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照护,帮准妈妈闯过“妊娠剧吐”关

2021-08-12 16:50蔡艳林
食品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胎儿孕妇食物

蔡艳林

一整天没胃口,吃啥吐啥,闻什么都想吐,随时随地会干呕,经常吐到胃抽筋——孕吐的这种“酸爽感”,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知道其中的不易。出现以上情况的孕妇,多半是妊娠剧吐。妊娠剧吐和一般的孕吐有什么区别呢?当出现这种反应后,孕妈妈们该如何做以减少不适感呢?

妊娠剧吐≠妊娠孕吐

妊娠剧吐可简单地理解为孕吐的“升级版”。妊娠剧吐一般指的是,在孕早期孕妇出现强烈的、严重的、持续性的呕吐,并引起孕妇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酸中毒的一种现象。虽然仅有0.3%~1%的孕妇会发展成为妊娠剧吐,但孕妇一旦出现持续3周以上的妊娠剧吐,就可能会出现眼球震颤、视力障碍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发生原因

1.激素水平的变化

据临床资料显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变化是导致妊娠剧吐的原因之一。HCG产生在受精卵扎根于子宫壁上不久之后。当孕妇开始出现妊娠呕吐或剧吐时,血液中的HCG呈现的是上升趋势,而当孕妇停止妊娠呕吐或剧吐时, HCG则为下降趋势。妊娠剧吐的反应和HCG出现、消失的时间基本吻合。除了HCG的变化,雌性激素也是孕妇出现嘔吐的原因之一。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身体内会分泌较多的雌性激素,有可能导致呕吐或剧吐。

2.食物没吃对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导致孕妇出现妊娠剧吐的原因。临床调查显示,没有妊娠剧吐的孕妇日常饮食大多以清淡食物为主,不常吃刺激性较强、味道较重的食物,如肉汤、荤腥类食物。同时,大多数出现剧吐反应的孕妇无法吃甚至是闻荤腥类食物。所以,有妊娠剧吐反应的孕妇不妨试试清淡饮食。

3.胎儿的自我保护机制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研究显示,当孕妇出现妊娠反应时,流产风险会降低50%~70%。这是因为,孕妇早期是不会“显怀”的,如果没有孕吐反应,有些人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已经怀孕,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导致意外流产。当有早期孕吐反应时,孕妇就能及时感知身体出现的异常,去医院就诊。

4.紧张、压力过大

孕妇长期神经紧张和压力过大都会导致妊娠剧吐。长期处于焦急、忧虑伤神状态的孕妇也会出现妊娠剧吐。

5.可能和遗传有关

根据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资料显示,妊娠剧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联性,由遗传导致的妊娠剧吐在亚洲较为常见。有妊娠剧吐反应的孕妇中,有28%的孕妇母亲曾出现过妊娠剧吐,19%的孕妇的姐妹曾出现过妊娠剧吐,33%的孕妇的下一代女儿也会出现这种反应。

6.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当孕妇的消化系统受损,如食管、胃肠道受损,会导致恶心呕吐,甚至会加重妊娠剧吐反应。

护理方案

妊娠剧吐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不利影响,准爸爸们一定要重视妻子妊娠剧吐后的护理工作。

1.注重孕妇心理健康

由于自身激素水平有所升高,孕妇的情绪会比较不稳定,容易有轻度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所以,家人,尤其是准爸爸,一定要及时注意孕妇的情绪问题,应缓解孕妇对生孩子的紧张、害怕情绪,给予孕妇更多的安全感;不能有重男轻女、重女轻男的思想,以免给孕妇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可以赞美孕妇,让孕妇摆脱孕期身体变化所带来的烦恼;要更重视孕妇,把孕妇放在第一位,不要一味想着孩子。

2.改变孕妇的饮食习惯

在孕早期,不少人会劝孕妇食用荤腥类食物,但这样做不利于减轻孕妇的呕吐反应。在怀孕初期,胎儿生长缓慢,并不需要补充太多营养,可尽量让孕妇选择自己喜欢的,且不易产生剧吐反应的食物。同时,还需注意让孕妇尽量少食多餐,多喝水以保证身体水分供应,防止出现便秘而加重妊娠剧吐反应。还可以多换换食物,改变口味,激发食欲。

3.保持适当的运动

一些孕妇出现妊娠呕吐反应后,会觉得自己太过虚弱而选择卧床休息。但这样做其实反而会加重呕吐反应,出现恶性循环。保持适当的运动,如在环境优美的公园散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做孕妇瑜伽等,不仅能使身体得到适当的舒缓,还能减轻妊娠剧吐症状。

4.进行适当的按摩

在发生妊娠剧吐时,按压第二掌骨桡侧胃穴区,可有效减轻呕吐反应。

5.提前进行预防

在备孕阶段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可以减少孕期出现呕吐反应的可能性,也可有效避免呕吐发展为妊娠剧吐。

此外,为了避免或减轻妊娠剧吐反应,可以为孕妇创造一个舒适的待产环境,如温馨的居住环境,亲人、爱人进行陪伴,阅读观看治愈心灵的书籍、电影等。

孕吐会导致胎儿营养不良吗?

一般情况下,孕妇出现孕吐反应是不会导致胎儿营养不良的。但如果是妊娠剧吐,则需引起重视。严重的妊娠剧吐有可能令孕妇出现生命危险,更会增加流产风险。

猜你喜欢
胎儿孕妇食物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妊娠剧吐如何进行饮食及心理护理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收拾行李
食物也疯狂
警惕孕妇缺乏维生素B6
预测胎儿缺陷的新方法