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核心经验,有效组织集合概念活动

2021-08-11 03:22吴水秋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吴水秋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授集合等概念的时候要把握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组织他们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生活、自主分类、动手操作和比较的过程中掌握集合中的各种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能力。

关键词:核心经验 集合概念活动 幼教数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教师在教授“集合”类概念的时候,也要找准核心经验,让幼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使他们从笼统感知集合过渡到全面了解,并学会利用相关概念解决各种生活问题。

一、观察生活,建立基本概念

教師首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了解什么是“集合”,只有明确了集合的基本概念,他们才能运用其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幼儿逐步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由物体组成的各种集合,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将同一组物体分成各种不同的集合,渐渐地,他们就能从具体实物过渡,了解抽象的图形和数字。

在幼儿游戏后,我引导他们观察玩具,并尝试进行归类。“我们有这么多玩具,看上去好乱啊,大家有什么方法能将它们整理一下吗?”有幼儿很快提出:“可以将大玩具和小玩具分开。”我又引导其思考:“可是,怎样的玩具算够大呢?这个积木很大,可是,如果将它和其他积木分开,下次玩的时候,会不会很难找呢?”幼儿有所感悟,认识到可以从玩具的种类入手分类,他们将玩具分成积木、电动玩具、绘画用具等若干大类,对于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后我又引导他们将集合的概念扩展到生活中。“大家觉得这样的分类方法好不好呢?你觉得这样的分类对生活有什么好处呢?”我提示大家回忆一下去超市的场景,很快就有幼儿想到:“超市里的东西都是按照一个个类分好的,这样购买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结合这个例子,幼儿认识到集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若能将集合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如在餐饮活动的时候寻找餐具集合,在游戏时给玩具分类,那么幼儿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集合的概念。

二、自主分类,感知组成元素

集合中的各个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集合图形或者数字。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分类的方法,了解集合的各个组成元素。这样他们能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对集合的认识也更深刻。

我首先引导幼儿为实物分类,给他们分发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花朵图片,并让他们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有的幼儿提出可以按照颜色来分类,可以分成红花、黄花等不同的集合。还有的幼儿提出可以按照花朵的形状来分,形状一样的花朵分成一组。在分类后,我又引导幼儿展开“寻宝”的游戏:“现在我想要红色的三角形花朵,在不同的分类中,该如何寻找呢?”幼儿发现,分类标准不同,寻找集合元素的方法也不同,若按照颜色分类,则要先找到“红色”组,然后在该集合中找到三角形花这个元素,反之,按照形状分类,则要先找到“三角”组,然后寻找红色花元素。通过该游戏,幼儿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各个集合的组合元素也不同,在检索之前要先搞清楚分类标准。此后我又逐步抽象化,让幼儿用数字、形状类卡片展开类似的游戏。

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出题,看看谁对集合中的元素理解更深刻,并给优胜者一定的奖励。这样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

三、动手操作,认识交集差集

交集和差集是集合中的重要概念,但是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实物或者卡片动手操作,尝试通过“找不同、找相似”的方式理解交集和差集,提升思维能力。

我组织幼儿参加“小小动物园”的游戏,首先按照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分成“小鸡、小鸭、小兔子”等各种不同的集合。此后我提出问题:“哪一种小动物的数量最多呢?”幼儿认识到要完成该任务,首先要按照种类将动物分成不同的集合,然后要分别数一下每个集合有多少元素,这样才能得出答案。我又提高了游戏难度:“小兔子、小鸡都是能在水中游泳的动物,小鱼和小蝌蚪则只能在水中游泳。现在我要大家找出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你会找到哪些动物呢?”幼儿发现小鸭符合标准,这样就让他们认识到如果“在陆地上生活”和“在水中生活”各是一个集合的话,小鸭就是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因为它既属于陆地生活的小动物,又属于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同理,我又让幼儿将动物分成鸟类和鱼类,然后让他们寻找两者都不属于的小动物,他们找到了“小蝌蚪”,这样就让他们了解了差集的概念。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教师通过实物操作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辅助下,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数字。

四、比较多少,理解包含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多少的方式理解包含和被包含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一个大集合中找到若干个小集合。

我引导幼儿参加“一二三,快站队”游戏,首先提出:“男孩子站起来,女孩子坐下。”所有的男孩子组成了一个集合,此后我又发布命令:“穿长裤的男孩子站着,穿短裤的男孩子坐下。”又有一批幼儿坐了下来,我引导他们思考:“大家发现了没有,当我们要找穿短裤的男孩子的时候,就要在所有的男孩子里找。大家比一比,是穿短裤的男孩子数量多,还是全部男孩子的数量多?”此后我又让大家比一下“穿短裤的男孩子”和“穿短裤的女孩子”谁更多。在反复比较后,幼儿认识到“某一类男孩”是“男孩”整合集合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所以哪怕“穿短裤的男孩子”比“穿短裤的女孩子”多了很多,也绝对不会比“男孩”的总数多。这样就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了包含关系。

除了利用图片、实物进行引导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相关的小游戏,这样他们的参与感更强,理解起来也更为深刻。

综上所述,幼儿认识数的概念是从感知具体的集合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把握核心经验,营造生活化场景,促使他们逐步形成集合概念,感知集合中的各种元素,理解包含关系,并逐步懂得在生活中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