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心理健康课实践研究

2021-08-10 22:53杜新儿陈坤龙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蓝墨云心理健康中职

杜新儿 陈坤龙

十三屆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代表委员提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率、建议加大应用推广。2017 年 8 月 4 日,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 6 月,中国网民总量为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职业学校学生人手一台可以上网的手机,每天上网时长普遍超过6小时,甚至上课也难以自控地玩手机,可以说,层出不穷的新科技及手机移动设备及程序应用极大地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冲击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健康课也不例外。

本文结合互联网+教育的背景,分析当前心理健康课面临的新问题,中职心理健康课堂的新挑战,尝试结合移动互联网,借助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开展课堂实践研究,分析其在心理健康课堂实践中的创新运用、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课堂面临的新问题

心理健康课作为职业学校的必选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活动课、团辅课、情境表演、心理剧、案例分析、心理故事等。尽管心理健康课形式丰富多样,但近年来,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学生使用手机缺乏自控,缺乏时间观念,网络信息和资源随手可得,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活动和体验的积极性,尽管学校出台各种管理学生手机的办法,但学生总有对策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影响着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在这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心理健康课必须不断探讨适应新环境、新形势的新的课堂模式,让互联网+教育真正落实,也让互联网+教育成为推动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积极助力,真正发挥心理健康课的育人作用。

谭春兰(2016)通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手机也可以进课堂,成为很好的教学工具,为教学服务。赵丽梅(2017)研究发现,蓝墨云班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周海丽,陈珍珍(2018)认为,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常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对提升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教学效果更好。申雯(2018)认为信息化是社会发展趋势,一味规定学生上交手机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心理健康课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微课、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段进行改革。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课的创新实践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也尝试在心理健康课上借助蓝墨云班课开展教学。把蓝墨云班课应用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教师课前备课。教师课前要备好课,包括上传课件、视频、图片、网络知识链接等上课的准备资料,也要在课前设想好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好课堂活动的内容,比如设计好讨论的题目、头脑风暴的题目、调查问卷的题目等,以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第二步是上课签到考勤。有个别中职学生行为约束力不强,容易迟到、甚至旷课,通常考勤是对中职学生课堂管理的重要一环,所以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发起签到考勤,并且保存数据,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

第三步是课堂活动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蓝墨云班课为教师设置了讨论答疑、头脑风暴、投票问卷、测试和作业五大功能;同时在课堂表现中引入举手、抢答、小组评价和选人等师生互动环节;还有私聊的功能。比如私聊的功能,在课堂上可以预留出时间特别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比如讨论答疑的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抓住重点解答学生的疑惑。课堂表现所设置的功能使用,也能较好调节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课堂上灵活运用这些设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里面的评分功能,重视学生课堂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同时促进师生互动,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第四步是课后翻转课堂的学习。上课后,针对学生课堂的疑惑或者问题,可以为学生找一些资源,推荐一些资源,通过链接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平台,并对课后阅读和参与的学生进行评分,把课堂向课外延伸。同时,也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设置助教来协助教师课后的管理,优化了教学的效果。

第五步是课后反馈与辅导。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来说,蓝墨云班课的私聊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辅导,也能及时关注学生课外学习和阅读网上推荐资源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心理健康课结合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实践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教育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尝试,确实给传统课堂带来新鲜感,也给传统课堂带来挑战。心理健康课结合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堂适度开放手机使用是重点

当把使用手机的权限向中职学生放开时,学生确实很开心接受,也很乐意使用,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教师通过云班课发布一份课堂讨论活动,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能监测到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对问题的理解。但是,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一边参与讨论一边玩游戏的学生反而增多,或者学生会一边参与讨论一边浏览各种信息,甚至还有学生在讨论区发表无关的话题扰乱课堂,这样,学生的思维很难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什么时候该用手机,什么时候该放下手机成为教师课前要在备课中做好安排和衔接的重点,课堂上教师还要出台相应的措施控制和管理手机的使用,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乐于接受,自觉控制才是最好的。而且,校园网络的覆盖也很重要,课堂上学生会埋怨信号不好、流量浪费过多等问题。

2.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能缺少

尽管我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手机进行教学,更多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对整个课堂教学的监测。但要保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言论积极向上,传递健康积极的学习资源,进行正确和积极的舆论引导,课上对学生进行回应和积极的引导,以及课后对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的主导性不能少。还有,什么时候要利用云平台开展课堂活动,什么时候要离开云平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教师一定要清晰明了,善于掌控全局。比如利用平台开展讨论功能,有些学生发言过于偏激,有的学生为了刷存在感在讨论区发表情包和刷屏,这样会扰乱课堂秩序,所以教师仍然要及时发现和公开引导,协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认知。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堂的主要体验活动和传统形式不能抛弃

心理健康课的定位是以“活动体验课”为主要的形式,同时还有各种团辅课、情境表演、心理剧、案例分析、心理故事等。心理活动是通过行为反映出来的,而结合云班课进行信息化教学仅是课堂的一种补充,太多运用云班课进行课堂活动就会忽略了学生丰富行为的表现,忽略对学生心理的体验和观察。所以,结合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的同时,其他常用的心理健康课堂形式不能抛弃,因为蓝墨云班课的功能是有极限性的,学生在平台上讨论很顺畅,在生活中不一定具备自信的心理品质,而且很多心理品质要结合行为训练来提升,诸如表达沟通能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所以蓝墨云班课只能是课堂的辅助,不能全部代替课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及各种常用的课堂形式依然是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形式。

4.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堂结合蓝墨云班课教学要持续和常态化

要让心理健康课堂与蓝墨云班课更好结合,就要保持蓝墨云班课的常态化,发挥蓝墨云班课的作用。诸如上课签到,课上互动,课堂表现评价以及课外资源分享阅读和辅导。教师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学生也不愿意,更不会自觉去关注平台的信息,有些学生会找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云班课。所以要坚持结合蓝墨云班课进行备课,保持常态化,整合多种有趣和有意义的资源。要让学生接受这种学习模式并形成习惯,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云班课的积极作用在课后知识的拓展和课前的预习发挥着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可以及时上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大大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对教师上传的材料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得到加分,利用云班课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是十分可取的。既激励学生主动学知识,又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轨道上来。

信息化教学是现在乃至将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心理健康课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化工具,以创新教与学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蓝墨云心理健康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基于蓝墨云班课大数据信息挖掘的过程教学评价研究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