,也为大众接触本土地域文化营造了氛围。民族文化源泉取之不尽,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才能自信地面向世界。

五、结语

五邑侨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资源,五邑地区版画创作人才辈出,广东省首届美协主席黄新波先生是其中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今天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在学习传统版画的基础上谋求创新,使版画这门艺术紧跟时代的步伐,从美术馆走向大众视野,意在发扬版画艺术的同时,为五邑侨乡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邱飞.高校创新性版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2019(10):166+295.

[2]张婷婷.关于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与创新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06):143-144.

[3]方景荣.基于五邑侨乡文创设计的专业融合实践教学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2019,19(01):47-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五邑文化传承的版画艺术创新研究”(JM2020C26)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碉楼版画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Jazz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GHOSTS OF GUANLAN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开平碉楼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