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2021-08-11 00:54苏小轩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大学英语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工具性是指它是個人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群之间交流沟通与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保存传递创新文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其人文性是指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文化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大学英语训练的可操作化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工具性;人文性

【作者简介】苏小轩(1984.05-),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英语EGAP教学、英语语言学。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需要认识中国,而中国也需要和世界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呈爆炸性指数式增长。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对提高大学生英语素质有重要的影响。课程标准对课程有科学指导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对大学英语的性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大多数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完成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但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如何清晰准确地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多学校和老师大多没有准确科学的把握与实践操作。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事物如果有认真的了解与深刻的认同,那么,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会快速提升。大学英语学习也是如此,作为富有情感性的大学课程,大学英语以多元文化的视角,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与知识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认同的人比较多,但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和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只有工具性,对人文性缺乏认同。事实上,大学英语课程长期根植于人文精神沃土,处处展现人性美和人情美。大学英语课程与理科课程不同,它具有思想感情色彩,包含历史文化的因素。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始终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

1.工具性错位。在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下,“消极”成为大学英语工具性的代名词,但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英语技能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属性,工具性是不应该被冠以“消极”头衔的。叶蜚声、徐通锵编著的《语言学纲要》中说,“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因此,不能忽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否则大学生应该达到的英语知识技能水平会无法达到。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大学生英语知识与能力的多样化高水平发展,但都不能有效应对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虽然老师“努力教”,学生“努力背”,但是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英语内在的逻辑体系,往往不得要旨,学生学习难度加深,“哑巴英语”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价值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英语无关,所以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完成学校的必修课程。第二,大学英语课程授课方法陈旧。许多大学的英语教学都是以背念课文为主,缺乏自主研究学习与小组讨论。部分老师上课用的PPT课件已使用多年,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第三,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对学生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技能,只能考查学生是否在考试前认真刷题背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价。

2.人文性缺失。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任何语言都应该有的基本特点。于根元老师认为: “语言的基本属性是交际性、社会性,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属性。”明确指出人文性应该是我们进行语言学习时着重关注的内容,人文性体现在对人的尊严与价值、国家民族文化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理解:首先,大学英语自身体现出人文性特征。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人文性。大学英语中涉及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艺术哲理、宇宙万物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者和学生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更加认同,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更加科学、系统、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3.工具性和人文性应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任何国家进行大学英语教学都应当遵循的原则,但是两者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分离的趋势。强调工具性的学者和学生认为,附着在大学英语课程上的文化价值与精神是促进学生自身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对于真正的语言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杯水车薪的,可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愉快,处于一种可有可无被忽视的状态。强调人文性的学者与专家认为,大学英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回归真善美的人性本质,正确认识人的自身,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工具性看成是人追求自身成长的阶梯。这两种倾向可谓都是有失偏颇,没有把握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是大学英语教育要追求的教育宗旨。

三、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协调的策略

1.从传统的知识教学变为情境应用教学。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知识内容的学习往往成为主体的学习内容,老师与学生眼中有用的只有知识;学生应该是“复印机”,只有把书上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记录与背诵,才是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的唯一标准,没有认识到学生是能够独立发表见解的、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中的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虽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系统科学地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语法等知识,在考试中能够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消极影响。同时,教师一言堂的讲授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多样化与能力基础的多元化,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成为课堂上高高在上的唯一的主角,所有学生成为老师语言的“接收器”,不许有自己的建议与想法,对学生个体经验的成长、小组合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负面效应。久而久之,原本充满诗意智慧的大学英语课程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正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建构植根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充满学生、教师诗意理性,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任务驱动型课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名学生的未来发展。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马克思主义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系统要素之和应该大于整体,产生“1+1>2”的效果。大学英语作为由教育教学、课程研究、学习研究、评价研究多种要素组成的结合体,如何发挥内部要素的能动性成为目前应该重要研究的课题。不可否认的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工具性与以感性认知为基础的人文性是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内部要素作用的重要原则方法,可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程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效果。首先,师生之间不存在谁是真理的绝对占有者,教师要放弃自己是教育王者的想法,以平等积极的心态与妙趣多元、开放包容实际的教学评价活动,让学生在心中润物细无声般真正对大学英语产生兴趣。其次,学生要立足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发展,真正理解大学英语在自身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人翁态度参与到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 -10.

[3]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中文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大学英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